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贝
- 作品数:11 被引量:201H指数:7
- 供职机构: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渭北台塬区新增坡耕地土壤侵蚀产沙模拟试验研究
- 2016年
- [目的]研究不同放水流量条件下坡面土壤的侵蚀产沙规律,揭示渭北台塬区新增坡耕地坡度及土壤容重对侵蚀程度的影响,为该区坡耕地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开展研究。[结果]土壤入渗率随放水流量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存在明显的转折点,并随容重的增大而减小,径流量随容重和放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土壤容重越大,产沙量也越大,容重1.6g/cm3较1.2g/cm3,1.4g/cm3的坡耕地产沙量明显增大;坡度越大,土壤侵蚀越剧烈,在5°坡时,产沙量存在临界值;放水流量越大,产沙量越大,当放水量超过6L/min时,增加趋势更加明显。[结论]渭北台塬区新增坡耕地的易侵蚀程度与土壤容重和坡度密切相关,为减少侵蚀,应控制容重在1.4g/cm3左右,坡度不宜超过15°。
- 董起广韩霁昌张扬张卫华高红贝雷娜
- 关键词:坡耕地土壤侵蚀产沙量
- 外源新碳对红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34
- 2017年
- 以中国科学院长期定位试验站的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利用δ^(13)C示踪方法,将稳定同位素碳(δ13C)标记的水稻秸秆添加入红壤,研究水稻秸秆添加对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探索水稻秸秆腐解过程中有机碳在不同粒级团聚体中的动态变化以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未添加水稻秸秆的红壤(对照组),微团聚体(<250μm)占主体,>2000μ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最少.与对照相比,添加水稻秸秆后(试验组)促进了>2000μ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的团聚.不同培养时期,>2000μm水稳性团聚体增加了108.3%~270.3%,促使大团聚体占主体,显著提高了红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R0.25值,降低了分形维数(D)值,土壤结构明显得到改善.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也显著得到提高,>2000μ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比对照组增加了14.7%~41.5%.土壤有机碳在>53μm粒级团聚体中分布随着粒级的增大而增大,即>2000μm>2000~250μm>250~53μm.不同粒级团聚体δ13C值动态变化显著,有机碳的周转速率增大.外源新碳前期主要分配在>2000μm、250~53μm粒级团聚体中,并促进了原有机碳的分解,后期主要分配在微团聚体中.红壤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团聚体稳定性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
- 刘哲韩霁昌孙增慧余正洪张卫华高红贝
- 关键词:Δ^13C水稳性团聚体红壤
- 温度对土壤水分运动基本参数的影响被引量:68
- 2011年
- 为探讨土壤温度变化对土壤中水分运动过程和运动参数影响机理,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理论探讨,对不同温度条件下实验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导水率、扩散率和比水容量等土壤水分运动基本参数的温度效应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对土壤水分性质及土壤结构性质影响显著,二者共同作用使得土壤水分运动过程发生改变,且其影响效应可通过土壤水分动力学参数的温度效应进行定量描述;温度变化对土壤水分性质的影响主要造成土壤中水分动能和势能的改变,对土壤结构性的改变主要作用于土壤水分的势能;不同质地土壤受温度变化影响具有明显差异;砂性轻质土壤,土壤水分运动过程中可忽略温度变化对其结构造成的影响,但粘粒含量较多的粘重土壤则应予以考虑。
- 高红贝邵明安
- 关键词:温度土壤水分导水率土壤入渗
- 非恒温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本研究基于土壤水分动力学分析方法与热力学方法相结合,探讨了温度梯度对土壤水分运动过程的影响机理。通过在室内人为设定和控制不同实验温度条件,模拟了温度梯度下供试土壤水分运动过程。结果表明:温度梯度的存在对土壤水分运动过程有着显著影响。在土壤水分入渗过程中,温度势对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表现为:当温度势与基质势协同时,温度势表现为促进土壤水分运动,当温度势与基质势拮抗时,温度势表现为阻碍土壤水分运动;在均湿土壤中,温度势对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表现的更为显著,且在温度梯度存在的情况下,土壤水分由热端向冷端运动。
- 高红贝
- 关键词:温度梯度土壤水分入渗导水率热力学
- 土壤温度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被引量:30
- 2009年
- 为了解温度对土壤水分入渗参数的影响,研究了黄土高原三种典型土壤(神木风沙土、安塞黄绵土、杨凌土)在不同温度(18℃,25℃,27℃,30℃,35℃)时的入渗特征,用幂函数对湿润锋距离与时间关系进行拟合,并用Philip入渗公式对累积入渗量及入渗率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温度对湿润锋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参数a的影响来实现,而对土壤水分入渗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吸湿率S起作用;(2)随着温度的升高,同种土壤水分入渗达到某一深度所用时间缩短,但不同质地的土壤之间的差别较大;(3)随着温度的升高,湿润锋运移速率和入渗速率增加,且湿润锋运移速率及入渗速率与温度和时间关系可用多元复合幂函数关系拟合;(4)温度对同一土壤湿润锋运移速率和水分入渗速率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较低温度区温度对其的影响大于较高温区。
- 辛继红高红贝邵明安
- 关键词:温度土壤水分入渗
- 延安治沟造地工程水资源调控与利用分析被引量:14
- 2017年
- 对延安治沟造地壤中流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利用壤中流的特征提出了无动力壤中流调节灌溉综合技术体系,通过蓄水池、排洪沟、截水沟、灌排两用渠的修建,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涝疏旱灌,防治旱涝以及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通过田间道路的设置、农田防护林的种植,营造生命廊道,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并以延安市南泥湾治沟造地工程项目区为例,介绍了主要的工程措施以及无动力壤中流调节灌溉综合技术体系运行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为治沟造地工程中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 雷娜韩霁昌高红贝陈茜
- 关键词:壤中流水资源
- 沟道区土地整治前后土壤养分特性研究被引量:13
- 2016年
- 通过对沟道区土地整治前后土壤养分垂直分布特征和水平分布均匀性的分析,评价了整治前后土壤养分分级。结果表明:土地整治过程对耕作层内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影响较大,同一土层内整治后较整治前含量减少,对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影响小;土壤养分在0-2 m土体中沿土层深度方向逐渐降低;土地整治后沟底至沟口土壤养分分布较为均匀,变异水平中等偏弱;有机质、有效磷含量与全氮、速效钾含量相比在水平方向波动较大,整治后0-2 m土体中土壤养分含量中值增大;沟道地整治后土壤养分处于五级至三级水平,整治后农田与优质农田相比,土壤养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针对整治后农田有机质含量低的状况,建议通过增施有机肥、采用秸秆还田、定期监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养分含量,在工程管理后期将长效肥与短效肥结合起来,加强工程管理措施并及时耕作。
- 胡雅韩霁昌高红贝马增辉张扬
- 关键词:土地整治土壤养分
- 干旱区降雨过程对土壤水分与温度变化影响研究被引量:31
- 2011年
- 通过定点监测并结合统计方法分析了干湿交替时节一次降雨过程前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与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雨过程对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在时间动态变化和深度变化过程有着重要影响;降雨影响周期中土壤含水率在一定深度范围内有一次明显的升高过程,从降雨前到降雨后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其变异程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该范围之下降雨过程对土壤水分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不同深度下土壤温度在降雨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在时间序列上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并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受影响程度逐渐减小;降雨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浅层水分和温度的影响表现为裸地大于苜蓿地;较深层由于苜蓿生长过程中的蒸腾耗水,使得在降雨周期中苜蓿地处于该层的水分含量持续减小,但裸地没有明显变化;降雨对土壤水分及温度的影响主要受到降雨强度、降雨时长、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壤自身结构的影响。
- 高红贝邵明安
- 关键词:降雨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地利用方式
- 添加水稻秸秆对不同类型土壤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以不同类型土壤(红壤、潮土、砂姜黑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水稻秸秆添加对3种类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120d。研究结果表明:未添加水稻秸秆的3种类型土壤(对照组),微团聚体(<250μm)占主体,>2 000μ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最少。与对照相比,添加水稻秸秆后促使>2 000μ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显著增加(p<0.05),大团聚体(>250μm)占主体。红壤、潮土、砂姜黑土试验组>250μm水稳性团聚体比对照组增加的比例分别为35.6%,41.1%,22.0%,潮土的增加比例最为明显。3种类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增加(p<0.05),分形维数(D)值、土壤不稳定团粒指数(ELT)显著减少,土壤结构和抗侵蚀能力明显得到改善,潮土的稳定性指标变化最为明显,团聚体结构改善效果最好。3种类型土壤>0.25mm(R0.25)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与GMD,MWD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
- 刘哲刘哲陈茜韩霁昌张卫华陈茜
- 关键词:水稳性团聚体土壤类型团聚体稳定性水稻秸秆
- 黑河中游绿洲春小麦生育期农田热储通量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研究以2012年黑河中游绿洲农田春小麦生育期涡度相关通量观测结果为基础,对干旱区农田能量平衡中各热储通量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此结果对春小麦农田的能量闭合进行了再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能量闭合分析中,总的热储通量在净辐射通量消耗中占比约7.5%-12%,随作物的生长发育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中土壤表层热储通量对总的热储通量贡献最大,贡献度超过95%。对农田热储通量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太阳辐射、植被因素以及土壤水分条件。在能量平衡方程中加入生态系统热储通量项后,春小麦农田能量闭合度得到显著提高,平均增长幅度超过10%。
- 高红贝邵明安
- 关键词:净辐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土壤热通量涡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