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果 作品数:56 被引量:134 H指数:6 供职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多波束测深系统核心技术创新 李家彪 李海森 吴自银 阳凡林 周天 郑玉龙 高金耀 卢秀山 魏玉阔 金肖兵 徐超 张金辉 韩李涛 李守军 于晓果 该项目属海洋调查、海洋测绘和海底科学交叉领域,是项目承担单位在多波束勘测研究、数据处理和设备研制等方面多年成果的集成。多波束测深技术代表当代测深领域最新发展的高技术成果,是多传感器复杂集成与数据融合处理的综合系统,其核心...关键词:关键词:多波束测深系统 海洋测绘 南海东沙海域表层沉积物碳、氧稳定同位素与分布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及缺氧甲烷氧化作用标志 本文对南海东沙群岛海域11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无机碳酸盐岩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进行了分析,尝试性寻找南海东沙群岛东南海域反映水合物分解甲烷氧化作用的分子化石标志和稳定同位素矿物组合标志.东沙群岛海南部... 于晓果 李家彪 陈建芳 李宏亮 陈荣华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 碳同位素 表层沉积物 氧同位素 文献传递 北冰洋沉积物中四醚脂类来源与TEX_(86)指数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15年 对北冰洋海域11个站位的沉积物进行了四醚脂类(GDGTs)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浓度及分布特征分析,结合沉积物的TOC及TN含量及同位素组成对GDGTs的来源进行了探讨。对比TEX86-SST与WOA数据库资料,研究区内美亚海盆73°N以南站位以及欧亚海盆ARC5-BB06站的TEX86-SST与SST具有很好的符合性。楚科奇海域68~73°N站位样品和全球海洋TEX86-SST模式一致,与年平均SST具有较好的符合性。白令海区及ARC5-BB06站TEX86-SST与夏季平均SST符合性更好,可能与提供GDGT的古菌夏季的生产力更高,在全年生产力中所占比例大有关。 于晓果 边叶萍 阮小燕 叶黎明 章伟艳 金肖兵 姚旭莹近百年来楚科奇海域沉积环境变化的有机碳、氮记录 被引量:2 2018年 对"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和"中国第六次北极科考"采集的楚科奇海陆架、海台及海盆区的5个多管样品进行210 Pb、粒度、有机碳(OC)和总氮(TN)含量及有机碳同位素(δ13 C)、总氮同位素组成(δ15 N)分析,初步获得5个多管样品近百年来的沉积速率,陆架区沉积速率为0.19~0.41cm/a,海台和海盆区沉积速率为0.03~0.04cm/a;近百年来陆架有机碳、总氮含量分别为1.21%~1.62%、0.17%~0.21%,有机碳、总氮同位素组成分别为-22.30‰^-22.25‰PDB、7.24‰~8.12‰;海台与海盆区有机碳、总氮含量分别为0.80%~1.26%、0.13%~0.16%,有机碳、总氮同位素组成分别为-22.52‰^-22.07‰PDB、7.38‰~7.81‰。陆架与海台和海盆相比,具有沉积速率高、沉积物颗粒粗、有机碳和总氮含量高的特点。近百年来楚科奇海域陆架、海台和海盆区有机碳以海洋生源输入为主,反映了北极气候变暖,水体初级生产力增加。 章伟艳 于晓果 汪卫国 刘焱光 叶黎明 边叶萍 许冬 杨海丽 姚旭莹关键词:沉积速率 沉积环境 楚科奇海 莺歌海盆地含烃及超临界CO2流体及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 莺歌海盆地位于南海北部西缘海域,以1号断裂带为界与其东部的琼东南盆地相毗邻。盆地发育于古红河断裂带之上,呈北西向延伸,面积约1.27×10km。盆地具双层结构,下第三系为断陷,上第三系为坳陷。上第三系沉积巨厚,达8000... 于晓果 孙玉梅文献传递 北冰洋阿尔法脊晚第四纪沉积有机质的来源变化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2 2015年 为探讨晚第四纪有机碳埋藏情况变化与海冰覆盖和环流等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北冰洋阿尔法脊08B85-D孔沉积物的Mn和Ca含量、粒度组成、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δ13C组成。结果表明有机碳含量并不具备冰期-间冰期旋回性,有机碳来源具有4种不同模式,海冰覆盖程度和波弗特环流的强度共同决定了阿尔法脊处有机碳来源的构成,在MIS7内若干时段海冰覆盖极少,极盛的波弗特环流可将陆源有机质直接输送至阿尔法脊处,使沉积有机质中陆地来源占主导,形成了具有地层对比意义的独特信号。在MIS6-MIS1,08B85-D孔有机碳始终以海洋源贡献占主导,与海冰覆盖程度维持在较高水平,限制了陆源有机碳的输送有关,特别是在MIS6和MIS4-MIS3时,海冰很盛,波弗特环流有可能消亡。 许冬 叶黎明 于晓果 葛倩 雷吉江海底冷泉碳酸盐岩记录:南海甲烷的源与汇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 韩喜球 于晓果 Erwin Suess 方银霞 臧宏 甲烷是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在全球碳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冷泉喷口碳酸盐岩作为海底深部甲烷释放的“汇”忠实地记录了源区甲烷释放与封存情况。本课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下,首次对南海北部陆坡冷泉碳酸盐岩的岩石...关键词: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 甲烷 Cascadia边缘与天然气水合物共生沉积物中有机质碳、氮同位素组成及意义 <正> 位于Cascadia汇聚大陆边缘的水合物海岭(Hydrate Ridge)有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众多的气体喷口和化学自养生物群落,为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布的动力学机制、大陆边缘流体活动与物质交换的机理及其... 于晓果 李家彪 龚建明 陈建芳 金肖兵 李荣柱 李宏亮 徐杰文献传递 南海东沙东北部甲烷缺氧氧化作用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及其碳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18 2008年 南海东沙东北部碳酸盐岩和泥质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及其碳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研究区内甲烷缺氧氧化作用(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AOM)发育。研究区内碳酸盐岩中含丰富的AOM标志化合物,2,6,11,15-四甲基十六烷(Crocetane-Cr.)、2,6,10,15,19-五甲基番茄烷(Pentamethylicosane-PMI)和2,6,10,15,19,23-六甲基二十四烷(Squalane-Sq角鲨烷)的13C亏损强烈(δ13C值介于-74.2‰^-119.0‰PDB之间),表明碳酸盐岩形成于AOM,同时反映该研究区曾发生过强烈、持续的富CH4流体释放活动。柱状泥质沉积物中,AOM生物标志化合物在硫酸岩-甲烷过渡带(SMI—Sulfate-Methane Interface)边界附近相对丰度高,SMI之上样品中含量低,或未检出,表明现代环境在SMI附近有大量嗜甲烷微生物生长,使得深部上升的甲烷被大量消耗,很少有甲烷逸出海底。AOM生物标志化合物可用来指示SMI边界。不同站位、不同岩性AOM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包括碳同位素组成)的差异反映了嗜甲烷古细菌组成的不同。 于晓果 韩喜球 李宏亮 金肖兵 龚建明 Erwin SUESS 黄永样 吴能友 苏新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 生物标志化合物 碳同位素组成 冷泉碳酸盐岩 海洋调查规范 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T l2763的本部分规定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的基本内容、方法、资料整理及调查成果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环境基础要素调查,一些专业、专项调查亦可参照使用。 李家彪 柯长志 康寿岭 于晓果 王小波 张富元 宋连清 华祖根 陈建芳 钱江初 钱翼鹏 吕文正 李全兴 谭帆 徐家声 丛友滋等关键词:海洋学 地质学 地球科学 物理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