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明虎
- 作品数:92 被引量:23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南极大陆沿岸地面臭氧损耗事件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利用南极大陆沿岸中山站2008—2013年的地面臭氧连续观测数据和相关资料,对地面臭氧损耗事件(ODE)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春季南极中山站常发生臭氧损耗事件。在该事件发生期间,气象要素有明显的突变过程,包括气温明显下降,风向由偏东风转变为偏北风,风速随之下降。来自海冰区的偏北风增多,风速很小,使臭氧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地面臭氧损耗事件主要与南极沿岸海冰区的活性溴(BrO)浓度有关。春季南极大陆沿岸海冰冻融过程中形成的冰间水道和冰间湖,在低温的作用下会再次冻结,形成薄冰和霜花。卫星资料能够观测到薄冰区释放的活化海盐溴高浓度区,活性溴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地面臭氧损耗事件。臭氧损耗现象是在未受到人为影响的自然状态下发生的,与中高纬度地区光化学反应导致臭氧消耗有所不同。
- 冶磊卞林根汤洁丁明虎郑向东高志球
- 北极冰雪表面能量平衡研究进展
- 2023年
- 北极地区冰/雪-大气相互作用的过程,尤其是冰雪表面反照率的变化,是制约我们认识北极地区气候系统快速变化的关键科学问题。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随着观测技术和方法的进步,北极冰雪表面能量平衡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由于缺乏高质量、时空连续的观测试验数据,大部分参数化方案、遥感及模式产品等在北极不同区域的适用性仍待评估。因此,北极地区观测站点的加密、综合观测试验的开展和多源卫星遥感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能为遥感卫星产品及复杂参数化方案在北极的评估验证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以揭示更多潜在的冰雪表面能量平衡相关的过程和机理,加深对极地海-冰/雪-气相互作用的理解,更好地服务于极地冰冻圈与气候变化研究。
- 邹小伟杨堤益田彪张雷孙维君李昭丁明虎
- 关键词:太阳辐射湍流通量
- 2011年2月—2012年1月东南极高原辐射平衡观测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利用东南极高原熊猫-1自动气象站2011年2月—2012年1月观测的辐射资料和相关资料,对辐射分量和辐射平衡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季是东南极高原获得太阳能的主要时段,总辐射通量夏季平均为365.0 W/m2,总量达到2752.1 MJ/m2,占全年总辐射量的58%。各个季节均能出现总辐射瞬时值大于大气顶水平总辐射,春季发生频率最高,冬季最小,总辐射平均日变化呈单峰型。大气长波辐射除夏季外,日变化不明显。冰雪面长波辐射除冬季外,各季节平均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单谷型。净辐射12月和1月为很小的正值,其他月份为负值。年平均净辐射为-8.7 W/m2,表明地表相对于大气为冷源。该站的辐射平衡特征与其他南极内陆高原站相似,雪面具有强烈的辐射冷却效应,导致净辐射绝对值都小于下降风区。
- 傅良卞林根效存德逯昌贵丁明虎
- 螺旋桨式风速仪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旋桨式风速仪,包括螺旋桨、转子、以及主体,该转子位于所述主体的头部,能够在该螺旋桨的带动下转动,所述转子的外壁向所述主体的方向延伸从而形成旋转面形状的遮罩部,并且所述转子与所述主体之间的缝隙位于所述遮罩...
- 丁明虎田彪逯昌贵文强张通张东启
- 青藏高原冰前湖与冰川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 2024年
- 基于已有研究,对青藏高原地区冰川与冰湖(主要为冰前湖)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进行梳理,以理解青藏高原冰川后退与冰湖扩张的过程和模式,加深对冰川与冰湖相互作用过程和机理的认识。青藏高原地区冰前湖主要分布于藏东南喜马拉雅山和念青唐古拉山,有记录和查明冰湖溃决成因的事件中,冰川动态引起冰前湖溃决事件占到冰湖溃决总事件的55%,且多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等藏东南地区。冰川与冰前湖的相互作用模式表现为:冰川对冰前湖的作用和冰前湖对冰川的反作用。其中,冰川对冰湖的作用主要包括冰川退缩为冰湖发育提供了空间、冰川融水为冰湖形成和扩张提供了充足水源、冰川极端事件(冰面/内水系溃决、冰川前进/运动、冰崩等)引起冰湖溃决;冰前湖对冰川的反馈机制体现在冰前湖对冰川的热力融冰、冰前湖动力过程导致末端冰川崩解等物质亏损、冰前湖的演变对母冰川的气候效应。需要说明的是,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孤立的,是彼此依存、同时发生。未来冰川与冰前湖研究中,应致力于:(1)建立统一的冰川观测规范和冰湖-冰川数据集;(2)集成“气候-冰川-冰湖-灾害”为一体的综合观测体系,实现数据共享;(3)耦合冰川与冰湖模型,模拟相互作用过程与机制;(4)统一冰湖溃决灾害的评价体系和完善预警机制。此外,冰川与冰湖变化的理论相对成熟,但冰川与冰前湖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依然不够,亟需不断完善。
- 车彦军陈丽花吴佳康谷来磊武荣张东启丁明虎
- 关键词:冰川青藏高原
- 基于可控校正环境大气水同位素梯度及其垂直分馏过程测量的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可控校正环境大气水同位素梯度及其垂直分馏过程测量的装置,包括空气产生装置、标准水汽分馏装置、大气水汽梯度进样装置、水汽分析装置、环境条件监测控制装置、气象数据采集装置和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
- 丁明虎效存德张人禾赵爱国柳景峰朱国才
- 文献传递
- 南极冰盖物质平衡最新研究进展
- 探明南极冰盖物质平衡状况,对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海平面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南 极冰川学的重要基础工作。在ITASE 计划(International Trans Antarctic Scientific Expediti...
- 丁明虎
- 关键词:南极冰盖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
- 文献传递
- 螺旋桨式风速仪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旋桨式风速仪,包括螺旋桨、转子、以及主体,该转子位于所述主体的头部,能够在该螺旋桨的带动下转动,所述转子的外壁向所述主体的方向延伸从而形成旋转面形状的遮罩部,并且所述转子与所述主体之间的缝隙位于所述...
- 丁明虎田彪逯昌贵文强张通张东启
- 文献传递
- 基于遥感数据的北极西北航道海冰变化以及通航情况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使用不莱梅大学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EOS)和AMSR2(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2)日尺度海冰密集度数据,计算了2002—2018年加拿大北极群岛7—9月的平均海冰面积,研究了9月份平均海冰密集度变化特征;结合商船破冰能力确定海冰密集度阈值,选取西北航道关键区域,统计了西北航道的通航窗口,探讨了西北航道在实际商业通航方面的可能性。研究发现,在过去17年加拿大北极群岛的7—9月海冰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有明显波动性,9月份的海冰分布年际变化复杂,差异较大;在西北航道可通航的年份中,可通航的开始日期一般在8月份,结束日期在9月底至10月初,南路可通航时间最短14天,最长达到80天。总的来说,西北航道可通航年份和时间缺乏规律性。
- 汪楚涯杨元德张建田彪丁明虎
- 关键词:海冰变化西北航道
- 南极冰盖表面物质平衡实地测量技术
- 研究南极的物质平衡状况对构建古气候历史记录有重要的意义,但受到极地极端环境的制约,物质平衡的信息很难获取,是南极科学最大的挑战之一。积累率是物质平衡最重要的参数,它受到温度、海拔、距海岸距离及风的影响。物质平衡的实地测量...
- 丁明虎
- 关键词:积累率信息获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