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油田
  • 2篇剩余油
  • 1篇低电阻率
  • 1篇电阻率
  • 1篇油层
  • 1篇剩余油分布
  • 1篇水驱油
  • 1篇水驱油实验
  • 1篇水淹
  • 1篇水淹层
  • 1篇滩海
  • 1篇滩海地区
  • 1篇驱油
  • 1篇驱油实验
  • 1篇微相
  • 1篇辽河油田
  • 1篇含水
  • 1篇高含水
  • 1篇高含水油田
  • 1篇测井

机构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作者

  • 3篇魏斌
  • 1篇陈建文
  • 1篇刘荣
  • 1篇李胜军
  • 1篇李能根
  • 1篇郑浚茂
  • 1篇陈学义
  • 1篇陈艳
  • 1篇陈建文

传媒

  • 1篇测井技术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2篇2000
  • 1篇199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应用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剩余油及其分布
本文在水驱油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储层流体流动单元定量解释水淹层,研究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特征,在辽河油田欢26块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使该块水淹层解释符合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剩余油分布与开发生产实际吻合一致.
魏斌李能根
关键词:水驱油实验水淹层剩余油
文献传递
应用储层流动单元研究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被引量:67
2000年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应用储层流动单元进行油气储层评价研究自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以来受到了石油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文中以辽河油田欢 2 6断块为例 ,应用储层流动单元 ,在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特征。密闭取心井岩芯分析资料表明剩余油饱和度与储层流动单元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利用流动单元流动带指标计算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沉积微相内部对应着多个流动单元类型的组合 ,不同的沉积微相其流动单元组合形式也不同 ,表现出的渗流能力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从而为表征流体渗流的平面差异性和评价剩余油分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 ,欢 2 6块剩余油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的构造较高部位。在本研究成果指导下 ,4口井 6个月累计增产原油 4 556t ,取得了良好的地质应用效果。
魏斌陈建文陈建文郑浚茂
关键词:储层流动单元沉积微相高含水剩余油
辽河油田滩海地区低阻油层成因及其精细解释被引量:65
2000年
陈学义 ,魏斌等 .辽河油田滩海地区低阻油层成因及其精细解释 .测井技术 ,2 0 0 0 ,2 4(1) :5 5~ 5 9应用岩心物理实验和试油结果相结合的方法 ,深入分析低电阻率储层所处的地质环境和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低阻油层的成因是受泥浆侵入、低幅度构造、泥质附加导电等多种影响因素所致 ,但在不同地质条件下 ,只有一种或两种因素对低阻油层的形成起主要作用。利用有效的测井解释方法 ,识别低电阻率油层 ,并在辽河油田锦 2 9井区见到了明显的地质应用效果 。
陈学义魏斌陈艳刘荣
关键词:低电阻率测井解释储集层油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