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文彦

作品数:10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北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武汉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暴雨
  • 2篇气候
  • 2篇气候特征
  • 2篇梅雨
  • 2篇暴雨气候
  • 2篇MOS预报
  • 2篇常规天气要素
  • 1篇雨量
  • 1篇雨量预报
  • 1篇雨期
  • 1篇云图
  • 1篇侦测
  • 1篇入梅
  • 1篇特大暴雨
  • 1篇评分
  • 1篇评分标准
  • 1篇气象
  • 1篇气象保障
  • 1篇切变
  • 1篇切变线

机构

  • 10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湖北省气象科...
  • 1篇天门市气象局

作者

  • 10篇马文彦
  • 2篇李银娥
  • 2篇王丽
  • 2篇张吉
  • 2篇熊秋芬
  • 2篇宋清翠
  • 1篇周小兰
  • 1篇金琪
  • 1篇王登炎
  • 1篇王崇洲
  • 1篇贺懿华
  • 1篇张礼平
  • 1篇洪国平
  • 1篇王晓铃

传媒

  • 5篇湖北气象
  • 2篇暴雨灾害
  • 1篇气象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促进中部地...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湖北省入梅、出梅划分标准的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根据NCEP客观分析资料和湖北省分区逐日雨型资料,在对1980—2007年湖北省入梅、出梅划分及与历史梅划分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划分中存在矛盾或分歧的个例进行了讨论,认为湖北梅雨划分的标准有一定的客观性,在具体确定时,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对原有梅雨划分标准进行了修订,入梅增加两条补充条件:(1)500hPa120°E副热高压脊线由20°N以南北跃至20°N以北并稳定3d以上;鄂东和江汉平原三区出现雨型编码和≥9,同时鄂东连续3d上降水天气的初日;(2)如果出现连续阴雨(大于3d)且与后期梅雨期降水连续无间断,则阴雨开始日为入梅日。出梅的充条件为:(1)500hPa120°E副热带高压脊线北跃到达26°N以北,并稳定3d以上;鄂东和江汉平原3区雨型编码为×,者编码在0-1之间的初日。(2)如果降水过程结束时间在副高控制以前,而接着又满足副高控制条件,则出梅日期定在程结束当天。
金琪贺懿华贺程程李银娥王晓铃马文彦
关键词:梅雨入梅
湖北省常规天气要素分县MOS预报效果检验被引量:1
2000年
对 1999年 6~ 9月利用MOS预报方法制作的湖北省常规要素预报结果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 :该方法对湖北省的降水、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等要素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同时针对温度和降水的预报误差形成原因作了分析 。
熊秋芬王丽马文彦张吉
关键词:MOS预报评分标准常规天气要素
湖北省降水季节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03年
使用近30年(1961~1990年)降水资料对湖北省降水季节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全年降水分布具有典型的东亚季风特征,即全年以冬半年为主的大部分时段(10~5月)受地面东北季风和高空西风槽影响,主要雨带位于湖北省沿江江南地区,尤其是鄂西南、鄂东南两山区;夏半年(7~9月)受地面西南季风和高空副热带高压影响,主要雨带位于鄂西山区;两者之间过渡期即梅雨期(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受地面准静止锋和高空江淮切变线影响,强雨带主要出现在鄂西南、江汉平原中南部到鄂东一带地区。
王崇洲马文彦李银娥
关键词:降水季风切变线梅雨期
湖北省特大暴雨形成的物理图像和机理被引量:7
2008年
利用静止卫星云图和天气图,分析了1981—2004年6—8月发生在湖北省的14场特大暴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些特大暴雨过程发生、发展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水汽输送,而且还存在着大量的液态水输送,表现为特大暴雨区的上游方向,在850 hPa和700 hPa存在一个或几个中尺度的水汽(近饱和)和液态水(饱和)源,在这些暴雨过程的形成过程中,这些源持续向暴雨区输送水汽和液态水。特大暴雨的触发系统对应的云系多为中尺度涡旋云系和准纬向斜压叶云系。文章还分析总结了湖北省特大暴雨过程的若干卫星云图环境云场特点和形成过程的物理图像特征,进而讨论了特大暴雨的形成机理,认为特大暴雨是由中尺度涡旋或高空急流东移叠置在"露点锋"上或暖湿空气上触发而成,CISK是其主要作用机理,"露点锋"在特大暴雨的触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登炎周小兰马文彦
关键词:特大暴雨静止卫星云图
武汉市暴雨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3
1997年
利用武汉市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气象站1959~1996年5~9月降水资料及武汉城区各雨量站1988~1995年5~9月降水自记资料,统计分析武汉市暴雨、大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确定武汉市灾害性暴雨标准。其研究结果可为武汉地区暴雨防灾减灾工作提供背景依据。
宋清翠马文彦
关键词:暴雨气候特征
交通安全与气象保障
本文围绕交通安全与气象的关系;论述了开展交通气象保障服务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国际、中国局及国内主要省市开展交通气象保障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各类交通运输对气象敏感度分析;提出了我国开展交通气象保...
洪国平马文彦龙利民周筱兰
文献传递
η坐标模式在长江五大流域面雨量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2年
将 η坐标模式应用于 1999~ 2 0 0 1年汛期 (6月 16日至 8月 15日 ) ,制作每天两个时次、每次两个时段的长江五大流域 (岷沱江、嘉陵江、乌江、重庆到万县长江段、万县到宜昌长江段 )的面雨量预报 ,并对上述时段的预报值与实况值进行了比较和Ts评分。结果表明 ,η坐标模式在五大流域的面雨量预报中有一定的准确性 ,汛期多雨年份的预报效果好于少雨年份 ,离初始时刻较近时段 (12~ 36h)的预报效果好于离初始时刻较远时段 (36~ 6 0h)的预报效果。
马文彦张礼平
关键词:Η坐标模式面雨量TS评分
湖北省常规天气要素分县MOS预报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3
1999年
借鉴美国MOS预报方法,利用逐步回归法,采用T106数值预报产品以及湖北省常规天气要素(温度、降水)实况资料,建立了湖北省77个站1~5天温度及降水分级预报方程,并将该预报方程提供给国家气象中心,再由国家气象中心将T106数值预报产品处理后的预报因子代入相应的预报方程中,并通过9210通信系统分发逐日滚动分县预报结果。武汉中心气象台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该预报对下级台站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王丽熊秋芬张吉马文彦
关键词:MOS预报方法
武汉市暴雨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14
1998年
利用武汉市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气象站1959~1996年5~9月降水资料及武汉城区各雨量站1988~1995年5~9月降水自记资料,统计分析武汉市暴雨、大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确定武汉市灾害性暴雨标准,其研究结果可为武汉地区暴雨防灾减灾工作提供背景依据.
宋清翠马文彦
关键词:暴雨气候特征
地面资料在侦测暴雨天气过程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0年
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自动站加密温度资料以及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2005年7月6—7日和7月9—10日发生在江淮流域及其附近的两次暴雨过程的地面要素分布特征,发现强降水带分布在非锋性斜压带和斜压槽附近。然后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用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和非地转湿矢量诊断解释了非锋性斜压带和斜压槽产生强降水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在地面非锋性斜压带和斜压槽处易发生锋生和斜压现象,从而诱发强降水。
马文彦冯新杨芙蓉
关键词:非地转湿Q矢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