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正道
- 作品数:49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论台参之争与牛李党争
- 2012年
- 韩愈与李绅的台参之争,是李逢吉为了倾轧李绅而精心策划和设计的一场政治阴谋。过去,存在着崇韩抑李的现象,人们倾向于回护韩愈,而把事件的责任引向李绅,因而无法认识到事件背后所隐藏着的党争实质,也影响到对事件的客观公正评价。事实则是李逢吉为了结党营私,打击李党,实现自己的大权独揽,利用韩愈与李绅两人性格的弱点及因长庆元年科试案而产生的心理芥蒂,制造了这场纷争,不但将李绅排挤出权力中枢之外,还顺带压制了有入相之望的韩愈。
- 严正道
- 关键词:牛李党争
- 道德与色欲的平衡——论《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
- 2009年
- 在中国封建社会道德与色欲是一对矛盾,很难实现统一和平衡。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文学幻想的形式,通过对大量具有"神性"而又合乎男性心目中理想女性标准的狐女形象的虚构,摆脱了固化礼教的束缚,满足了文人内在心理的众多潜在要求,在男性色欲和社会伦理规范的现实冲突中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
- 严正道
- 关键词:《聊斋志异》狐女形象道德色欲
- 李绅《追昔游集》版本流传考
- 中唐诗人李绅的诗集《追昔游集》由其自编于开成三年,编为三卷,此后历朝历代所见李绅诗集皆来源于此自编本。宋元时期,官修和私修书目都有相关的记载,说明其不但为国家藏书,在民间亦有流传,如宋绶的抄本,但宋本却并不见于后世。明清...
- 严正道
- 关键词:四卷本
- 曹学佺及其《蜀中名胜记》
- 2012年
- 《蜀中名胜记》是一部专门记载巴蜀地区舆地名胜的地理书,由明代万历年间闽人曹学佺编撰。曹氏受当时文人普遍好游历、喜山水的文化氛围影响,为缓解政治苦闷而移情山水,利用任职蜀中的机会,在长期搜集整理地方舆地名胜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实地考察,将山水与人事、诗文相结合,详细记载了全川的山水名胜。由于其对巴蜀山水浓厚的人文气息的重视,客观上也为后人保存了大量地方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献研究价值。
- 严正道
- 关键词:曹学佺文化背景
- 试论李白诗歌的忧患意识
- 2003年
- 李白的政治抒情诗,把个人遭遇寓于国家社会之中,对唐帝国内部各种社会危机进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并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表示了自己深深的忧虑。
- 严正道綦开云
- 关键词:诗歌忧患意识政治抒情诗社会危机文学评论
- 明刊本《蜀中广记》的文献价值被引量:1
- 2015年
- 《蜀中广记》的明刊本是由曹学佺本人或其友人刊刻,反映了《蜀中广记》成书时的最初形态,因而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具体表现为:一是从所保存的两篇序文中可以了解曹学佺编撰时的心态、思想,提供了成书和流传的一些重要信息;二是对部分校定者姓名的存录,有助于我们探知其成书时的一些具体情况;三是对四库本缺漏和删改文献的保存,可以用来弥补及校勘四库本之失。
- 严正道
- 关键词:明刊本
- 李绅《追昔游集》版本流传考
- 2019年
- 李绅诗集《追昔游集》由其自编为三卷,此后历代所见李绅诗集皆源于此。两宋时期,官修和私修书目都有相关的记载,说明其不但为国家藏书,在民间亦有流传,如宋绶的抄本。明代宋元版本稀有罕见,而明人对唐诗的热情,遂促成了刻本、抄本的出现,以及相关的补遗整理,刻本有毛晋汲古阁本和季振宜藏明摹刻本,抄本则主要有冯彦渊抄本及唐四十七家诗抄本。清代总集和丛书的编撰对于李绅诗集的流传有着重要贡献,唐诗百名家全集本和全唐诗本遂由此而产生。同时,抄本依然存在,主要有百家唐诗本和东武刘氏味经书屋抄本。大体而言,李绅诗集可分为三卷本系统和四卷本系统。
- 严正道
- 关键词:四卷本
- 《豳风·鸱鸮》中“我”商榷
- 2007年
- 《豳风·鸱鸮》中"我"所指对象为谁,自《毛诗》至今历来有不同的看法,这也影响到对整首诗的理解。从《尚书·金滕》的创作年代来看,则排除"我"为周公之可能性;从鸱鸮为恶性鸟来看,则"我"非指鸱鸮。《豳风·鸱鸮》应是一首禽言诗,"我"实则指鸋鴂一类小鸟。后人受《毛诗》影响,误以鸱鸮为鸋鴂,以讹传讹,遂有诸种误解。
- 严正道
- 关键词:周公
- 曹学佺《蜀中诗话记》辩正
- 2011年
- 《蜀中诗话记》是明曹学佺《蜀中广记》的一部分,分四卷,二百七十二条,内容主要涉及巴蜀籍及游宦巴蜀文学家之生平创作、趣闻轶事、掌故传说,兼与文学相关的蜀中风物民俗。不过,由于编选时间过于仓促,缺乏精审和考覆,存在着误收、误判或考据、引证等类的讹误。文章选取其中讹误比较明显的五条进行仔细梳理和考辩,力图有所匡正。
- 严正道
- 关键词:曹学佺辩误
-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试论李白诗歌的忧患意识
- 2003年
- 李白的政治抒情诗 ,把个人的遭遇寓于国家社会之中 ,对唐帝国内部各种社会危机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并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表示了自己深深的忧虑。
- 严正道
- 关键词:政治抒情诗忧患意识浪漫主义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