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利锋

作品数:11 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儿童
  • 5篇哮喘
  • 4篇儿童哮喘
  • 4篇肺炎
  • 3篇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
  • 3篇呼出气
  • 3篇呼出气一氧化...
  • 3篇出气
  • 2篇支气管
  • 2篇支原体肺炎
  • 2篇气管
  • 2篇住院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学特点
  • 2篇患病
  • 2篇患病率
  • 2篇儿童肺炎
  • 2篇肺炎支原体

机构

  • 1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马利锋
  • 8篇刘长山
  • 5篇王雪艳
  • 4篇郝长锁
  • 3篇张园园
  • 2篇王峥
  • 2篇张亚楠
  • 2篇阮小玲
  • 2篇张奕
  • 2篇李真玉
  • 2篇王梦娟
  • 2篇宗晓龙
  • 1篇刘辉佳
  • 1篇张雪宁
  • 1篇韩悦
  • 1篇李静
  • 1篇张惠凌
  • 1篇李娜
  • 1篇宋国超

传媒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在儿童哮喘控制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观察在儿童哮喘治疗中,呼山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测定与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hildren asthma control test,C-ACT)的关系,...
马利锋刘长山
文献传递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分析23例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评价cT对该病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证实的23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胸部CT资料,患儿年龄6个月-4岁,平均13.2个月,男15例,女8例;反复咳喘6周以上,随诊时间6个月-2.5年。结果23例患儿均曾行胸部CT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均明确诊断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其中马赛克灌注征23例,伴单侧透明肺4例,空气潴留征9例,支气管扩张15例,管壁增厚10例,伴小叶中心性支气管结节影5例,肺膨胀不全4例,外院肺动脉造影显示病变区肺血管纹理稀少1例。结论CT是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良好的影像学方法,对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作用。
张亚楠马利锋张雪宁陶应伟刘辉佳
关键词: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儿童
2013-2018年天津地区住院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7
2020年
目的分析2013—2018年天津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儿童的病原谱及其流行特征.方法采集痰和/或咽拭子标本行细菌培养鉴定;采集血清样本行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联合检测,包括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副流感病毒(PIVs)、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嗜肺军团菌1型(LP-1)、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n)、肺炎支原体(MP),同时检测血清MP抗体滴度(≥1:160定义为阳性).结果共纳入ARI住院患儿7832例,其中5353例完成细菌培养鉴定,7449例完成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及MP抗体滴度检测,4970例完成上述所有病原学检查.7832例患儿中3291例至少检测到1种病原体,病原总检出率为42.0%(3291/7832);细菌总检出率20.1%(1078/5353),以肺炎链球菌(5.3%)、肺炎克雷伯菌(4.0%)、大肠埃希菌(2.7%)、金黄色葡萄球菌(1.9%)、流感嗜血杆菌(1.6%)检出率较高;病毒总检出率为4.31%(321/7449),以IFB(2.8%)、PIVs(0.6%)常见;非典型病原体检出率30.0%(2241/7449),以MP(29.3%)检出率最高.不同性别、季节、年龄段、疾病类型之间病原检出率有所不同.4970例完成全部病原学检查的患儿中379例检测到2种以上病原体,合并感染检出率为7.6%(379/4970),其中非典型病原体合并细菌、非典型病原体合并病毒、细菌合并病毒感染检出率分别为3.8%(191/4970)、3.0%(150/4970)、0.6%(28/497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因素后,合并感染是普通肺炎进展为重症肺炎的独立风险因素(OR=1.916;95%CI:1.415~2.595;P<0.01).结论2013—2018年天津地区ARI住院患儿MP单独及合并感染检出率均较高,且近年有增高趋势;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是儿童ARI的常见致病菌;合并感染是疾病进展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宗晓龙马利锋李真玉韩悦田雨鑫赵琪魏殿军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病原学儿童
入院D二聚体水平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时间的关系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研究入院D二聚体(D-dimer,DD)水平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CAP患儿,通过电子病案系统查询相关资料,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入院DD水平与住院时间的关系。结果共有413例CAP患儿纳入研究,住院时间为3~21 d,中位时间7 d;入院DD中位水平为510.87 ng/mL,三分位点为400 ng/mL、712.23 ng/mL。Logistic分析显示入院DD水平是CAP儿童住院时间>7 d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712.23 ng/mL)vs低水平(<400 ng/mL)OR值3.335(95%CI:1.973~5.637,P<0.001),中水平(400~712.23 ng/mL)vs低水平(<400 ng/mL)OR值2.015(95%CI:1.195~3.398,P=0.009)。COX分析显示高水平DD(>712.23 ng/mL)较低水平(<400 ng/mL)出院概率降低,HR值为0.652(95%CI:0.486~0.874,P=0.004),即住院时间较长的风险增大。结论CAP患儿入院DD水平与住院时间具有独立相关性,提示入院DD检测可能有助于CAP患儿的临床管理。
宗晓龙马利锋李真玉常思佳白英玉魏殿军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肺炎D二聚体住院时间
天津市城区0~14岁儿童支气管哮喘流行病学特点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 调查天津市城区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患病率、哮喘相关因素及对儿童、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为调查所在区域0 ~ 14岁(1995年7月1日0:00至2010年6月30日0:00出生)的儿童.结果 共调查12 748例儿童,最后确定哮喘355例(典型哮喘29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61例),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56∶1.00,总患病率为2.78%(355/12 748例),2年现患率为2.14%(273/12 748例).与10年前比较有明显增加.48.45%(172/355例)的患儿首次喘息发作在3岁以内.好发季节以12月份至2月份最多(29.30%,104/355例),发病诱因以呼吸道感染(81.69%,290/355例)为主.最常见的先兆症状是流涕(56.34%,200/355例)和打喷嚏(54.65%,194/355例).发作时最主要症状是咳嗽(88.17%,313/355例)和喘鸣(73.80%,262/355例).57.46%(204/355例)的哮喘患儿合并变应性鼻炎.96.34%(263/273例)的现患患儿因其患哮喘病家庭成员工作受到影响.治疗中有252例使用过吸入激素(70.99%,252/355例).抗生素使用率为57.18%(203/355例).结论 天津市城区儿童哮喘患病率和2年现患率较10年前明显增加,并给患儿、患儿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呼吸道感染为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吸入性激素使用率较10年前明显提高.
王雪艳刘长山王峥王梦娟阮小玲张奕郝长锁马利锋张园园
关键词:哮喘患病率儿童
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在治疗儿童哮喘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在儿童哮喘缓解期阶梯治疗中,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测定与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hildren asthma control test,C-ACT)...
马利锋刘长山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功能改变及临床意义的探讨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肺功能改变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根据是否MP感染分为MPP组70例、非MPP组44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2例(对照组),年龄6~14岁。入院后采用意大利MIR spirolabⅢ肺功能仪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瞬间流量(FEF_(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瞬间流量(FEF_(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瞬间流量(FEF_(75)),其中43例MPP组患儿、24例非MPP组患儿均于临床恢复期(病程第4周)复查肺功能。结果:MPP组急性期肺功能各项指标(FVC、FEV1%、FEV1/FVC、MMEF、FEF_(25)、FEF_(50)、FEF_(75))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MPP组急性期FVC、FEV1%、FEF_(50)、FEF_(75)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PP组MMEF、FEF_(50)、FEF_(75)较非MPP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MPP组恢复期肺功能大小气道指标均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恢复期肺功能FVC、FEV1%、FEV1/FVC较急性期均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MEF、FEF_(50)、FEF_(75)略有升高,其中FEF_(50)、FEF_(75)仍低于65%,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CAP急性期大小气道均有不同程度损伤,非MPP患儿于恢复期大小气道通气功能均恢复正常,MPP患儿小气道受损更为明显,改善缓慢,恢复期仍存在一定程度气道受限。
李静刘长山王雪艳马利锋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功能儿童小气道
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在儿童哮喘控制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在儿童哮喘控制评估中的价值。方法:200例初治4周的哮喘儿童,收集患儿测定的FENO值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C-ACT<20分为哮喘未控制组;C-ACT≥20分为哮喘控制组,收集同期的40例正常儿童测定的FENO值作为对照组。结果:哮喘未控制组FENO(38.44±16.76)ppb高于哮喘控制组(17.25±6.38)ppb及对照组(12.57±4.65)pp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185,P<0.01);哮喘控制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FENO值与CACT评分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762,呈负性相关(P<0.001)。结论:FENO值可以作为监测哮喘病情控制状况的指标,动态监测FENO值可以为哮喘临床诊治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
马利锋刘长山王雪艳郝长锁张园园
关键词:哮喘呼出气一氧化氮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川崎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川崎病为儿科常见的急性自限性疾病,以全身性血管炎为病理基础,可以导致患儿出现全身性出疹、发热等多种症状。川崎病多发于婴幼儿或学龄儿童,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症状以发热、结膜炎、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还可引起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等心脏表现及间质性肺炎、无菌性脑膜炎、腹痛、呕吐、关节痛、关节炎等其他表现。目前川崎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主要以免疫球蛋白治疗为主,避免患者逐步发展为冠状动脉瘤。我国对于川崎病的认知相对较晚,但随着医学研究不断深入,对川崎病临床疾病特征以及相关治疗有了较为客观的认知,意识到川崎病对于儿童身体健康的危害,川崎病持续进展会增加患儿后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不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目前,国内外临床中针对川崎病的临床症状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多种临床特征,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川崎病,减少误诊率,并积极探究了有效的治疗方法,认为可以从中西医两个角度治疗川崎病,现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为了进一步开展川崎病临床治疗研究工作,本文综述了临床对于川崎病临床症状特点的认识,并从阿司匹林、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抗肿瘤坏死因子药物、中医治疗等多个角度分析川崎病临床治疗方法,以期为川崎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案。
马利锋刘长山
关键词:川崎病心脏病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64排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特点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64排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MPP及4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比较两组表现类型的差异。结果:两组比较,MPP组肺叶/段实变表现高于细菌性肺炎组,小叶性肺炎及支气管炎表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合并其他类型的CT表现包括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磨玻璃样改变、肺门淋巴结肿大、肺不张等,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PP肺叶/段实变表现比例高于细菌性肺炎,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临床工作中应综合分析评估病情。
郝长锁刘长山王雪艳马利锋张亚楠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CT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