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强
- 作品数:49 被引量:100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解决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需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发展为契机,走出一条富有自身特色、对接时代需求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之路。在教育理念上,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嵌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教学活动;在教育机制上,应设置国际法学为一级学科、加强国际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打造“三双”模式;在教育方法上,应重视实践教学、加强法律外语教学。
- 马志强
- 关键词:教育理念教育机制教育方法
- WTO规则下的新贸易壁垒及中国之应对策略被引量:5
- 2008年
- WTO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消除歧视性待遇,逐步实现贸易的自由化。然而,有些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设置并滥用WTO所允许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对其他国家出口贸易进行限制,并且在多边贸易谈判中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了所谓的劳工标准,欲筑起蓝色贸易壁垒。这些新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以应对。
- 马志强
- 关键词:WTO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蓝色贸易壁垒
- 美国《第二次冲突法重述》中最密切联系原则评析被引量:5
- 2010年
- 以判例法为主要渊源的美国,对最密切联系原则采用了灵活性的适用方法,赋予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主张由法官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权衡各种因素,全面考察法律关系来确定最密切联系的法律。最密切联系原则是美国《第二次冲突法重述》为冲突法理论所作的最大贡献,《第二次冲突法重述》以一般原则或政策、联系因素及推定性规则的例外条款相结合体现最密切联系原则,将其作为指导思想,贯穿始终。最密切联系原则在美国确立的重要意义在于将美国法院从僵固法律选择规则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打开了探索开放灵活法律选择规则和方法的一扇大门。
- 马志强
- 关键词:最密切联系原则例外条款
- 论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几个问题——与美国州际法律冲突之比较
- 2002年
- 本文从特征、立法管辖权、属人法连结点的确定、适用冲突规范的有关制度以及解决的途径的角度,对两国区(州)际法律冲突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并且对我国区际法律冲突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性的建议。
- 马志强薛灵
- 《民法总则》撤销权规定的不足及其完善
- 2018年
- 可撤销的法律行为作为法律行为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贯彻私法自治的民法价值取向。虽然我国新颁布的《民法总则》中对其进行了规定,且相较于之前的民事实体法有较大变化,但在防止撤销权的滥用、撤销期间起算点的设置和撤销期间长度的安排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需予以完善。
- 马志强耿凯
- 关键词:比较法
- 中国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特质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由于最密切联系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兼顾了法律选择方法的确定性与灵活性,实现了法律秩序价值与正义价值所体现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其一经确立便迅速波及全球。然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为充分发挥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作用,更好为本国立法与司法实践服务,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我国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领域广、几率大,既体现在立法中,又表现在司法解释中,凸显了确定性与灵活性的结合。但无论是在立法层面、"创造性立法"的司法解释层面,还是在法官的具体司法实践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 马志强
- 关键词:最密切联系原则法律适用特质
- 最密切联系原则在中国的立法完善——前瞻《民法典》编纂中的涉外篇被引量:12
- 2016年
- 最密切联系原则契合了确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法律选择方法,满足了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受到各国的青睐。我国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及其他法律、司法解释中也引入了该原则,但存在对法官自由裁量权限制不够、设置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领域范围较窄、应用规则推定较少、理解偏差的问题。以我国民法典的编纂为契机,建议在将来涉外篇的一般规定中,应使该原则更好地发挥补缺作用,对于合同法律适用中的最密切联系原则进行修改完善,在一般侵权行为、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的法律适用中引入最密切联系原则。
- 马志强
- 关键词:最密切联系原则不当得利无因管理
- 正确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理论构想被引量:3
- 2015年
- 最密切联系原则从确立至今对各国国际私法有着超乎想象的影响力,有的国家甚至把它置于法律选择基本原则的地位。鉴于最密切联系原则本身在法律适用中的优势及考虑到我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角色,我国在一些法律和司法解释中也引入了该原则,但由于我国缺乏自由裁量的传统,使得该原则的适用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正确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私法制度,应协调最密切联系原则与意思自治原则之间的关系,理清最密切联系原则与特征性履行理论的关系,构建中国国际私法判例制度,提高法官驾驭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能力。
- 马志强
- 关键词:最密切联系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判例制度
- 一般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规定及完善——兼评民法(草案)第九编相关规定被引量:2
- 2010年
- 将意思自治原则、侵权行为地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和双重可诉原则作为一般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规定,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我国民法(草案)第九编尽管吸收了一般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有关理论,顺应了国际私法发展的新趋势,体现了保护受害人的思想,但对意思自治原则、侵权行为地法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与双重可诉原则的规定仍有诸多不如人意之处。完善我国关于一般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规定,一方面要与国际接轨,彰显本国人与外国人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另一方面要立足中国国情,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有利于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民商事交往。
- 马志强
- 关键词:一般侵权行为法律适用
- 论中国区际民事判决承认与执行的条件被引量:2
- 2004年
- 随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付诸实践,我国形成了独特的"一国、两制、三法系、四法域"共存的局面,同时也衍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区际法律冲突即是其中之一。因此,改变我国区际民事判决承认与执行制度滞后而混乱的现状,就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 马志强
- 关键词:人民法院程序公正公共秩序管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