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肌
  • 5篇护理
  • 4篇心肌梗死
  • 4篇梗死
  • 3篇静脉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心肌穿孔
  • 1篇胸壁
  • 1篇需求层次理论
  • 1篇血性
  • 1篇血氧
  • 1篇血氧分压
  • 1篇氧饱和度
  • 1篇氧分压
  • 1篇医用口罩
  • 1篇有创
  • 1篇右锁骨下

机构

  • 6篇无锡市人民医...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高志霞
  • 3篇华雨
  • 2篇何菊玲
  • 2篇时兢
  • 2篇沈菲
  • 2篇杨芳
  • 1篇姜武佳
  • 1篇杨惠宴
  • 1篇周淑芳
  • 1篇杨胜娣
  • 1篇蔡亚萍
  • 1篇董青苗
  • 1篇蔡亚萍
  • 1篇周淑芳
  • 1篇潘慧
  • 1篇吴君
  • 1篇沈菲
  • 1篇沈燕
  • 1篇任红艳

传媒

  • 1篇南方护理学报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全科护理
  • 1篇当代护士(下...
  • 1篇护理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5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101例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现代医学越来越重视满足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如何提供适合患者需求的优质护理服务,满足患者不同的护理需求,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惟一途径,也是维持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5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2010-01—2010-07,我们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框架护理心肌梗死患者101例,结果如下。
杨胜娣高志霞
关键词:心肌梗死护理马斯洛需求理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便的护理干预被引量:1
2013年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由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阻塞,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最严重的冠心病之一。AMI患者死亡率高的原因主要是并发症的发生,而便秘诱发各种并发症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因此,在AMI患者的治疗中,保持大便通畅是至关重要的治疗护理措施之一,不容忽视,对AMI患者进行排便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便秘的发生,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率。
高志霞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出血性并发症分析与观察护理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出血性并发症发生情况与观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出血性并发症及观察护理方法。[结果]6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后,出现出血性并发症共6例,其中颅内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2例,皮下血肿2例,牙龈出血1例。[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病人出血性并发症进行严密观察和针对性护理,提高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和准确性,重视病人既往病史的收集、凝血功能的观察,了解药物的副反应,使出血并发症降到最低。
杨芳沈菲华雨高志霞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并发症出血
应用二维条码腕带识别患者被引量:5
2010年
高志霞杨惠宴
关键词:患者信息二维条码腕带查对
颈外静脉置管与高精密过滤器联合用于预防高浓度胺碘酮致静脉炎的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置管与高精密过滤器在预防胺碘酮致静脉炎的作用。[方法]将230例使用高浓度胺碘酮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4组,A组采用颈外静脉置管与高精密过滤器联合应用,B组采用颈外静脉置管与普通延长管联合应用,C组采用外周静脉置管与高精密过滤器联合运用,观察4组静脉炎的发生情况,D组采用外周静脉置管与普通延长管联合运用,观察4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颈外静脉置管与高精密过滤器联合运用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其他3组(P<0.01)。[结论]颈外静脉置管与高精密过滤器联合运用预防静脉炎效果好。
吴君沈菲沈燕任红艳华雨高志霞潘慧
关键词:颈外静脉外周静脉静脉炎
1例右锁骨下静脉临时起搏治疗电极穿孔至胸壁的抢救护理被引量:1
2015年
起搏器相关心肌穿孔是指永久或临时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电极误穿透心肌进入心包腔,甚至进入胸腔而带来相应危害的一种并发症[1]。心脏穿孔是起搏器置入术后少见但却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该并发症的发生率从0.4%~5.2%,且近年来发生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约1%[2-5]。
杨芳华雨高志霞沈菲卞凤丽
关键词:心肌穿孔护理
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性治疗中人工气道拔管的护理配合被引量:1
2004年
报道了26例呼吸衰竭患者,经口或鼻交替气管插管,呼吸机正压通气1~14 d,改换面罩无创通气的拔管过程中进行护理配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拔管前、中、后期,对其采取积极的防范和训练措施,充分评估和预测身体状况,正确调整呼吸机参数.本组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拔管,接受面罩吸氧.笔者认为,拔管环节处理得当,能为后期的撤机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志霞时兢何菊玲姜武佳蔡亚萍周淑芳
关键词:呼吸衰竭人工气道护理
静脉输氧对全麻术后患者脱机拔管的安全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静脉输氧对全麻术后患者脱机拔管的安全保护作用.方法将高浓度氧气溶解在常规输液用液体内制备成为高氧液,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输氧.把120例全麻术后需呼吸机支持并入住ICU监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只予常规的有创-无创序贯脱机拔管治疗;治疗组(68例),在常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高氧液1000~1500ml/d.监测两组患者的血氧指标变化,观察其成功脱机拔管的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氧指标达到正常水平的时间和成功脱机拔管的时间分别为(4.0±1.3)h和(4.5±1.5)h,对照组分别为(20.0±5.5)h和(21.5±5.3)h,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不同时段脱机拔管的累计成功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脉输氧能明显提高全麻术后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饱和度(SaO2),为尽早脱机拔管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时兢蔡亚萍高志霞周淑芳何菊玲董青苗
关键词:静脉输氧术后氧饱和度血氧分压
1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中多次发生室颤、室速的护理体会被引量:5
2010年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病变引起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与部分心肌坏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重要的再灌注方法。对于发病小于12小时的患者能尽早开通梗死的相关血管,减少并发症,改善心功能[1]。
高志霞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室颤室速
巧用一次性医用口罩
2012年
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近年来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救助呼吸衰竭患者的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部分患者产生了并发症,如胃肠胀气,胃肠胀气主要是由于反复吞气或上气道内的压力超过食管贲门括约肌的压力,使气体直接进入胃。发生胃膨胀时,患者感觉极为不适,同时随着气体的误咽,可导致膈肌上移而影响肺的通气效果。本科室近2a来对几十例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先给予一次性口罩遮住患者口腔部,这样有效的解除了胃肠胀气的并发症。
高志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