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辉
- 作品数:143 被引量:530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组织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正常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IF的表达与胃癌组织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胃癌组织40例为实验组,正常胃黏膜20例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两组组织MIF和MIF mRNA的表达,HE染色确定胃癌组织病理分级。结果:MIF和MIF mRNA在实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组织MIF和MIF mRNA的表达与组织病理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MIF作为一个细胞因子可能与胃癌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而与组织病理分级无关。
- 于晓辉于海鹏张方信张双霞
- 关键词:胃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杂交技术
- 携带HBV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1例
- 2015年
- 患者,女,12岁。因"双下肢水肿2周"入院。2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查体:心、肺、腹及神经系统辅助检查未发现异常。HBsAg(+)、HBcAb(-),HBsAg定量0.070IU/mL、HBcAb定量0.208(低于检测值),HBV DNA〈500IU/mL,各项嗜肝病毒指标除HBsAg阳性外,其余均阴性,自身抗体阴性,肝生化指标提示谷氨酸氨基转移酶57 U/L,谷草氨酸氨基转移酶115U/L,γ-谷氨酰犀转移酶216 IU/L、白球蛋白比值0.8、门蛋白20.3g/L、总蛋白47.1g/L、胆碱酯酶1866U/L,血常规提示三系血细胞减低。
- 杨婉刘凯辉于晓辉
- 关键词:HBVHBCAB嗜肝病毒抗体阴性肝豆状核变性血清铜蓝蛋白
- 乙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六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04年
- 于晓辉赵连三吴雄志马颖许倩
- 关键词:乙型肝炎胰腺疾病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酒精性肝病肝组织中的表达
- 2007年
- 于晓辉张方信孙一彬钱震
- 关键词: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酒精性肝病病肝组织肝细胞炎症MIF
- 内镜下放置钛镍记忆合金自膨式肠道支架治疗胃-空肠吻合口恶性狭窄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对22例胃-空肠吻合口恶性狭窄患者在内镜下放置钛镍记忆合金自膨式肠道支架后,狭窄段直径明显增宽,平均增加(10.21±3.65)mm。48h后所有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消失,腹胀明显减轻。进流质饮食无特殊不适,逐渐过渡到无渣饮食,进食逐日增多,体重较前增加,脱水改善。支架置入后患者平均生存期为5.8个月,并发症少,操作简单,费用少,值得推广。
- 于晓辉张方信贺月
- 关键词:恶性狭窄
- 异甘草酸镁通过ERK1/2通路促进急性肝衰竭转归的实验研究
- 刘亨晶于晓辉
- 急进高原大鼠肠道微生态变化的探讨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缺氧环境大鼠肠道微生态变化情况。方法建立急进高原缺氧模型大鼠共60只,随机选30只为3848米组A,其余30只为4767米组B,取同期正常生长大鼠30只为对照组C,分别对3组大鼠行粪便直接涂片革兰染色、菌群检测及粪便pH值测定,同时检测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急进高原缺氧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失调,A组失调率为53%,B组失调率为87%,与C组(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进高原缺氧模型大鼠粪便pH值失调,A组失调率为53%,B组失调率为80%,与C组(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缺氧组大鼠肠组织TNF-α和IL-6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缺氧与肠道菌群改变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高原缺氧可导致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和细胞因子浸润,且随着海拔增高,菌群失调和细胞因子浸润更明显。
- 杨文翠张方信吴文明邓芝云马强于晓辉赵丽康生朝
- 关键词:缺氧肠道微生态细胞因子
- 十二指肠水平部间质瘤并出血2例报道
- 2017年
-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非定向分化肿瘤,常发生于胃和小肠,十二指肠者很少,并发出血者更少见。由于其无典型临床症状,故容易漏诊,往往因出血进行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时被发现,病理活检是其确诊的方法。现报道我院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十二指肠水平部间质瘤。
- 晏双龙卢利霞翟卫春于晓辉
- 关键词:出血
- 腹腔灌洗加腹腔注射抗生素治疗难治性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评价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为探讨分析腹腔灌洗及腹腔内注入抗生素对肝硬化并发难治性自发性腹膜炎(SBP)及顽固性腹水的治疗价值。方法 28例肝硬化合并SBP腹水的患者,均给予经静滴抗生素、利尿、输注白蛋白等对症支持治疗,之后行腹腔灌洗术,再向腹腔注入抗生素。结果给予支持治疗后,20例患者SBP症状无明显改善,腹水PMN>2.5×108/L,1例患者症状明显加重,7例患者腹水PMN<2.5×108/L;经腹腔灌洗加腹腔内注射抗生素治疗后,26例(92.86%)患者SBP症状消失,腹水消退。结论腹腔灌洗加腹腔内注入抗生素是治疗肝硬化合并难治性SBP和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方法之一。
- 赵夏平翟卫春冯娟于晓辉
- 关键词:自发性腹膜炎腹水腹腔灌洗抗生素
- 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的技术初探被引量:16
- 2005年
- 目的:探讨人脐带血中的间充质干细胞(umibilicalcordbloodmesenchymalstemcells,UBCMSCs)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直接贴壁法分离UBCMSCs,MDEM(低糖)培养基加20%新生小牛血清培养并传代,进行形态观察并应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情况。结果:将密度梯度离心收获的单个核细胞接种培养后,24h后即可见有少量细胞贴壁,呈圆形;48h后贴壁细胞增多,少量贴壁细胞形态呈单极梭形突出;反复换液后梭形细胞明显增多,最后获得均一的贴壁细胞。培养6天后细胞开始呈对数生长。在单个核细胞中,CD44+细胞的比例占16.8%,CD34+为29.6%;经培养14天后,CD44+细胞显著增多,占54.4%,而CD34+细胞的比例降至6.0%。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直接贴壁法可在体外分离培养UBCMSCs,可望用于大量制备人源性MSCs。
- 许倩赵连三王丽春汪成孝贺茜刘丽吴雄志于晓辉
- 关键词: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