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云翀

作品数:50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创新方法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天文地球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专利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加速器质谱
  • 7篇AMS
  • 7篇BE
  • 6篇氧化碳
  • 6篇示踪
  • 6篇气体
  • 6篇离子
  • 6篇二氧化碳
  • 6篇二氧化碳气体
  • 5篇低能
  • 5篇冷阱
  • 5篇C60薄膜
  • 4篇土壤
  • 4篇离子源
  • 4篇黄土
  • 4篇I
  • 3篇滴水
  • 3篇元素分析仪
  • 3篇束流
  • 3篇陶瓷

机构

  • 45篇中国科学院
  • 8篇西安交通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中国科学院近...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西安地球环境...
  • 1篇陕西省土地工...

作者

  • 50篇付云翀
  • 15篇程鹏
  • 13篇张丽
  • 13篇赵国庆
  • 11篇杜花
  • 11篇刘起
  • 10篇周卫健
  • 8篇武振坤
  • 6篇陈宁
  • 6篇张路远
  • 6篇熊晓虎
  • 5篇周杰
  • 5篇侯小琳
  • 5篇卢雪峰
  • 5篇赵稳年
  • 4篇牛振川
  • 4篇吴书刚
  • 4篇范煜坤
  • 4篇金运范
  • 3篇程鹏

传媒

  • 9篇地球环境学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原子核物理评...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同位素
  • 1篇第11届全国...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第七届中国核...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加速器质谱^(129)I分析及其在环境、地质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文章简要介绍了我们研究组近3年在^(129)I加速器质谱应用和分析方法方面的部分研究结果。测定了核前黄土样品中^(129)I水平,为地质定年的探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抽样分析检测了我国某核电站核环境安全的状况,结果表明当前它与大气沉降的本底水平一致,环境是安全可靠的;建立了水样、土壤、植物等不同类型样品中碘的分离、制备以及^(129)I加速器质谱测试方法,尤其对无载体微量碘分离、制备和其中^(129)I测量进行了探索,解决了超痕量碘样品的制备难题;此外,对实验用的试剂以及食用碘盐等进行了检验,示踪了不同来源的碘,为数据的可靠和问题的分析提供了保障。结果显示,^(129)I既是一个地质、环境示踪的有效工具,又具有定年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周卫健范煜坤侯小琳陈宁张路远刘起付云翀贺朝会罗茂益
关键词:黄土
94MeV Xe离子辐照引起的薄膜硅光学带隙变化研究
2010年
室温下,用94MeV的Xe离子辐照纳米晶和非晶硅薄膜以及单晶硅样品,辐照量分别为1.0×1011,1.0×1012和1.0×1013ions/cm2。所有样品均在室温下用UV/VIS/NIR光谱仪进行检测分析。通过对比研究了纳米晶、非晶、单晶硅样品的光学带隙随Xe离子辐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的硅材料中Xe离子辐照引起的光学带隙变化规律差异显著:随着Xe离子辐照量的增加,单晶硅的光学带隙基本不变,非晶硅薄膜的光学带隙由初始的约1.78eV逐渐减小到约1.54eV,而纳米晶硅薄膜的光学带隙则由初始的约1.50eV快速增大至约1.81eV,然后再减小至约1.67eV。对硅材料结构影响辐照效应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杨成绍王志光孙建荣姚存峰臧航魏孔芳缑洁马艺准申铁龙盛彦斌朱亚斌庞立龙李炳生张洪华付云翀
关键词:重离子辐照光学带隙
一种用于低能荷能离子减速的抛物面减速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科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低能荷能离子减速的抛物面减速器。包含安装块,其中部有贯通左右的孔,该孔的形状从侧面看为两条对接的抛物线且其包含对接的平滑段。所述该孔的形状从侧面看其曲线为轴对称图形。所述孔的中轴线...
付云翀
文献传递
<Sup>14</Sup>C-AMS快速在线分析仪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Sup>14</Sup>C‑AMS快速在线分析仪,其包括:固体样品处理模块、大气样品采集及处理模块、微流量控制模块、AMS模块和自动控制模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融合了样品制备与AMS测量,不...
付云翀 杜花 程鹏 吴书刚 周卫健
文献传递
在实验室中同时制备测定<Sup>9</Sup>Be的样品和测定<Sup>10</Sup>Be的样品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实验室中制备样品的方法,该方法不但可以同时制备测定<Sup>9</Sup>Be的样品和测定<Sup>10</Sup>Be的样品,而且建立了标准化操作实验流程,不同类型的沉积物样品均可按此流程进行,无需先...
赵国庆武振坤谢兴俊杜雅娟张丽付云翀周杰唐玲
文献传递
10Be和26Al揭示的合黎山西南部侵蚀速率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地表侵蚀速率是衡量地貌演化的一个重要因子。本研究利用原地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对合黎山西南部地表岩石侵蚀速率进行了首次测定。结果显示:约30 ka以来,合黎山西南部的地表岩石侵蚀速率约为24 mm?ka^(-1)。这一结果与已见报道的其他基岩侵蚀速率值一致。这一结果与Small et al获得的非干旱地区的基岩侵蚀速率也基本一致,但是显著高于干旱的南极地区和半干旱的澳大利亚。^(10)Be和26Al获得的侵蚀速率的良好一致性表明本研究中所用侵蚀模式的有效性。所得的侵蚀速率小于Palumbo et al测定的合黎山平均流域侵蚀速率(99 mm?ka-1),原因解释尚待更多地点和样品的研究。
张丽武振坤武振坤董国成李明付云翀
关键词:侵蚀速率
低速高电荷态重离子在C_(60)薄膜中引起的势效应研究
2010年
为了研究低速高电荷态离子在C60薄膜中引起的势效应,用能量为200keV的高电荷态Xen+(n=3,10,13,15,17,20,22,23)离子辐照了C60薄膜。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Raman散射技术分析了辐照过程中高电荷态Xen+离子所储存势能在C60薄膜中引起的效应,即势效应。AFM分析结果表明,辐照C60薄膜的表面粗糙度随辐照Xen+离子电荷态(即势能)的增加而减小,揭示了势效应的存在。而Raman分析结果表明,由于Xe离子的动能远大于其所储存的势能,因此,尽管有表面势效应的影响,但在Raman分析的深度范围内,弹性碰撞还是主导了C60薄膜的损伤过程。
付云翀姚存峰金运范
关键词:C60薄膜
西安市2016-2017年大气化石源CO2的14C示踪研究与来源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14C是研究城市中化石能源碳排放状况的有效手段;认识化石源CO2(CO2ff)的主要来源将有利于针对性地制定减排方案。本文利用分子筛主动吸附采样方法对西安市大气CO2行了连续积时采样,并利用AMS-^14C示踪方法,研究了西安市2016-2017年CO2ff的浓度变化,同时基于CO2ff与大气污染物的同源性,对CO2ff的主要来源进行了定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西安大气△^14C季节变化显著,变化范围是(-1.00±2.84)‰-(-187.25±3.62)‰,平均值为(-63.20±17.35)‰,相对于2012-2013年的平均值(-41.3±27.4)‰有明显的下降。CO2ff变化范围是(6.91±1.94)-(105.60±3.09)μmol·mol^-1,呈显著的夏季低、冬季高的季节变化特征,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CO2ff与SO2及NO2浓度总体上呈相同的季节变化特征,但与两者的相关性存在季节差异:在春夏季,CO2ff与SO2(R2=0.47,p<0.01)的相关性较强;而在秋冬季,CO2ff与NO2(R2=0.73,p<0.01)的相关性更为显著。可能是由于大气扩散条件的改变使得采样点CO2ff的主要来源发生了变化。春夏季节,大气扩散条件较好,采样点化石源CO2可能主要受到工业燃煤(高空排放)的影响,而秋冬季节,受到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的影响,化石源CO2可能主要受到采样点周围交通源(近地面排放)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CO2ff的源解析研究及大气CO2样品采集提供参考。
侯瑶瑶周卫健程鹏程鹏周杰熊晓虎杜花周杰付云翀
关键词:分子筛
碳化硅中氦离子高温注入引入的缺陷及其退火行为的光谱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对氦(He)离子高温(600K)注入6H-SiC中的辐照缺陷,在阶梯温度退火后演化行为的拉曼光谱和室温光致发光谱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这两种方法的实验结果表明,离子注入所产生晶格损伤的程度与注入剂量有关;高温退火导致损伤的恢复,不同注入剂量造成的晶格损伤需要不同的退火温度才可恢复.在阶梯温度退火下呈现出了点缺陷的复合、氦-空位团的产生、氦泡的形核、长大等特性.研究表明:高温(600K)注入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是避免注入层非晶化的一个重要方法,为后续利用氦离子注入空腔掩埋层吸杂或者制备低成本、低缺陷密度的绝缘层上碳化硅(SiCOI)材料提供了可能.
张洪华张崇宏李炳生周丽宏杨义涛付云翀
关键词:6H-SIC离子注入光致发光谱
气体自动收集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科研领域,尤其涉及气体自动收集的装置和方法。包含装水装置其下方包含滴水管,所述滴水管朝下开口,还包含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通入装水装置上方或者连接在所述滴水管上。有益效果:a,实现了野外无电源收集;b,控制滴水控...
程鹏付云翀赵稳年余华贵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