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刚

作品数:37 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病毒
  • 14篇脊髓灰质炎
  • 13篇急性弛缓性麻...
  • 13篇弛缓性
  • 13篇弛缓性麻痹
  • 9篇急性弛缓性麻...
  • 9篇急性弛缓性麻...
  • 9篇脊髓灰质炎病...
  • 8篇基因特征
  • 7篇疫苗
  • 7篇麻疹
  • 7篇基因
  • 7篇肠道
  • 7篇肠道病毒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6篇基因型
  • 6篇分离株
  • 5篇疫苗衍生脊髓...
  • 5篇麻疹病

机构

  • 32篇贵州省疾病预...
  • 7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贵州医科大学
  • 2篇贵阳市第一人...
  • 1篇贵阳医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遵义市疾病预...

作者

  • 32篇任刚
  • 27篇叶绪芳
  • 20篇苏飞
  • 15篇唐小敏
  • 15篇张丽
  • 11篇朱青
  • 8篇王寅寅
  • 8篇张大勇
  • 7篇刘铭
  • 7篇王涛
  • 5篇李胜
  • 5篇喻浩
  • 4篇严冬梅
  • 4篇杜雯
  • 4篇刘航
  • 4篇王宇
  • 4篇许文波
  • 4篇张勇
  • 3篇刘淳婷
  • 3篇王东艳

传媒

  • 4篇中国计划免疫
  • 3篇贵州医药
  • 3篇疾病监测与控...
  • 3篇中国疫苗和免...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病毒学报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医学信息
  • 1篇求医问药(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州省2008~2009年麻疹实验室网络运转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价贵州省麻疹实验室网络(Measles Laboratory Network,MLN)的运转情况。方法对贵州省2008~2009年MLN的各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血清学监测:2008~2009年共报告疑似麻疹4138例,采集血清标本3814份,标本采集率为92.2%,及时送检率89.2%,实验室诊断病例占86.2%。其中麻疹IgM抗体阳性1278份,阳性率为33.5%;风疹IgM抗体阳性980份,阳性率为25.7%。14起麻疹爆发均得到实验室确诊。②病毒学监测:2008~2009年共采集42份咽拭子或尿液标本,分离到7株麻疹病毒,经鉴定均为麻疹野病毒H1a亚型。③MLN质量控制: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麻疹实验室2008~2009年通过了职能考核和现场认证以及血清标本复核;9个市(地区、州)CDC麻疹实验室均通过了省CDC组织的血清标本盲样考核;全省复核上送血清标本472份,符合率96.8%。结论贵州省MLN运转良好,为疑似麻疹病例的实验室诊断和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唐小敏张丽任刚吴升伟戴丽芳叶绪芳
关键词:麻疹实验室网络
1例免疫缺陷患儿排出Ⅱ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1例免疫缺陷患儿排出Ⅱ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及对当地维持无脊灰的影响。方法:对免疫缺陷患儿粪便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和污水标本采用病毒分离的方法,对分离到的Ⅱ型脊灰病毒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011年在贵州省1例AFP病例双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2株Ⅱ型脊灰病毒(PV),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鉴定为Ⅱ型VDPVs,临床诊断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曾接种过4剂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对该患儿连续采集粪便标本检测,未再发现VDPV。贵州省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诊断为周期性麻痹、VDPV携带者。结论:此次发现的Ⅱ型VDPV发生在OPV高免疫覆盖率地区,未发现形成VDPV循环的证据。
苏飞任刚叶绪芳李胜张丽王涛王寅寅
关键词: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免疫缺陷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贵州2012—2015年风疹病毒分离株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分析贵州2012—2015年风疹病毒分离株基因特征。方法 于2012—2015年贵州省麻疹网络实验室共采集390例疑似麻疹病例,并从中诊断出25例风疹病例,使用Vero/SLAM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经Real-time RT-PCR方法鉴定为阳性的风疹病毒分离株,采用RT-PCR方法扩增风疹病毒E1基因两个核苷酸片段(480 bp和633 bp),在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拼接后,基于基因定型靶基因(739 bp)进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 25例疑似风疹病例中,19例为风疹暴发病例,6例为风疹散发病例;男性11例(44.0%),女性14例(56.0%),年龄为(12.3±3.9)岁;共分离到10株风疹病毒株,7株为1E基因型,3株为2B基因型。7株1E基因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0%~100%和100%;3株2B基因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4%~100%和99.5%~100%。10株风疹病毒在E1糖蛋白基因Asn 177、Asn 209 N-型糖基化位点以及位于213~285 aa之间E1抗原表位未发生变异。其中,7株1E基因型在第338位氨基酸由亮氨酸变异为苯丙氨酸;2株2B基因型在第377位氨基酸由缬氨酸变异为丙氨酸。结论 2012—2015年在贵州传播流行的风疹病毒是由1E和2B基因型引起;10株风疹病毒株在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水平上高度保守,重要功能位点均未发生变异。
唐小敏朱贞任刚叶绪芳张丽
关键词:风疹病毒基因型
贵州省2000~2004年AFP病例中GBS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15岁以下儿童GBS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0~2004年APF病例中GBS的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①贵州省GBS年平均发病率较高。为1.03/10万。②流行病学特点存在三高现象,即高发地区、高发季节、高发人群,病例多集中于北部遵义市和西部毕节地区(占60.4%),呈丛集性发病现象;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占71.2%);7岁以下儿童为高发年龄(占64.3%),其中2~3岁组发病最多,占25.3%。③GBS残留麻痹发生率较高(43.4%),病死率也较高(8.2%)。结论:应加强对GBS高危地区、高危人群的监测和研究,提高麻痹恢复率,减少病死率。
叶绪芳刘航苏飞宋群峰任刚喻浩
关键词: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特点AFP病例GBS
贵州省德江县2009年健康人群麻疹、脊灰、乙脑、流脑、乙肝、甲肝抗体水平监测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德江县健康人群麻疹、脊灰、乙脑、流脑、乙肝、甲肝免疫水平状况,评价预防接种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健康人群血清中麻疹、脊灰、乙脑、流脑、乙肝、甲肝IgG抗体。结果①IgG抗体阳性保护率分别为麻疹92.1%、脊灰88.2%、乙脑97.1%、流脑74.9%、抗-HBs22.9%、抗-HAV89.2%。(②1—14岁儿童麻疹、脊灰、乙脑阳性抗体保护水平都在95%以上,而流脑A群的阳性抗体保护水平也达89.6%。结论德江县健康人群免疫规划针对疾病中麻疹、脊灰、乙脑抗体水平较高,建立了巩固的群体免疫屏障;但流脑、乙肝免疫水平较低.
王文剑游永刚安明和安南欧陈锐李家强刘淳婷赵苏晔唐小敏任刚叶绪芳
2013年贵州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的鉴定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2013年贵州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的基因型别,并对分离的柯萨奇病毒A4型(coxsackievirus,CVA4)进行基因特征分析。方法 2013年贵州省共报告15岁以下AFP病例235例,采用RD细胞和L20B细胞对235例AFP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到的NPEV进行VP1基因序列测定分型。通过MEGA7.0软件采用邻位相接法(neighbor joining method)构建遗传进化树进行基因特征分析,可靠性通过1 000bootstrap值评估。结果 235例AFP病例中共检测到24株NPEV(10.2%),有2株无法定型,另外22株共包括12个血清型,其中人类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HEV)A组包括4个血清型6株,其中3株为CVA4,均属于C2基因亚型;HEV-B组包括7个血清型15株,1株为HEV-C组,未分离到HEV-D组病毒。结论 2013年贵州省AFP病例病原谱包括多种型别的NPEV,其中CVA4基因特征分析表明2013年贵州地区流行的CVA4毒株为C2基因亚型。
王宇任刚王寅寅苏飞唐小敏叶绪芳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基因特征
贵州省1999~2002年残留麻痹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发病情况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 为做好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 ,巩固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成果。方法 对贵州省 1 999~2 0 0 2年 40 3例残留麻痹的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免疫状况和疾病谱进行了分析。结果  64 3%的病例为 <5岁儿童 ,6~ 8月发病较多 ,未服苗和服苗 <3次的占 34 0 %。引起残留麻痹的疾病 ,格林 巴利综合征占 52 1 % ,6 2 %的病例为临床符合脊灰和诊断不详病例 ,其中 7例怀疑为接触者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结论 为维持无脊灰状态 ,应加强AFP病例监测 。
朱青苏飞叶绪芳刘航宋群峰张大勇任刚杜雯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贵州2起麻疹暴发疫情病毒分离株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对2014年11月—2015年3月贵州发生的2起麻疹暴发疫情病毒分离株进行基因特征分析。方法采集暴发麻疹病例咽拭子标本,经Vero/SLAM细胞分离培养,从阳性培养物中提取病毒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麻疹病毒核蛋白(N)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与分析。结果2起麻疹暴发共分离到11株麻疹病毒野毒株,均为H1基因型中的H1a基因亚型;进化树分析有2个明显的分支。11株暴发麻疹病毒与H1a基因亚型参考株Chin9322的核苷酸和氨基酸遗传距离差异分别为1.1%~1.6%和0.7%~3.4%。推导出氨基酸序列与参考株Chin9322及近年来贵州流行株比较,结果显示有6株在主要位点[47(G-S)、82(S-G)、122(R-K)]发生变异;2株在位点98(P-L)发生变异。结论H1a基因亚型麻疹病毒是引起2014—2015年贵州省2起麻疹疫情的主要病原,也是贵州省以及全国本土流行的优势基因亚型;且多个不同的H1a基因亚型病毒传播链在贵州省持续流行。本研究为贵州省麻疹的控制和消除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资料。
唐小敏张丽叶绪芳任刚左丽
关键词:麻疹病毒基因型
贵州省2001-200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1-2006年贵州省AFP病例监测系统数据库,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1-2006年贵州省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1998例,年报告发病率均大于1/10万,其中,非AFP病例242例,AFP病例1756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2003-2006年全省AFP病例双份合格便标本采集率连续4年低于80%,2001-2006年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报告贵州省OPV基础免疫应种儿童3125808例,实际接种30792169例,报告接种率98.51%。结论贵州省已连续12年未发现本土脊灰野病毒引起的麻痹病例,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贵州省维持无脊灰状态的AFP病例监测与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工作亟待加强,尤其应对位于贵州省西部的毕节、黔西南和六盘水地区给予重点关注。
张丽王涛管庆虎刘航任刚叶绪芳苏飞李胜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急性迟缓性麻痹
贵州省2014-2017年麻疹病毒分离株血凝素基因特征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贵州省2014—2017年麻疹病毒分离株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基因特征。方法采集贵州省2014—2017年疑似麻疹病例的咽拭子标本,采用Vero/SLAM细胞分离麻疹病毒,提取病毒核酸,经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H基因全序列,对序列测定、拼接,分析基因特征。结果共获得83株H基因全序列的麻疹病毒分离株,均为H1a基因型,且有2个明显分支(Cluster A和Cluster B)。分离株H基因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8%-100%和98.0%-100%;与H1a基因型参考株(China93—4)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6%-98.9%和98.2%-98.7%;与中国疫苗株(S191)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1%-94.5%和94.5%-95.2%。分离株均在第240氨基酸位点由丝氨酸变异为天冬酰胺(S—N),第243氨基酸位点由精氨酸变异为甘氨酸(R—G),处于Cluster A簇中的病毒株第397氨基酸位点由脯氨酸变异为亮氨酸(P—L)。结论贵州省2014—2017年麻疹病毒优势流行株为H1a基因型,且不同病毒传播链持续循环;麻疹病毒H蛋白基因的主要氨基酸位点未发生变异。
唐小敏叶绪芳戴丽芳任刚王寅寅刘淳婷
关键词:麻疹病毒血凝素基因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