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全洲

作品数:110 被引量:1,545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9篇天文地球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水利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化学风化
  • 16篇有机碳
  • 13篇土壤
  • 13篇流域
  • 10篇碳循环
  • 10篇气候
  • 10篇河流
  • 9篇通量
  • 9篇同位素
  • 9篇青藏高原
  • 9篇沉积物
  • 8篇青藏
  • 8篇
  • 7篇生物地球
  • 7篇生物地球化学
  • 7篇水体
  • 6篇岩溶
  • 5篇地貌
  • 5篇地球化学循环
  • 5篇生物地球化学...

机构

  • 98篇中山大学
  • 32篇中国科学院
  • 22篇广东省地质过...
  • 14篇北京大学
  • 9篇华南师范大学
  • 6篇国家海洋局
  • 5篇南方海洋科学...
  • 3篇贵州师范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 3篇嘉应学院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广东省水文局
  • 2篇佛山大学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香港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2篇国家海洋局南...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09篇高全洲
  • 34篇陶贞
  • 12篇李保生
  • 11篇董光荣
  • 11篇沈承德
  • 11篇焦树林
  • 10篇林培松
  • 10篇刘昆
  • 9篇易惟熙
  • 9篇崔之久
  • 8篇解晨骥
  • 8篇孙彦敏
  • 8篇何桐
  • 7篇丁健
  • 7篇姚冠荣
  • 7篇靳鹤龄
  • 6篇张胜华
  • 6篇刘耕年
  • 6篇阎满存
  • 6篇张永领

传媒

  • 8篇中山大学学报...
  • 7篇环境科学学报
  • 7篇第四纪研究
  • 6篇中国沙漠
  • 6篇地球科学进展
  • 4篇地理学报
  • 4篇科学通报
  • 4篇热带地理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地质学报
  • 3篇地球化学
  • 3篇环境科学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山地学报
  • 3篇地球与环境
  • 2篇湖泊科学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9篇2008
  • 8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7篇2004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南岛干季化学风化产物输出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3
2015年
根据2014年1月实测的海南岛昌化江径流化学组成,运用物质平衡法和相关分析法估算化学径流组成的来源和控制因素,探讨流域化学风化产物HCO_3^-和溶解性硅(DSi)的输出及生态环境意义。结果表明昌化江流域水体呈中偏弱碱性,化学径流组成阴离子以HCO_3^-为主,阳离子以Ca^(2+)、Na^+为主。其中,77.30%的离子源于流域内硅酸盐岩的化学风化,1.38%的离子来源于碳酸盐岩风化,大气沉降对化学径流的贡献为5.45%,人类活动对干、支流化学径流的贡献分别为15.90%与21.04%,差异显著(P<0.01)。地貌条件、岩性及径流深度是影响流域化学径流组成的关键因素。昌化江流域干季输入南海的HCO_3^-和DSi量分别为2.12×10~8 mol、1.38×10~8 mol,是南海海洋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物质来源之一,在南海生态系统物质循环预算中不可忽视。
张乾柱陶贞马赞文唐文魁徐鹏高全洲林尤文
关键词:岩石风化
经济增长与碳循环失衡——来自地理学的思索
2007年
本文借助一个简单的“池塘模型”简要描述了地球系统碳循环的基本框架,并借助地理学的地带性理论说明了全球碳失衡进而导致的全球变暖给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留下的潜在危机。工业化过程导致大气CO2浓度的持续升高,是目前地球气候系统失调的最主要原因。在新的免碳能源还没有出现之前,减少区域CO2的排放、寻找更多的区域CO2归宿,对于中国在国际碳外交谈判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具有重大意义。华南湿热地区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的化学风化过程具有明显的碳汇效应,而这种碳汇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鲜明的地理独特性,且是一个最基本的“本底”碳汇,应给予充分重视。
高全洲
关键词:碳循环全球变暖二氧化碳排放
青藏高原古岩溶风化壳红土中石英砂颗粒表面结构特征及环境意义被引量:4
1997年
扫描电镜观测表明,青藏高原古岩溶风化壳红土中石英砂的表面结构特征以化学作用形成的为主,机械作用形成的为辅,反映了这类红土的长期残留特征,对应着风化壳红土发育时期,亦即高原晚第三纪古岩溶发育期的湿热气候.部分经过后期搬运的样品,表面机械作用形成的结构特征变得明显,反映了高原的后期抬升所引起的干寒气候条件.从表面结构的时间演化序列看,多数样品表现为化学结构上面叠加了机械结构,但也有在机械结构上面叠加化学结构的,这反映了自晚第三纪以来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的复杂性。
高全洲崔之久
关键词:青藏高原电镜扫描古岩溶红土
东江流域化学风化对大气CO2的吸收被引量:14
2013年
对东江化学径流进行分析,使用质量平衡法和扣除法估算了流域化学风化对大气CO2的吸收通量.结果表明,东江水体的总溶解性固体(TDS)含量均值(59.88mg·L-1)远低于世界河流均值(100mg·L-1);离子组成以Ca2+、Na+和HCO-3为主,可溶性Si次之,径流对总溶解固体的稀释效应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表现得并不明显.东江化学径流组成主要源自硅酸盐矿物的化学风化过程的贡献(72.46%~81.54%),其次为海盐贡献(17.65%~26.05%),碳酸盐矿物的贡献很少(0.81%~3.87%);大气CO2是流域内岩石化学风化的主要侵蚀介质,但H2SO4和HNO3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东江流域岩石化学风化过程对大气CO2的消耗通量(3.02~3.08)×105mol·km-2·a-1高于全球平均值,是全球岩石风化碳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解晨骥高全洲陶贞刘龙海李珊迟
关键词:化学风化水化学东江流域
粤东五华河流域的化学风化与CO_2吸收被引量:1
2013年
基于对粤东五华河干流和支流水体的物理、化学组成测试数据,应用质量平衡法和相关分析法探讨湿热山地丘陵地区岩石化学风化过程对大气CO2的吸收.结果表明:五华河水体的总溶解性固体含量(77.11 mg/L)接近于世界河流的平均值(65 mg/L);离子组成以Ca2+、Na+和HCO3-为主,可溶性Si次之.五华河流域化学径流组成主要源自硅酸盐矿物化学风化过程的贡献,碳酸盐矿物的贡献较少;大气和土壤CO2是流域内岩石化学风化的主要侵蚀介质.与同一气候带其他河流相比较,五华河流域岩石化学风化过程对大气CO2的吸收通量(2.14×105mol/(km2.a))较低,这主要是由于流域内缺乏碳酸盐岩所导致.
张超高全洲陶贞陈晓宏解晨骥林培松张胜华李姗迟李元
关键词:硅酸盐矿物化学风化侵蚀介质
湿热流域化学风化与水化学组成季节变化——以西枝江流域为例被引量:3
2018年
为研究湿热中小流域岩石化学风化与化学径流组成的关系,选取硅酸盐岩为主的东江一级支流西枝江流域,分别于2011年1月和7月采集干流和支流水样品并测量其化学组成,运用图解法和正演模型对西枝江流域水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Na+和HCO-3为西枝江流域水体的主要阳离子和阴离子,两者分别占总阳离子和总阴离子的55%以上。硅酸盐矿物的化学风化对水体阳离子的贡献最大(45.8%),其次是人类活动和碳酸盐矿物风化的贡献(分别是24.7%和22.0%),大气输入对阳离子的贡献相对较少(7.5%)。受碳酸盐矿物风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支流水化学组成季节变化较大,受硅酸盐矿物化学风化影响的河流水化学组成季节变化不明显。西枝江流域硅酸盐矿物和碳酸盐矿物化学风化速率分别是8.27和56.95t/(km^2·a),二者化学风化对大气CO2的消耗速率分别为0.80×10^5和8.52×10^5mol/(km2·a)。
彭海霞刘龙海陶贞吕小溪李姗迟邓浩俊高全洲
关键词:化学风化
150ka以来毛乌素沙漠的堆积与变迁过程被引量:76
1998年
在萨拉乌苏河流域新近命名的“米浪沟湾地层剖面”记录了 1 5 0kaBP以来毛乌素地区 2 7个旋回的沙漠与河湖相和古土壤沉积发育的交替演变的历史 .研究表明 ,这种沉积模式是由过去亚洲冬季风与夏季风相互对峙。
李保生靳鹤龄吕海燕祝一志董光荣孙冬怀张甲坤高全洲阎满存
关键词:沉积环境
粤东花岗岩流域覆盖型风化壳风化特征比较被引量:3
2008年
为了对比在同种基岩与气候背景下,相邻花岗岩流域风化壳的风化程度,借助粒度组成、pH值和磁化率等实验方法,测定了粤东榕江和漯河流域阶地上发育的冲积物覆盖型风化壳。数据结果说明,螺河流域发育的该类型风化壳的风化程度强于榕江流域阶地上发育的该类型风化壳。粒度组成还表明,两流域该类型风化壳具有在<2μm粒级含量上冲积层大于基座风化壳的特征。两个流域风化壳粒度组成差别的原因是两个流域不同的剥蚀速率,榕江流域剥蚀速率较快。pH值在冲积物覆盖型风化壳剖面上呈现三低两高间隔出现的规律。螺河流域风化壳磁化率低于榕江流域是由局部的地貌条件决定,磁化率在粤东地区该类型风化壳的指示意义不准确。
刘昆何捷焦树林佘建伟刘尚仁高全洲
关键词:粒度组成PH值磁化率
粤北岩溶山区连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基于多时相MODIS数据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像元二分模型以及GIS技术,分析了2001—2010年连江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连江及其子流域、岩溶区与非岩溶区的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近10年来连江流域的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高植被覆盖度与中度植被覆盖度的面积数量变化剧烈,较高植被覆盖度与较低植被覆盖度的面积相对稳定;岩溶区植被分布以较高植被覆盖度、中植被覆盖度和高植被覆盖度为主,其分布面积分别占整个流域面积的53.84%、25.59%、18.54%,而非岩溶区则以高植被覆盖度、较高植被覆盖度和中植被覆盖度为主,分别占整个流域面积的48.12%、34.10%、15.05%;近10年来流域的植被覆盖度下降明显,且空间分布范围广,植被覆盖度相对稳定的区域占整个流域面积的65%以上,植被覆盖度下降区的面积比上升区增加近20%。
王兮之甘春英梁钊雄高全洲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岩溶山区
增江河流颗粒有机碳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陆源碳在经由河流、河口向海洋输送的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变化,以至难以在海水和海洋沉积物中寻找到足够的陆源碳的生物标志物和同位素信号。河流下游及河口区极有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碳源。碳的双同位素(
高全洲陶贞姚冠荣刘克新
关键词:同位素示踪水文过程颗粒有机碳
文献传递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