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绍芳
- 作品数:17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早产儿脑损伤的B超诊断及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的B超诊断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2月-2009年5月早产儿病历资料168份,根据颅脑B超、临床诊断结果,将其分为脑损伤组和对照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胎龄≤32周或体重≤1500g早产儿的脑损伤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胎龄>32周或体重>1500g的早产儿(χ2=8.88,P<0.01;或χ2=18.81,P<0.01)。(2)存在高危因素的早产儿的脑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高危因素的早产儿(χ2=24.20,P<0.01);阴道分娩的早产儿的脑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的早产儿(χ2=6.69,P=0.01)。(3)窒息与早产儿的脑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关系(χ2=0.40,P>0.05)。结论颅脑B超可作为早产儿脑损伤的筛查、早期诊断、跟踪随访的重要检查手段;胎龄越小,体重越轻,越易发生脑损伤;阴道分娩和各种高危因素均可引起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
- 黄绍芳李惠明习斌蓉
- 关键词:早产儿脑损伤阴道分娩窒息B超诊断
- 妊娠高血压疾病高危人群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的分析
- 为了解妊娠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趋势,症状对240例孕妇从孕18周至分娩的血流动力学动态监测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
- 朱淑平李惠明付群黄绍芳
-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血流动力学评价指标
- 镇痛分娩对分娩结局影响的探讨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镇痛分娩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2012年12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自然分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共300例,根据产妇是否选择持续硬膜外镇痛分娩,将其分为镇痛组和非镇痛组,并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300例产妇中有67例试产失败后转为剖宫产。镇痛组、非镇痛组分别为30例和37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第一产程镇痛组较非镇痛组时间延长,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第二、第三产程时间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均P>0.05。镇痛组较非镇痛组宫缩乏力发生率高,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镇痛组产后出血量与非镇痛组无明显的差异,P>0.05。镇痛分娩对新生儿阿氏评分无明显影响,无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镇痛分娩能有效减轻或消除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紧张、恐惧和痛苦,对整个分娩结局无明显的不良影响。但可使第一产程时间延长,宫缩乏力发生率增加。
- 朱淑平李惠明黄绍芳夏丽琴黄敏段水娥
- 关键词:镇痛分娩产程剖宫产
- 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窒息产时相关因素,寻找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取2006年1月—12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窒息患儿364例为观察组,随机取同期分娩正常儿350例为对照组;结果:(1)新生儿窒息往往同...
- 习斌蓉黄绍芳王旭菲
- 文献传递
- 电子胎心率监护脐带受压混合图形的临床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电子胎心率监护脐带受压混合图形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做电子胎心率监护(NST)为反应型、出现脐带受压混合图形的125例孕妇为观察组,未出现脐带受压混合图形的130例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脐带异常、羊水异常、临产前NST结果异常、剖宫产率等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NST出现脐带受压混合图的孕妇虽无胎儿缺氧的表现,但具潜在的危险,应严密监测,及时识别,以防止发生宫内窘迫和胎死宫内的不良结局。
- 黄绍芳夏劲
- 关键词:电子胎心率监护
- 应用MP妊娠高血压疾病监测系统预测妊娠高血压疾病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应用MP妊娠高血压疾病监测系统预测妊娠高血病的预测符合率。方法:随机选取2005年4月-2006年6月在本院产检的正常孕妇120例,分别于14-19周、20-28周、29-38周行MP妊娠高血压疾病监测,获得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同时波形系数〉0.4、外周阻力〉1.2、心脏指数〈2.5为预测阳性。结果:120例预测符合率达85%。结论:MP妊娠高血压疾病监测系统用于妊娠高血压疾病预测符合率高、无创、操作简单,适于在基层开展使用。
- 付群李惠明黄绍芳陶玉玲
-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疾病
- MP监测仪在预测妊娠高血压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1年
-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种渐进性的全身性疾病。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病情严重时伴头痛、眼花、胸闷、上腹不适,甚至抽搐。其基本病理生理变化为全身小动脉痉挛,各系统各脏器灌流减少,引起一系列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变化。它严重影响母婴的健康,是目前引起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 付群李惠明黄绍芳
-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疾病
- 新生儿脑损伤的B超诊断及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脑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2月-2005年5月388例新生儿的病历资料,其中存在高危因素者(高危儿组)219例,无高危因素者(对照组)109例。均于生后1-10 d行颅脑B超检查。结果:高危儿组脑损伤发生率(50.2%)明显高于对照组(3.7%)(χ^2=72.64,P〈0.01);在高危儿中,随着胎龄、体重的增加,其脑损伤发生率明显下降(χ^2=41.20,P〈0.01;χ^2=36.14,P〈0.01)。结论:高危因素是引起新生儿脑损伤的主要因素;高危儿胎龄越小、体重越轻,越易发生脑损伤;颅脑B超可作为新生儿早期颅脑损伤的诊断、筛查、跟踪随访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 李惠明熊辉习斌蓉刘惠茹唐文燕黄绍芳
- 关键词:新生儿脑损伤B超诊断
- 胎心率基线平直对围产儿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 文章选取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并于临产前进行胎心率监护基线平直的产妇120例为观察组,结合胎心率电子监护结果判断标准与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综述了胎心率基线平直对围产儿结局及分娩方...
- 黄绍芳
- 关键词:分娩方式
- 胎教方式在电子胎心率监护中唤醒胎儿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孕妇自行抚摸腹部和语言胎教相结合的方法诱导胎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首次到我院产科门诊行常规电子胎心率监护的孕妇2944例,分为两大组。第1大组共242例监护20min为无反应型图形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胎教方式干预组123例,对照组为传统方式(触诊+改变体位)干预组119例;第二大组2702例,根据干预与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350例,为与检查同步引导其自行抚摸腹部和语言胎教相结合诱导胎动出现的孕妇,对照组1352例,为监护期间不进行任何干预孕妇。两大组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胎动出现时间,检查所需总时间和胎监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第一大组观察组比对照组胎动出现早,有显著差异(F=132.015,P<0.01),检查所需总时间缩短,有显著差异(F=66.338,P<0.01),胎监诊断结果无差异(χ2=2.090,P=0.352);第二大组观察组比对照组胎动出现的时间早,有显著差异(F=17.678,P<0.01),检查所需时间缩短,有显著差异(F=30.847,P<0.01),胎监诊断结果可疑病例少,有显著差异(χ2=9.827,P<0.01)。结论做电子胎心率监护时,引导孕妇自行抚摸腹部和语言胎教相结合的方法唤醒胎儿可缩短检查时间,降低假阳性率,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黄绍芳朱淑平万曦娣
- 关键词:电子胎心率监护胎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