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超

作品数:17 被引量:125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政治法律
  • 9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联合国
  • 4篇全球治理
  • 4篇可持续发展
  • 2篇援助
  • 2篇伙伴
  • 2篇伙伴关系
  • 2篇发展援助
  • 2篇G20
  • 2篇G20机制
  • 1篇动员
  • 1篇动员结构
  • 1篇宣言
  • 1篇言辞
  • 1篇有效性
  • 1篇政治
  • 1篇政治经济
  • 1篇政治经济学
  • 1篇政治内涵
  • 1篇中国战略选择
  • 1篇视域

机构

  • 16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外交学院

作者

  • 17篇黄超
  • 1篇朱立群

传媒

  • 3篇国际展望
  • 2篇世界经济与政...
  • 2篇国际观察
  • 2篇现代国际关系
  • 1篇世界知识
  • 1篇江海学刊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世界经济研究
  • 1篇外交评论(外...
  • 1篇阿拉伯世界研...
  • 1篇国际关系研究
  • 1篇国别和区域研...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私营部门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局限与改进被引量:4
2017年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一项具有普遍性的、全面性和变革性的发展议程,需要各国政府、市民社会和私营部门等多个行为体共同努力来实现。但是,由于私营部门本质上追求盈利的性质,国际社会关于私营部门在2030年发展议程中的地位与贡献尚存争议。本文分析了私营部门在2030年发展议程中的地位,指出私营部门从过去发展议程的边缘者成为2030年发展议程的重要力量,揭示国际筹资体系的变革与2030年发展议程的转型目标是私营部门地位提升的重要动因;阐释了私营部门对2030年发展议程可能提供的资金贡献、行为贡献和创新贡献;在此基础上,文章还提出了私营部门实现2030年发展议程的补充性作用、不平衡参与和模式变革的艰巨性等局限因素,并从政策环境与自身实践两方面提出了改进私营部门对2030年发展议程作用的政策建议。
黄超
关键词:联合国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下官方发展援助的变革被引量:9
2016年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是一个具有真正变革意义的国际发展框架。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官方发展援助提出重大挑战:其庞大、复杂的目标体系对后者的数量和规模提出新要求;其三大范式变迁对后者的分配提出新挑战;其对各层面发展资金的协同增效要求对后者提出更高标准;而愈加复杂的发展筹资体系也对后者提出新挑战。为应对2030年议程带来的挑战,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正积极推进官方发展援助变革,并就现代化其统计标准和构建新的衡量工具达成初步共识,突出资金的可测量性和透明度。联合国也强调官方发展援助应集中在需求最大和筹资能力最弱地区,并与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发展资金相区分。中国应密切关注这一变革的趋势与动向,审慎引导新兴援助国合力应对官方发展援助的变革。
黄超
关键词:官方发展援助联合国
国际政治经济学视域下“全球南方”的时代内涵被引量:7
2023年
从南方国家到“全球南方”概念的历史演变,既体现了全球化条件下南方国家的发展问题被置于全球视角下,也反映出南方国家的内涵从以经济内涵为主转变为经济内涵和政治内涵并重的新格局。经济内涵主要表现在发展合作上,包括发展援助、发展议程和发展筹资三个方面。而政治内涵突出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在大国竞争中的战略自主,既包括短期内不盲目跟随西方国家,也包括长期内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在应对全球南方崛起的过程中,中国需要坚持自身发展中国家定位,淡化“全球南方”的领导权之争,夯实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共同利益与价值基础。
黄超
关键词:经济内涵政治内涵
框定战略与“保护的责任”规范扩散的动力被引量:27
2012年
21世纪的头十年中,"保护的责任"作为一种新兴的国际规范,在国际社会广泛扩散。作者首先回顾了"保护的责任"规范在国际社会兴起和扩散的进程,然后运用社会学的框定理论分析了"保护的责任"规范扩散背后的动力,指出规范倡导者采取的有效框定战略是推动"保护的责任"规范扩散的重要因素。规范倡导者将"人道主义干预"重新框定为"保护的责任",使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干预者向干预目标亦即遭受暴行的平民转移,同时规范倡导者重构主权理念,强调"主权也是一种责任",并通过联合国框架形成了一系列有关实施"保护的责任"的政府间协议和解决方案,从而打破了人道主义干预规范中人权与主权、干预者权力与受保护者权利相冲突的困境,有力地推动了"保护的责任"规范在全球的扩散。理解"保护的责任"规范变迁与扩散的动力,有利于中国更好地把握相关国际规范的发展演变趋势,从而采取更有效的应对之策。
黄超
关键词:人道主义干预
理想与现实:“千年发展目标”的局限与前景被引量:7
2013年
作为第一个全面的全球发展目标,"千年发展目标"有效凝聚了全球减贫共识,是国际社会关于国际发展合作的共同承诺。目前,"千年发展目标"在减少全球赤贫人口、提高饮用水质量、改善贫民窟生活条件和实现男女平等教育等方面提前实现了目标,但是在环境可持续发展、全球合作伙伴关系等目标上仍然进展缓慢,这一局面与"千年发展目标"本身的缺陷密切相关。"千年发展目标"在形成过程中"以捐助国为中心"和"自上而下"缺乏广泛协商的特征,在构成范围上的"不完整"、在具体目标设计上的不恰当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层次不明晰等缺陷,严重阻碍了它的发展和实施。以"千年发展目标"为基础,从五大方面改革千年发展目标以构建2015年后的全球发展新目标,应成为当前国际发展议程的重点。
黄超
关键词:全球治理
千年发展目标塑造中的全球共识性与大国主导性被引量:8
2014年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s)缘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系列联合国峰会,历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发展援助委员会(OECD/DAC)发布的《塑造21世纪》报告提出的"国际发展目标",并通过2000年《联合国千年宣言》和2001年《执行<联合国千年宣言>的路线图》予以正式确认,并由2002年《蒙特雷共识》和2005年世界首脑峰会《成果文件》加以丰富和完善。本文突出强调,MDGs并非单纯地缘起于联合国千年峰会:一方面,其全球共识性基础在于20世纪90年代所召开的一系列联合国峰会所达成的诸多行动方案,这促进了MDGs的全球性广泛认同;另一方面,OECD/DAC提出的"国际发展目标"也对MDGs有着重要影响,体现了MDGs形成塑造过程中的大国主导性和以"援助国为中心"的特征。目前,关于制定2015年后国际发展议程的讨论已进入关键阶段,能否夯实新目标的全球共识性基础以及能否避免大国主导性,对于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将至关重要。
黄超
全球发展治理转型与中国的战略选择被引量:18
2018年
当前全球发展治理处于转型的关键期。这一转型由全球发展体系权力结构的变革、新的发展挑战和新的全球发展议程共同推动,其中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是重要原因。转型主要体现在全球发展治理的四大方面:在治理主体上,新兴经济体崛起,治理主体趋向更平等、更包容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在治理手段上,贸易、投资与援助相结合的"一揽子"方式成为重心;在治理机制上,联合国逐渐打破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的垄断而发挥重要作用,一些新兴的机制建设也不断涌现,总体呈现出复合型机制的特征;在治理目标上,减贫不再是唯一目标,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新目标。中国是全球发展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与贡献者,面对发展治理转型,新时代的中国应提升制度性话语权,并进一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黄超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从言辞到行动
2023年
9月18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高级别会议周开幕。在高级别会议周,联合国举行了一系列重要峰会和高级别对话,其中,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峰会是一部重头戏。这次峰会不仅将直接关系到未来SDG的实现,也关系到大国竞争背景下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究竟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黄超
关键词:峰会联合国SDG
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的评估指标及相关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国际体系应由全球市场体系、全球管理体系和全球公民社会三个部分组成,可依此之维度作为考察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程度和范围的指标,进而运用这些指标具体分析当前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的程度及其特点。目前,中国融入国际体系呈全面迅速的基本态势,对国际体系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但是,在不同领域,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的程度不同,发展不平衡;今后,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的进程还将持续,并面临社会层面对接的巨大挑战。
朱立群黄超
关键词:全球公民社会
说服战略与国际规范传播被引量:23
2010年
国际规范传播日益成为当前国际规范研究的一项重要议程。现有研究强调了权力因素、规范性质、时间环境及规范说服机制对国际规范传播效果的影响,但对规范倡导者采取何种规范说服战略重视不够。作者结合冷战后国际规范传播的实践,提出了人道主义化框定、支持性规范联系和情感化宣传三种推进国际规范传播的有效战略,通过对国际安全领域内的地雷规范与小武器规范案例的比较分析,作者认为,虽然包括说服在内的社会化机制是规范传播的主要方式,但是在说服等社会建构的具体过程中,规范倡导者采用的战略也是导致规范传播效果出现差异的重要因素。建构主义虽然领导着国际规范研究,但是在解释规范传播等具体问题时仍然要求结合社会建构和理性选择两种研究视角。
黄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