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得洋 作品数:106 被引量:79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核科学技术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1.0MeV电子碰撞引起Ta和Au内壳电离截面的测量 2015年 无论对深入理解电子-原子的作用机制,还是在材料等领域的实际应用,电子轰击原子的内壳电离截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电子碰撞引起原子内壳电离的实验数据多集中在几十ke V入射能量和中小Z靶原子,其它数据相对比较缺乏。本工作以能量为1.0 Me V电子轰击Ta和Au靶,通过测量靶原子特征X射线的产额,获得其K壳电离截面分别为13.3和10.1 b,L壳电离截面分别为554和338 b。并将实验结果和相应的理论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本实验测得的K壳电离截面与Casnati、Hombourger理论值、L壳电离截面与Scofield和Born-Bethe的理论值相符。 张检明 邵曹杰 卢荣春 于得洋 张月昭 王伟 刘俊亮 蔡晓红关键词:电子碰撞 电离截面 硫的高电离态离子激发光谱的测量 1999年 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研究装置 (HIRFL)上 ,利用束_箔光谱方法测量了波长在 1 9~ 40nm范围的硫元素高电离态离子光谱 ,实验上观测到了 30多条离子谱线 .这些谱线是SⅩ_SⅩⅤ高电离态离子激发能级发射的 ,其中 5条为新观测到的谱线 ,尚未见到报道 .本实验结果与其他实验和理论进行了比较 . 杨治虎 马新文 王友德 刘惠萍 苏弘 于得洋 董晨钟关键词:重离子加速器 光谱 硫 一种多击响应微通道板探测器及其探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击响应微通道板探测器,包括:微通道板板组和接收电极;所述微通道板板组,用于接收入射的两个或以上粒子,并放大为电子团入射到所述接收电极上;所述接收电极,用于获取入射的所述电子团的二维坐标信息和电荷量信息,并... 于得洋 刘俊亮 王伟300和600keV O^(7+)离子与宏观玻璃管的相互作用 2014年 实验研究了300和600 ke V的O7+离子与宏观玻璃管内壁的相互作用,利用位置灵敏法拉第筒测量了传输离子的偏转角和传输效率随倾斜角的变化关系,观察到偏转角不等于倾斜角的不完全导向现象。实验结果证实,高能入射离子在玻璃管内壁产生的沉积电势相对于入射离子动能横向分量较小,难以使传输离子沿着玻璃管的轴向出射,从而发生不完全导向现象;并且,入射离子的能量越高,导向效应越不明显。 武晔虹 陈婧 薛迎利 刘俊亮 张明武 王伟 杜凡 阮芳芳 邵曹杰 卢荣春 于得洋 蔡晓红关键词:偏转角 不同能量条件下的氧离子束箔光谱的研究 该文给出了不同能量的氧离子束和不同厚度的碳箔相互作用的激发光谱的测量结果。 刘惠萍 于得洋关键词:激发光谱 文献传递 CSRe内靶定时探测器系统容性负载隔离电路设计 2016年 针对定时电路驱动容性负载出现的过冲、振铃等问题,提出采用容性隔离技术,在不影响电路增益、带宽的情况下,使电路具有一定的容性负载能力,提高稳定性。通过构建电路模型,从数学角度分析了电路不稳定的原因,并应用实验证明了容性负载隔离技术的合理性。容性负载隔离技术可以有效消除容性负载电路带来的增益凸峰及恶化的频率响应。 朱坤露 王伟 于得洋 刘俊亮 李良辉 蔡晓红关键词:定时电路 HIRFL-CSR实验环中束流损失机制及寿命研究 被引量:1 2008年 分析了在储存环中回旋的离子束与残余气体分子、内靶和冷却电子束相互作用时的损失机制及相应的束流寿命,针对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实验环内靶模式,计算了50—500MeV/u12C6+,36Ar18+,132Xe54+和238U92+等束流在各种损失机制影响下所对应的束流寿命和总的束流寿命。结果表明:影响束流寿命的主要因素是与内靶分子(原子)之间的电荷交换及与冷却电子束之间的辐射复合;对于重离子束132Xe54+和238U92+,与冷却电子束之间的辐射复合是影响其储存寿命的主要因素。 薛迎利 蔡晓红 于得洋关键词:离子束 束流寿命 宏观尺寸弯曲石英管对中低能电子束的导向作用 被引量:4 2008年 研究了宏观尺寸的弯曲圆柱形石英管对1100,1300和1500eV3种能量电子束的导向作用,并对实验结果与相同材质和尺寸的直管的情形进行了分析对比。实验中利用一个位置灵敏法拉第筒对从石英管出射的电子束进行探测,获得从管道中出射的电子束流强度在位置灵敏法拉第筒各道上的分布,其结果显示宏观尺寸石英管对电子束存在导向作用。与慢速高电荷态离子和绝缘毛细管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类似,这种导向效应是由电荷在管壁内表面自组织充电引起的。实验还发现,入射电子束流的强度越强,其导向作用越明显,这与微观尺寸毛细管对慢速高电荷态离子的导向作用不同。石英管导向能力与管的尺寸、形状及材料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系统研究。 漆德君 于得洋 王伟 张明武 蔡晓红关键词:毛细管 石英管 一种基于电流反馈芯片的电荷灵敏快前放设计 2016年 介绍了一种基于电流反馈运算放大器(CFOA)的快电荷灵敏放大电路。通过一个小电阻的引入避免了CFOA电路直接电容反馈所引起的电路不稳定问题,通过反馈电阻和反馈电容的适当取值降低了噪声。经过测试,其带宽可达200MHz,时间分辨率可达125ps。该前放具有高带宽、高性噪比、高时间分辨率等特点,已成功应用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单粒子效应地面模拟实验TR5终端。 李鑫 王伟 朱小娜 于得洋 丁宝卫 蔡晓红关键词:电流反馈放大器 高电荷态离子Ar^(q+)与不同金属靶作用产生的X射线 被引量:12 2006年 研究了高电荷态离子Arq+(q=16,17,18)入射金属Be,Al,Ni,Mo,Au靶表面产生的X射线谱.实验结果表明,Ar的Kα-X射线是离子在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中固体表面之下形成空心原子发射的.电子组态1s2的高电荷态Ar16+离子在金属表面中性化过程中,存在的多电子激发过程使Ar16+的K壳层电子激发产生空穴,级联退激发射Ar的Kα特征X射线.Ar17+离子在金属表面作用过程中产生的X射线谱形与靶材料没有明显的关联,入射离子的Kα-X射线产额与其最初的电子组态有关,靶原子的X射线产额与入射离子的动能有关. 杨治虎 宋张勇 陈熙萌 张小安 张艳萍 赵永涛 崔莹 张红强 徐徐 邵健雄 于得洋 蔡晓红关键词:高电荷态离子 空心原子 X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