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丽虹

作品数:41 被引量:162H指数:7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建筑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1篇瘢痕
  • 13篇纤维细胞
  • 13篇成纤维细胞
  • 11篇增生
  • 10篇增生性瘢痕
  • 10篇细胞
  • 8篇瘢痕疙瘩
  • 7篇结缔组织
  • 6篇结缔组织生长...
  • 6篇胶原
  • 6篇反义
  • 5篇手术
  • 5篇纤维细胞增殖
  • 5篇成纤维细胞增...
  • 4篇蛋白
  • 4篇动物
  • 4篇动物模型
  • 4篇增殖
  • 4篇颞部
  • 4篇外科

机构

  • 33篇哈尔滨医科大...
  • 15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华市人民医院

作者

  • 41篇任丽虹
  • 22篇肖志波
  • 20篇郝立君
  • 16篇庞建华
  • 14篇滕雯
  • 13篇刘莺
  • 12篇杨大平
  • 6篇王洁
  • 4篇李芍华
  • 4篇刘国锋
  • 4篇杨宝峰
  • 4篇王敏
  • 3篇马旭
  • 3篇徐学武
  • 3篇宋淑民
  • 3篇段国新
  • 3篇李宁
  • 2篇张淼波
  • 2篇李庆春
  • 2篇任秋实

传媒

  • 9篇中国美容医学
  • 6篇中华医学美学...
  • 3篇中国实用美容...
  • 2篇实用美容整形...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家庭健康(医...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美容与整...
  • 1篇中国美容与整...
  • 1篇第4届中国美...
  • 1篇2014中华...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颞部发际缘保留毛囊锯齿形切口除皱术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颞部发际缘保留毛囊锯齿形切口除皱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颞部发际缘保留毛囊锯齿形切口、眼轮匝肌悬吊固定、SMAS折叠缝合的方法,提升下垂的外眦角和颧部,去除鱼尾纹,减轻较深的鼻唇沟。结果本组66例患者,其中58例患者经6个月至3年的随访,除2例患者左侧、1例患者右侧切口前缘无毛发生长外,余者切口愈合佳且前缘有毛发生长隐蔽性好,鱼尾纹明显减轻,下垂的外眦角和颧部、较深的鼻唇沟有较明显的改善。结论颞部发际缘保留毛囊锯齿形切口、眼轮匝肌悬吊固定、SMAS折叠缝合的手术方法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且切口隐蔽的较新的除皱方法。
郝立君朱晓云肖志波任丽虹王洁庞建华
关键词:除皱术
反义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2011年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CTGFmRNA的表达和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瘢痕疙瘩的基因治疗。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SF)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以脂质体介导方法将CTGFASODN转染KF中,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细胞中CTGFmRNA的表达;采用MTT方法测细胞增殖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细胞的胶原合成量。结果:CTGFmRNA在NSF中几乎无表达,在KF中表达增高,CTGFASODN可以抑制其增殖和胶原合成(P〈0.05)。结论:CTGFASODN能够抑制成纤维细胞CTGFmRNA表达和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表明阻断CTGF可能是延缓瘢痕纤维化的有效手段。
任丽虹段国新杨大平刘莺肖志波滕雯刘国锋
关键词: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瘢痕疙瘩
A型肉毒素对增生性瘢痕影响的初步研究
背景:A型肉毒素是由梭型肉毒杆菌产生的外毒素。新近临床观察发现A型肉度素对增生性瘢痕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具体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索A型肉毒素抑制病理性瘢痕生长的分子机制,为临床上应用A型肉毒素治疗增生性瘢痕...
肖志波任丽虹滕雯杨大平庞建华
文献传递
中面部提升术联合睑袋整形术改善眶周皮肤皱纹
中面部年轻化手术,目前仍以第2代除皱术为主流,将SMAS剥离并提紧仍被视为上提面部最有效的方法。因脸部组织长期受重力作用以及体力的消耗造成组织下垂、体积流失,这一现象在40岁以上的女性尤其明显,因此,仅要求面中部提升和去...
任丽虹
595nm激光对兔耳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595nmVbeam激光照射对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伤口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大耳白兔20只,建立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模型,对比研究在瘢痕形成过程中595nmVbeam激光照射对兔耳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原位检测。结果:兔耳增生性瘢痕经595nmVbeam激光照射后,按不同时间段取材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与对照组比较,高倍镜下观察结果,显示PCNA蛋白表达明显减弱,细胞凋亡增加。结论:595nmVbeam激光照射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过程,诱导细胞凋亡。应用595nmVbeam激光预防和治疗瘢痕是可行的。
滕雯郝立君任丽虹肖志波王敏李芍华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细胞凋亡
反义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的作用,探讨增生性瘢痕的基因治疗。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分别将生理盐水、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GF-β1+CTGF、CTGF、ASODN作用于动物模型。7、14、20天后观察瘢痕体积的变化,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CTGF蛋白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细胞凋亡。结果:注射TGF-β1、CTGF后瘢痕体积、CTGF蛋白表达、PCNA阳性表达均增高,TUNEL阳性细胞减少,其中以联合注射TGF-β1+CTGF最为显著;ASODN作用后瘢痕体积、CTGF蛋白表达、PCNA阳性表达降低,TUNEL阳性细胞增加。结论:CTGFASODN能够有效抑制CTGF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增殖,并且加快了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瘢痕增生。
任丽虹肖志波滕雯刘莺
关键词: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瘢痕
抗转化生长因子β_1预防和治疗瘢痕疙瘩的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anti-TGF - β1在体外及动物模型实验中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用电镜观察anti-TGF - β1作用后体外培养及动物模型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用MTT法和3 H -脯氨酸掺入等方法 ,检测anti-TGF - β1对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 ;用免疫组化技术观测anti-TGF - β1对动物模型中瘢痕疙瘩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影响。结果 anti -TGF - β1能明显影响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及抑制其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合成 (P <0 .0 1)。抑制作用在 10 μg/ml时最大 ,抑制率达 72 %。对动物模型中瘢痕疙瘩Ⅰ、Ⅲ型胶原蛋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胶原高表达率实验组为 33.3% ,对照组为 88.9% (P <0 .0 1)。结论 在体外及动物模型实验中 ,anti-TGF - β1均能中和TGF - β1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 ,提示anti-TGF -
郝立君李宜姝段国新任丽虹庞建华王洁杨宝峰
关键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胶原蛋白细胞因子
生物酶连续消化法对犬颈总动脉脱细胞基质材料生物力学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利用生物酶连续消化法制备犬颈总动脉脱细胞血管基质时对材料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利用胰酶和核酸酶连续消化法制备犬颈总动脉脱细胞血管基质材料,通过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和DNA含量的检测,判断细胞的脱除情况;检测脱细胞材料的拉伸强度、爆裂强度及顺应性,判断脱细胞过程对材料生物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组织学染色及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血管细胞成分被完全去除,血管细胞外基质成分保留完整;与新鲜犬颈总动脉相比,脱细胞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爆裂强度没有明显的改变,而材料的顺应性有所降低。结论:生物酶连续消化法制备的犬颈总动脉脱细胞基质材料保持了与新鲜血管大部分生物力学性质,但材料的顺应性有所降低。
刘国锋何志娟杨大平徐学武刘莺任丽虹李庆春
关键词:血管细胞外基质生物力学
腹直肌肌瓣乳房下皱襞重建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同期隆乳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探讨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后,出现乳房下皱襞消失并Ⅰ期置入硅胶假体的患者中,应用腹直肌肌瓣行乳房下皱襞重建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共16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出现注射物移位,取出后乳房下皱襞消失;其中11例双侧,5例单侧,同期行硅胶假体隆乳术.手术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取乳房下皱襞切口长5~8cm,取出注射物,置入硅胶乳房假体,闭合乳房下皱襞下方异常腔隙,制成3cm×5cm~3cm×7cm腹直肌肌瓣,并向上翻转与乳房下极固定,重建乳房下皱襞结构.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除1例单侧再次出现注射物的移位行局部抽吸术外,其余15例均拥有正常的乳房下皱襞形态,双侧乳房对称,外观大小满意,手感好.结论 注射物取出同期假体置入,需严格控制在适应证内进行;同期重建乳房及下皱襞形态,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且可免除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
任丽虹杨大平马旭李宁刘莺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硅胶乳房假体乳房下皱襞
595nm Vbeam激光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观察595nmVbeam激光照射对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伤口愈合中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6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激光美容中心完成。成年大耳白兔20只,建立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模型,上皮化后切取一组瘢痕8处,然后将瘢痕随机分为激光治疗组和对照组,激光治疗组在创面上皮化后按一定参数进行激光照射,开始时每周照射1次,1个月后改为每两周照射1次,共两个月。对照组不进行治疗。在上皮化后1,2,4,6,8周分别切除两组增生性瘢痕各8处,每次取材前用游标卡尺测量瘢痕厚度,对切取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并对上皮化后4周组织进行电镜观察,对上皮化和上皮化后4周组织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测定,对比研究在瘢痕形成过程中595nmVbeam激光照射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观察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实验大耳白兔2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兔耳增生性瘢痕经595nmVbeam激光照射后,按不同时间段取材与对照组比较,①瘢痕厚度明显变薄:创面上皮化后即出现增生块高出于皮面,且不断增厚,在上皮化后4周时最高,以后逐渐下降。激光照射(即上皮化后)2,4,6周后激光治疗组瘢痕增生厚度显著小于对照组激光治疗组:(1.95±0.08),(2.16±0.09),(1.53±0.08)mm;对照组:(2.04±0.09),(2.37±0.11),(1.68±0.09)mm,P<0.05。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不同时间取材的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对照组真皮层明显增厚,为周围正常真皮厚度的三四倍。而激光治疗组真皮层较对照组变薄。Masson染色显示瘢痕胶原纤维呈蓝色,对照组可见蓝染较深的胶原纤维,外形粗大,排列杂乱无章。而经激光照射的瘢痕虽然也可见蓝染的胶原纤维,但与对照组比较蓝染变浅且纤细,胶原排列也趋于一致。③高倍镜下成纤维细胞计数在
滕雯郝立君任丽虹肖志波王敏李芍华
关键词:激光瘢痕成纤维细胞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