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磁共振
  • 7篇成像
  • 5篇腰椎
  • 5篇静脉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造影
  • 3篇血管
  • 3篇血管造影
  • 3篇转移瘤
  • 3篇脑转移
  • 3篇脑转移瘤
  • 3篇静脉丛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
  • 2篇断层扫描
  • 2篇数据收集
  • 2篇计算机断层
  • 2篇计算机断层扫...
  • 2篇CT
  • 2篇CTA

机构

  • 10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鞍钢集团总医...
  • 1篇大连大学附属...
  • 1篇葫芦岛市中心...
  • 1篇庄河市中心医...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台安县恩良医...
  • 1篇鞍山集团总医...

作者

  • 17篇鞠蓉晖
  • 6篇孙文阁
  • 6篇李延亮
  • 6篇戚喜勋
  • 5篇李松柏
  • 5篇徐克
  • 4篇徐娅莎
  • 2篇李兆峰
  • 2篇王永峰
  • 2篇李春魁
  • 2篇崔永生
  • 1篇黎庶
  • 1篇于晶
  • 1篇关丽明
  • 1篇李光
  • 1篇伍建林
  • 1篇李欣
  • 1篇沈晶
  • 1篇单晓清
  • 1篇桑亚荣

传媒

  • 3篇中国冶金工业...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原发透明细胞癌影像表现分析
鞠蓉晖
三维增强MR成像正常腰椎静脉解剖和椎管内前静脉宽度测量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正常人腰椎静脉系统在三维增强MR静脉造影 (MRV)的显示率 ,初步确定正常人腰椎椎管内前静脉的宽度范围。方法 志愿者 62例。采用 3D FFE序列三维MR增强扫描 ,分别观察不同年龄组间各段椎管内、外静脉显示情况。选择椎管内静脉显示良好者测量各段椎管内前静脉的宽度。结果 除L1、L2 水平左右吻合静脉外 ,41岁以上组的静脉显示率均低于 40岁以下组。椎管内前静脉的平均宽度L1~L5逐渐增粗。年龄、性别、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维增强MR静脉造影能满意地显示椎管内静脉各分支及椎管外静脉的全貌 ,有利于对腰椎静脉系统进行深入研究。
鞠蓉晖李松柏孙文阁戚喜勋李延亮李春魁徐娅莎徐克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数据收集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评价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诊断或怀疑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3DCEMRA检查,其中17例经DSA对照。使用马根维显(磁显葡胺)造影剂对所有患者采用Smart智能追踪技术进行动态三期扫描。综合分析三期图像进行2D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成像、3D最大强度投影(MIP)及3D遮盖表面显示(VR)方法进行重建的血管影像,观察双侧肾动脉情况,完成诊断。结果:3DCEMRA显示了40例患者总共80支肾动脉主干,显示率为100%。40例中3DCEMRA显示肾动脉正常64支,肾动脉狭窄16支。17例有DSA对照者,DSA显示肾动脉正常19支,肾动脉狭窄15支;3DCEMRA除把2支轻度狭窄估为中度狭窄,1支中度狭窄估为重度狭窄外,其它结果都同DSA一致,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100.0%,100.0%及95.5%。结论:3DCEMRA能清晰显示肾动脉并对肾动脉狭窄作出可靠诊断,在很大程度上可成为介入治疗前的常规检查方法。
臧秀娟鞠蓉晖刘红梅单晓清
关键词:肾动脉梗阻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CTA与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优势的比较
2010年
刘冬书鞠蓉晖
关键词:DSACTACT脑血管造影筛查手段颅内血管
腰椎静脉从三维增强MRV成像初步研究
前言 椎管内静脉丛又称Batson's静脉,是椎静脉系统的一部分,位于椎管内硬膜外间隙,是椎管内血管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椎管内静脉丛的研究早在19世纪Breshet等解剖学家就已经开始。神经放射学家如Batson在2...
鞠蓉晖
文献传递
MRS与脑转移瘤放射治疗后体积变化相关性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测量脑转移瘤患者放射治疗前后MRS各代谢物浓度,分析各代谢物浓度的变化与体积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接受头部颅脑X-刀联合全脑照射治疗的肺癌脑转移患者33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因中途患者死亡及不配合的患者有12例。纳入本组患者共21例,鳞癌6例,腺癌10例,小细胞癌5例。单发11例,多发10例,共计42个病灶。利用3DSPGR序列测量肿瘤体积。结果:与体积变化有相关性的指标(P<0.05)有Cho、Cho/Cr、Cho/nCho,各指标与体积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以Cho与体积变化的相关性最显著,呈非线性相关。结论:放疗后肿瘤内Cho值是反映肿瘤代谢的重要指标,它的变化与肿瘤体积间存在内在联系。
鞠蓉晖徐克李松柏李光贺政孙文阁戚喜勋李延亮王永峰李兆峰
关键词:脑转移瘤磁共振波谱学
肺内磨玻璃结节变化与恶性程度相关性初步研究
鞠蓉晖
硬脑膜窦血栓形成:CT、MR表现及诊断误区被引量:7
1999年
硬脑膜窦血栓约占青壮年中风病人的1%~2%。硬脑膜窦血栓的早期、准确诊断对其治疗有重要意义。硬脑膜窦血栓的尽早治疗可减少并发颅内压增高、血栓向大脑静脉逆行性扩展导致的脑梗塞及死亡。本文阐述了硬脑膜窦血栓常见的影像表现及诊断误区。
徐娅莎鞠蓉晖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CT血栓形成中风
不同图像重建方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CTA中的应用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常规方法与减影法的图像质量、血管病变的检出率、辐射剂量的差别,评价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30例受检者行头颈CTA检查,增强扫描后利用薄层图像直接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处理的图像为Ⅰ组,使用减影法进行图像重建处理的图像为Ⅱ组,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血管病变检出率的差别。结果两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方法所得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需求,同时减少了受检者的辐射剂量,与减影法相比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崔永生姜本忱鞠蓉晖
关键词:动脉血管动脉瘤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
腰椎静脉丛三维增强MRV成像初步研究
该研究旨在利用MRV这一技术优势,采用三维增强扫描方法,明确腰椎管内静脉的解剖结构,初步测量正常人腰段椎管内前静脉的宽度和正常值和范围,为进一步进行椎管内静脉丛临床研究奠定基础.并且通过常见腰椎疾病的MRV检查,尝试探讨...
鞠蓉晖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腰椎间盘突出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