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婧
-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泰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献血者抗M抗体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被引量:4
- 2012年
- 抗M抗体在输血实验中偶有发现,是一种不规则抗体,MNS血型抗原是主要存在于红细胞膜上的一类糖蛋白(称为血型糖蛋白)抗原,该类抗原对应的抗体在临床上引起交叉配血不合及输血反应的情况并不常见.在本院近期发现了1例由于献血员血清中存在抗-M抗体而引起交叉配血不合.血袋由市中心血站提供入库,血袋无破损,外观正常,有效期内,经查资料献血员,男,无输血史,该库血与数名拟手术者在抗人球蛋白交叉配血中不合,经血清学检查,检出该库血存在抗M抗体.现将该标本的血清学检查报道如下.
- 黄霞丁婧
- 关键词: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献血
- 9243例手术前备血及妇产科患者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通过分析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探讨输血及妊娠史对不规则抗体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盐水法、抗人球蛋白法对9 243例术前备血及妇产科患者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 9 243例血标本共检出不规则抗体36例,阳性率为0.39%,不规则抗体阳性标本中,Rh及MNS系统抗体占同种抗体的95%以上。结论为避免不规则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应了解患者病史并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以保证输血安全,提高输血疗效。
- 丁婧罗云
-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输血妊娠
- 高效价低频抗-Mur漏检致疑难配血及其处理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通过研究1例高效价低频抗-Mur漏检导致疑难配血的处理思路与方法,提高对MNS血型系统的认识,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方法 对交叉配血主侧不合的献血者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患者血清的不规则抗体,更换不同的患者与该献血者及不同的献血者与该患者重复交叉配血,对不规则抗体常规筛查“阴性”的患者追加谱细胞检测并根据阳性反应格局来确定抗体的类型及特异性,测定抗体效价,运用荧光PCR法对患者MNS血型系统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交叉配血主侧4+、次侧-,更换不同患者和献血者多次交叉配血结果均相合。该献血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为阴性。患者血清中存在(IgG+IgM)型抗-Mur, IgG抗体效价128,IgM抗体效价16,MNS血型系统基因分型结果为M(+)N(+)S(-)s(+)Mur(-)。结论 不规则抗体筛查细胞存在局限性,可导致抗-Mur等低频抗体的漏检。交叉配血主、次侧不合时,我们要多方寻找原因。即使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呈阴性,我们也需根据不同介质、实验条件,追加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以避免低频抗体的漏检,保障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张云宁罗云丁婧程远灿曹国平
-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抗-MUR低频疑难配血
- 新生儿溶血病实验诊断与临床治疗102例
- 目的 进一步提高对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认识,探讨其分布特点及实验诊断方法、条件与临床意义,从而为早诊断、早干预提供帮助。方法 对患儿及其母亲检测血型、筛查与鉴定不规则抗体,测定患儿血红蛋白、RBC、胆红素、乳酸脱氢酶...
- 曹国平丁婧罗云张美英丁小红陈男韦颖施元美张泓
-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血型不规则抗体
- 疑难配血的影响因素及处置措施研究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对引起疑难配血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明确具体的处置措施。方法对我院接诊的84例疑难配血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回顾总结患者在行输血前的相关检查资料,对疑难配血引起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基于此提出明确的预防对策。结果 84例疑难配血患者中,直抗阳性,占63.10%,其次为特异性抗体,占26.19%,第三为自身抗体,占5.95%,第四为冷凝集素,占3.57%,第五为不明原因,占1.19%。除1例不明原因患者,其余患者通过对症处理后均取得满意的输血效果。结论通过对引起疑难配血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更利于输血安全性的保证。
- 罗云丁婧韦颖
- 关键词:疑难配血影响因素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性试验中临界值再确定的必要性与方法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性试验中S/CO的分布规律、最低检测限、临界(cutoff)值再确定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方法。方法以SPSS软件分析HBsAg的S/CO分布规律,用电化学发光仪E170鉴定待检标本的HBsAg,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最低检测限,以常规条件下的变异(ROC)曲线对HBsAg的cut off值进行再确定。结果HBsAg阴性标本S/CO呈正偏态分布,阳性标本S/CO呈负偏态分布;科华HBsAg试剂盒的最低检测限约为8.0 COI;一步法时,由ROC曲线计算的cut off值为0.103,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7.1%、100%,曲线下面积(AUC)为0.993(P<0.01);两步法计算的cut off值为0.218,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7.8%、100%,AUC为0.996(P<0.01);两步法优于一步法,但两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新认识和确定HBsAg定性试验的S/CO分布规律、最低检测限、cut off值有利于提高检验质量。
- 汪宝贯顾桂兰肖鹿骋倪萍丁婧
- 关键词:HBSAGCUTROC曲线
- 自体输血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 2018年
- 目的评估自体输血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别采取自体输血方式、异体输血方式输血,对比患者血量、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血常规以及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从研究结果中发现采用自体输血观察组患者的输血量少于异体输血,平均住院时间也短于异体输血的对照组,自体输血观察组患者72 h内RBC计数、Hb含量高于异体输血对照组,经统计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自体输血的效果优于异体输血,认为该输血方式可以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输血中推广。
- 丁婧罗云陈男
- 关键词:自体输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