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玮
- 作品数:9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治疗Ⅲ~Ⅳ期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 2024年
-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Ⅲ~Ⅳ期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Ⅲ~Ⅳ期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将接受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者纳入治疗组,仅接受化疗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性、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安全性和耐受性。结果共纳入8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6.9个月,治疗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53例,PSM后两组均为30例。PSM后,治疗组PR比例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ORR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位PFS为8.5个月(95%CI:7.0~10.3),中位OS为16.5个月(95%CI:12.8~19.6);对照组中位PFS为6.5个月(95%CI:4.2~7.1),中位OS为13.8个月(95%CI:10.5~16.9),治疗组中位PFS和中位OS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与3级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提高了Ⅲ~Ⅳ期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PFS和OS,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 胡雪阳李烦繁吴红阳戴映赵陈琛黄玮张从军
- 关键词:晚期胃癌有效性
- 血浆HSP90α评估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疗效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浆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水平在评估治疗效果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5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未经过手术治疗,既往已行多程多线化疗。本次联合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5~FU为基础的化疗)至少2个疗程,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化疗前后血浆HSP90α的水平,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浆HSP90α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化疗后,血浆HSP90α水平变化明显:在有效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39例患者中,血浆HSP90α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在无效组(PD)15例患者中,血浆HSP90α水平较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无肝转移组中,血浆HSP90α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血浆HSP90α呈高表达,检测血浆HSP90α水平对于评估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有一定参考价值。
- 张萌萌黄玮笪良山沈园园张从军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 血流感染病原菌的质谱鉴定、耐药监测及临床特征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质谱鉴定、菌株分布、耐药性及临床特征等特点,供临床诊疗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血培养送检标本共15043份,血培养阳性菌株采用MALDI-TOF MS质谱法、自动化仪器法或纸片扩散法进行菌种鉴定与药敏试验;通过WHONET 5.6软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数据综合分析。结果1315份血培养阳性标本通过质谱鉴定检出非重复菌株673份;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真菌分别占52.30%、46.81%与0.8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分离率较高的菌种(占84.40%,568/67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检出率分别为41.90%和67.40%,未检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革兰阳性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达60.90%和16.70%,不同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性差异较大。重症医学科、感染病科、血液内科和儿科是血培养阳性菌株的主要来源(占54.98%,370/673);血流感染患者男女性别比近3:2,且与年龄基本呈正比。结论血流感染病原菌质谱鉴定优势显著、菌种分布复杂、耐药性呈递增趋势,临床应优化诊疗血流感染性疾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夏金星黄玮黄颖汪波徐元宏
- 关键词:血流感染血培养细菌分布耐药性分析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不同泵入方案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对比分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持续泵注3 d方案与持续泵注7 d方案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80例,剔除退出治疗和失访患者,对照组76例予以紫杉类药物化疗联合恩度持续7 d泵注,观察组83例予以紫杉类药物化疗联合恩度持续3 d泵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进展时间、1年生存率、不良反应及治疗期间生存质量。结果两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肿瘤进展时间和1年生存率无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小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KPS评分改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两组KPS评分稳定和降低患者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疲乏、疼痛、恶心呕吐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紫杉类药物化疗联合恩度持续泵注3 d的治疗方案与持续泵注7 d方案相比,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无明显差别,但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生存质量。
- 张从军吴红阳黄玮赵陈琛笪良山沈园园熊福星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恩度泵注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晚期胃癌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 2023年
- 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Pis)对晚期胃癌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37例接受ICPis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 25例(18.2%)出现了免疫治疗相关甲状腺功能紊乱(irTD),其中甲亢7例(28.0%)、甲减18例(72.0%)。CTCAE 1~2级患者22例(88.0%),CTCAE 3~5级患者仅3例(12.0%)。从第一次免疫治疗到出现irTD的中位时间为64.0(43.0,124.0)d,不同临床表现及不同严重程度的irTD发生的中位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7例甲亢患者中4例发展为甲减。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irTD的症状可以缓解,仅3例(12.0%)因不可耐受的症状,中止了免疫治疗。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转移器官数、手术情况、ECOG评分、治疗线数等临床特征与irTD的发生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 ICPis治疗晚期胃癌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治疗期间应注意监测甲状腺功能,以期早期发现irTD并及时干预。
- 李晶晶黄玮笪良山沈园园张从军
- 关键词:晚期胃癌
- 安罗替尼三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三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安罗替尼三线及以上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5例,通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随访,观察安罗替尼的近期疗效、生存情况、不良反应及预后因素。结果: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2%(3/25),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0%(20/25);25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4.00(95%CI:2.78~5.2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6.50(95%CI:4.05~8.95)个月;其中腺癌患者的m OS明显长于鳞癌患者,单因素分析示:性别、年龄、病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手术史、放疗史、吸烟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等均与OS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安罗替尼三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耐受性及安全性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张萌萌黄玮笪良山沈园园张从军
-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安全性预后因素
- 宝石能谱CT成像在鉴别不同病理类型肿瘤及其转移淋巴结中的作用被引量:2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成像在不同组织来源、病理类型肿瘤及其转移淋巴结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肺癌、胃癌和食管癌患者30例,其中包括转移淋巴结41枚,行能谱CT扫描并检测肿瘤原发病灶及转移淋巴结的CT值、碘(水)基含量、有效原子序数、能谱衰减曲线及其斜率等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除肺鳞癌转移淋巴结外,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原发灶之间、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之间以及转移淋巴结之间的主要能谱特征性参数均未见统计学差异;但它们与胃癌和食管癌转移淋巴结在中低能量区CT值、碘(水)基含量和曲线斜率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肺鳞癌转移淋巴结与其它肿瘤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之间在中低能量区下的CT值和碘(水)基含量的差异比较皆具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比对分析肿瘤原发病灶及其转移淋巴结能谱CT特征参数,对不同组织来源、病理类型肿瘤及其转移淋巴结的鉴别诊断有着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黄玮田添孙国平
- 关键词:CT肿瘤转移淋巴结
- 无菌部位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征、药物敏感性及风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无菌部位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菌株分布、临床特征、药物敏感性及风险因素。方法跟踪收集116例住院患者无菌部位样本,通过真菌培养、分离与MALDI-TOF MS全自动生物质谱鉴定系统共获80株念珠菌;采用真菌药敏试验检验抗菌药物敏感性,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念珠菌菌株分布、临床特征及药敏特点;对唑类耐药热带念珠菌进行ERG3和ERG11基因测序,以探讨其唑类耐药可能分子机制。结果白色念珠菌是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最常见致病菌(45.00%),其次为光滑念珠菌(32.50%)和热带念珠菌(13.75%)。分离标本以尿液(50.00%)为主,分泌物(22.75%)和血液(5.00%)次之。患者年龄、住院时间、相关侵袭性操作及癌症与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显著相关(P<0.05)。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对念珠菌均有良好的体外抑菌活性。唑类药物对大多数念珠菌体外敏感性较好;而热带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敏感性普遍较低(54.50%~81.80%),且唑类耐药性热带念珠菌ERG11基因测序显示皆存在2处错义突变(A395T和C461T)。结论白色念珠菌为住院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主要致病菌;患者特征性自身因素和临床有创性干预应考虑作为侵袭性念珠菌无菌部位感染主要危险因子;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对非热带念珠菌呈现良好体外抑菌活性,而热带念珠菌ERG11基因突变蛋白产物(Y132F和S154F)或与其唑类耐药相关。
- 夏金星鲁凡博黄玮徐元宏
- 关键词:菌种分布药物敏感性热带念珠菌ERG11基因
- 男性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一例被引量:1
- 2012年
-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是乳腺上皮肿瘤的一种少见亚型,占乳腺癌的3%~6%[1]。国内尚少见男性患者的报道,而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更为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1例男性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以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3岁,4年前发现右侧乳头下方肿块,未予重视,近1年来自觉有所增大,于2011年8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李敏黄玮彭万仁孙国平
-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神经内分泌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