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庆梅
- 作品数:43 被引量:235H指数:10
- 供职机构: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济南市2011-2014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分析2011-2014年济南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疫情资料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南市73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发病诊治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1-2014年,济南市累计报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73例,死亡13例。发热为首发症状,所有病例均有发热,平均体温为38.7℃。大部分病例有乏力(84.93%)、畏寒(57.53%)、全身酸痛(57.53%)等非特异性症状。患者住院前平均就诊次数为2.64次,第一次就诊在村卫生室的占65.75%;发病至住院的时间为0~16d,平均5.34d。患者入院时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别占75.34%和72.60%。章丘市(38例)、历城区(14例)和长清区(10例)报告病例最多,发病主要集中在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占病例总数的64.38%。6~8月发病占72.60%。男女性别发病比为1.70∶1;55~74岁发病占75.34%;农民发病占87.67%。病例居住地为丘陵的占82.19%,一个月内在居住地见过蜱的占58.90%,被蜱叮咬过的27.40%。发病前两周内有户外活动史的占86.30%。家中饲养动物的占79.45%。济南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较为平稳,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和人群特征,章丘、历城和长清为济南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自然疫源地。
- 许华茹常彩云隋庆梅周敬文
-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
- 2020—2022年济南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 2023年
- 分析2020—2022年济南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的发展趋势和变化,为疾病控制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2020—2022年济南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发病时间、性别、年龄、职业、出发地、入境方式等方面的资料,以及疫情防控措施的实施情况。结果 2020年共报告8例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2021年报告4例,2022年报告2例(其中1例死亡),共报告14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中男性占大多数,职业以务工人员为主,出发地主要为非洲国家,入境方式以机场为主。结论 济南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有所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针对疫情特点,应加强入境人员的健康监测和预防措施,完善旅游、留学和务工人员的健康证明制度,并且在公众教育、科研和宣传等方面加强工作。
- 黄淑娟刘建宝常彩云马桂芝隋庆梅
- 关键词:疟疾发病特点防控措施
- 济南市时隔13年再发狂犬病的报告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济南市2006年以来狂犬病疫情资料分析,为防制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以来济南市疾控机构报告9例狂犬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济南市狂犬病暴露人员,农村多于城镇,男性多于女性,除2006年8月和11月份无病例报告,各月均有病例发生。结论养犬数增加以及犬伤暴露后预防处置缺乏规范化管理,致使犬咬(抓)伤者得不到及时规范处理;疫苗流通环节较乱,人(兽)用狂犬病疫苗质量得不到保障。
- 隋庆梅徐淑慧杨林潘晶耿兴义边学峰李战
- 关键词:狂犬病
- 2009年济南市育龄妇女尿碘水平调查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了解济南市居民碘营养水平,为制定碘缺乏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在济南市9个县(市、区)随机抽取15~55岁的育龄妇女合计1 278名,采集尿样检测碘含量。[结果]检测1 278份尿样,尿碘值为1.59~2 946.38μg/L,中位数为102.06μg/L。其中,尿碘<100μg/L的占48.59%,100~199μg/L的占32.79%,200~300μg/L的占11.42%,>300μg/L的占7.20%。尿碘中位数,章丘市最低(75.71μg/L),济阳县最高(159.06μg/L),市中区、槐荫区、章丘市、长清区、平阴县均低于100μg/L,历下区、天桥区、历城区在100~200μg/L;市区为108.40μg/L,郊县为92.99μg/L;15~24岁为81.51μg/L,25~34岁为109.93μg/L,35~44岁为106.31μg/L,45~55岁为101.53μg/L。[结论]济南市育龄妇女尿碘水平处于理想状态,部分地区碘营养水平有待提高。
- 孙湛王蔚茹耿兴义韩笃菊隋庆梅
- 关键词:尿碘碘营养
- 2009~2018年济南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时空聚集性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了解济南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病学和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评价防控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济南市2009~2018年所有乡镇(街道)布病病例,描述布病事件分布特征,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布病发病空间特征,利用SaTScan 9.5软件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2009~2018年济南市共报告布病1660例,年均发病率为2.42/10万,2016年布病发病率最高为5.33/10万。病例以中老年男性为主(88.98%),3~7月为高发月份(59.75%)。布病发病率的全局Moran’s I指数为0.12(P<0.01),表明济南市布病发病率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从2010年开始,沙河乡、白桥乡、郑陆镇、孙集乡、玉皇庙街道和许商街道一直是布病发病率的高聚集区,部分高值聚集区变为高值分散区、一般区,高值分散区不断扩散;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显示,共探测到6个时空聚集区,其中一类聚集区是商河县沙河乡,时间是2018年4月1~31日(RR=230.38,LLR=66.59,P<0.01);二类聚集区有5个,时间均集中在2015年3~5月。结论济南市布鲁氏菌病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商河县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
- 赵梦娇王宁许华茹隋庆梅耿兴义王蔚茹
-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
- 37928例狂犬病暴露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了解2008年济南市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狂犬病流行趋势和特点,为狂犬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山东省狂犬病门诊预防接种情况汇总表》中各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或分析。结果37 928例狂犬病暴露中男性20 660人,女性17 268人;动物致伤人数有明显的季节性,6~8月份致伤人数最多,为12 256人(占32.31%),1月和12月致伤人数最少;历下区、市中区、历城区和章丘市报告狂犬病暴露人群最多,分别为9 169、4 340、3 791和6 105例;致伤人群以被犬致伤者最多,共32 500例(占85.69%),被猫致伤者4 377例(占11.54%),其他1 051例(占2.77%);致伤部位为四肢者34 016例(占89.69%);Ⅰ级暴露2 560例(占6.75%),Ⅱ级暴露21 095例(占55.62%),Ⅲ级暴露14 273例(占37.63%);致伤后伤口自行处理者13 783例(36.33%),在门诊进行伤口处理者19 737例(占52.03%),伤口未处理者4 408例(占11.62%);全程接种疫苗36 020例(占95.00%),使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 510例(占6.61%)。结论济南市狂犬病暴露人数较多,加大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犬类动物免疫率,加强门诊医务人员脱敏注射抗血清、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以及过敏抢救的专项培训等是狂犬病防治的关键。
- 隋庆梅许华茹耿兴义常彩云王蔚茹
- 关键词:狂犬病暴露者流行病学特征
- 济南市2006-2015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和趋势分析
- 赵梦娇于秋燕隋庆梅赵小冬许华茹徐淑慧
- 济南市2002-200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济南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济南市传染病报告资料,对2002-200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开展宿主动物监测,调查鼠密度和检测带毒率。结果2002-2007年济南市共报告出血热1396例,年均发病率为3.93/10万,死亡16例,病死率为1.15%;发病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r=-0.9129,P<0.02;发病主要集中在郊县,占86.46%,2~5月发病占总数的48.28%;15~59岁年龄段发病最多,占85.10%,农民发病占71.28%,男女性别比为2.44∶1;褐家鼠为济南市捕获的优势鼠种,鼠密度为1.25%,鼠带毒率为3.84%,鼠密度持续下降(r=-0.9940,P<0.001);发病率与鼠密度呈正相关(r=0.9299,t=2.34,P<0.01)。结论济南市出血热疫情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鼠密度持续下降可能是导致疫情下降的重要原因,灭鼠仍将是今后出血热防控的一个主要手段。
- 许华茹徐淑慧隋庆梅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鼠密度带毒率
- 2021—2022年济南市炭疽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2021—2022年济南市炭疽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原因,为预防炭疽疫情的发生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疫情资料来自炭疽疫情个案调查和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分析2021—2022年济南市全部炭疽病例的发病情况、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病原学检查结果。炭疽诊断按《炭疽诊断标准》(WS 283-2008)进行。结果2021—2022年共报告10例炭疽病例,其中疑似皮肤炭疽3例,实验室确诊皮肤炭疽6例,临床诊断皮肤炭疽1例。无死亡病例,全部治愈。结论人间炭疽流行之前往往先有畜间炭疽的发生和流行,因此应加强畜间炭疽流行的监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防治炭疽的工作,把危害降到最低水平。
- 隋庆梅杨丽马桂芝常彩云刘建宝
- 关键词:炭疽疫情
- 济南市2007-2013年狂犬病暴露人群监测分析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分析济南市犬伤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情况以及狂犬病流行趋势和特点,为狂犬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济南市2007-2013年狂犬病暴露门诊记录及山东省狂犬病门诊预防接种情况汇总表里的案例,对就诊病例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暴露级别、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以及伤人动物类别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3年共有258 799例狂犬病暴露人群,暴露人数逐年递增,总暴露率为572.32/10万。狂犬病暴露中男性多于女性(1.59∶1)。动物致伤人数有明显的季节性,三季度致伤人数最多,占38.14%;一季度和四季度致伤人数较少。致伤人群以被犬致伤者最多,占66.89%。致伤部位上肢者最多,占44.32%;Ⅰ级暴露占16.48%,Ⅱ暴露占58.49%,Ⅲ级暴露占25.02%;致伤后及时规范伤口处理者占85.54%,全程规范免疫者占96.54%,但Ⅲ级暴露者中联合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仅占32.96%。结论加强犬、猫管理,降低动物对人的伤害;加大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使狂犬病暴露人群得到及时规范处理;提高犬类动物免疫率,提高狂犬病暴露人群的伤口处理率、疫苗使用率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使用率等是狂犬病防治的关键。
- 隋庆梅林少倩许华茹王蔚茹
- 关键词:狂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