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端
- 作品数:7 被引量:64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妊高征患者血脂七项参数变化的探讨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血脂代谢变化的特征。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90例妊高征、3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A1(apoA1)及载脂蛋白B(apoB),并计算LDLC与HDLC及apoA1与apoB的比值。结果:重度妊高征TC、TG显著升高(P<005);中重度妊高征HDLC显著降低,LDLC显著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apoA1,LDLC/HDLC比值在中重度妊高征中也有显著升高(经统计学检验除中度妊高征P<005外,余P<001);轻中重度妊高征VLDLC,apoB,apoA1/apoB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妊高征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其特征是,对血管有破坏作用的TC,TG,LDLC,VLDLC,apoB,LDLC与HDLC比值显著升高,对血管有保护作用的HDLC,apoA1与apoB比值显著降低,提示血脂代谢紊乱可能导致妊高征的发生,加重妊高征病情,并且可能引起子宫及胎盘床小动脉的急性?
- 江忠清朱凤川黄端郑秀吴桂珠
-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甘油三酯脂蛋白
- 高血压病患者脂餐后甘油三酯代谢变化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被引量:32
- 2001年
-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病 (EH)患者脂餐后甘油三酯 (TG)变化及其与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38例EH患者和 2 0例健康人禁食 10~ 12h后 ,采用高分辨率彩色血管超声、以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血管内径变化百分比反映血管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随后进行标准脂肪负荷试验 ,以TG 8h曲线下面积 (TG AUC)和TG峰反应 (TGPR)作为标准脂肪负荷后TG反应水平的指标。结果 (1)EH组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血管内径变化百分比显著小于对照组 [(10 .36±3.43) %比 (15 .48± 4.36 ) %P <0 .0 5 ];(2 )EH组餐后TG水平的TGPR[(4 .6 8± 1.74)mmol/L比(1.84± 0 .6 7)mmol/L]及TG AUC[(2 3.5 9± 6 .48)mmol/L比 (9.49± 3.47)mmol/L]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0 .0 5 ) ;(3)EH合并餐后TG代谢障碍组 (n =2 6 )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血管内径变化百分比较EH餐后TG代谢正常组 (n =12 )有明显降低 [(10 .98± 1.32 ) %比 (13.14± 1.0 9) % ,P <0 .0 5 ]。结论 6 8.4%的EH患者伴有脂餐后TG代谢障碍和消除延迟 。
- 柴大军林金秀吴可贵陈玲康晴黄端曾开淇
- 关键词:高血压膳食脂肪类血管内皮甘油三酯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餐后甘油三酯代谢异常与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的关系被引量:3
- 2002年
-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否存在脂肪负荷后血清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代谢异常及其与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之间的关系 ,选择 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 30例健康人 (对照组 ) ,禁食 10~ 12h后 ,采用二维血管超声测定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随后进行标准脂肪负荷试验 ,分别以甘油三酯 8h曲线下面积和甘油三酯峰反应作为脂肪负荷后甘油三酯反应水平的指标。发现 :①原发性高血压组甘油三酯峰反应 (4.6 8± 1.74mmol L比 1.76± 0 .6 4mmol L)及甘油三酯曲线下面积 (2 3.5 9± 6 .4 8mmol L比 9.5 6± 3.38mmol L ,8h)显著大于对照组 (P<0 .0 5 ) ;②原发性高血压组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0 .76 7± 0 .15mm比 0 .6 0 3± 0 .0 5mm ,P <0 .0 1) ;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与甘油三酯曲线下面积、年龄、甘油三酯峰反应、肥胖指数呈正相关 (r=0 .4 97、0 .4 4 8、0 .382、0 .35 2 ,P <0 .0 5 ) ,同空腹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负相关 (r =- 0 .2 87,P =0 .0 0 2 )。提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脂餐后甘油三酯代谢异常 ,高血压和餐后甘油三酯代谢异常均与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的增加有关。
- 柴大军林金秀吴可贵林晓燕陈玲康晴黄端
- 关键词:高血压膳食脂肪高脂血症
- 原发性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被引量:11
- 1997年
- 目的探讨肾血管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与胰岛素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测定24例正常血压者、38例高血压患者、14例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的葡萄糖代谢率(M),以M值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标。结果高血压患者的M值明显低于正常血压及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5.46±1.78比9.34±1.14,8.67±1.37mg/kg·min-1,P<0.01),正常血压与肾血管性高血压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及肾血管性高血压组(58.8%比8.3%和7.1%,P<0.01),而正常血压与肾血管性高血压组之间无差异(P>0.05)。高血压患者M值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高度相关(r分别为-0.506,-0.414,P分别小于0.01和0.05),正常血压者和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的M值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无明显相关(正常血压:r分别为-0.366和-0.301,P>0.05;肾血管性高血压:r分别为-0.316和-0.324,P>0.05)。结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是原发于高血压,而非继发于血压增高;测定胰岛素敏感性可作为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参考指?
- 林金秀陈达光郑舒亮郑舒亮
- 关键词:肾血管性高血压高血压胰岛素敏感性
- 培哚普利、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对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3
- 1998年
-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和培哚普利对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对血脂的干预作用。方法105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培哚普利治疗4周。以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测定葡萄糖代谢率(M值)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并观察血压变化。结果(1)3组病人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2)合并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病人治疗后M值均有明显增加。氨氯地平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6±0.6、6.6±1.4mgkg-1min-1,(P<0.01);硝苯地平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4±0.6、5.2±1.2mgkg-1min-1(P<0.05);培哚普利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4±0.6、6.8±1.6mgkg-1min-1(P<0.01)。结论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均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高血压病人的胰岛素敏感性,硝苯地平对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明显比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低,短期治疗对血脂代谢均无明显影响。
- 林金秀陈达光吴可贵郑舒亮曾开淇黄端
- 关键词:高血压胰岛素敏感性培哚普利
- 钼对亚急性镉中毒大鼠肾损伤的影响被引量:3
- 2000年
- 为了探讨钼对亚急性镉中毒大鼠肾损伤的影响 ,经钼处理后 ,用氯化镉制备大鼠亚急性镉中毒模型 ,使其发生明显肾损伤 ,大鼠尿量与尿镉明显增高 ,β2 -微球蛋白、总蛋白 (TP)、γ -谷氨酰转肽酶(GGT)、肌酐 (CRE)明显减少 ,提示钼能拮抗亚急性镉中毒大鼠肾损伤 ,这为镉中毒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 连祥霖连微峰黄端徐美华
- 关键词:钼肾损伤拮抗作用
- 肺癌患者淋巴细胞腺苷酸脱氨酶活性测定
- 1997年
- 腺苷酸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 ADA)是嘌呤核苷代谢中的关键酶。在血液中以淋巴细胞的活性最高,且T淋巴细胞比B淋巴细胞更高。有文献报道淋巴细胞ADA活性是反映机体免疫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此,我们研究了正常人及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ADA活性,结果如下。
- 杨滨涂远荣黄端林敏
- 关键词:肺肿瘤淋巴细胞腺苷酸脱氨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