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霞
- 作品数:15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某院住院患者抑酸药物使用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分析某医院住院患者抑酸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该院2012年1月至12月期间住院患者抑酸药使用情况,统计抑酸药消耗数量、金额及科室分布,对用药频度、使用强度、抑酸药使用率、人均费用及适应证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抑酸药使用以质子泵抑制剂(PPI)占主导,主要采用静脉给药。内科使用频度占全院的71.75%,涉及消化、呼吸、心内、老年科等;外科占28.25%。住院患者使用率为37.24%,内科以消化、血液肿瘤、呼吸科使用率较高;外科以重症医学室(ICU)、脑外、肝胆等科室为主;人均费用200元以上。结论 PPI在ICU和非ICU患者中使用非常广泛,其使用方式和合理性值得探讨,有待规范。
- 舒德忠陈霞穆瑶易晓玲陈开文彭其胜
- 关键词:抑酸药质子泵抑制剂药物利用合理用药
- 吉非替尼致多系统严重不良反应1例被引量:1
- 2014年
- 患者男,58岁,体重69 kg,因确诊肺癌2月余、脑转移,于2012年10月23日起自服院外购买的吉非替尼片(商品名易瑞沙,印度 Natco公司,批号为700348,用法为0.25 g/d)治疗,咳嗽、咯痰及喘累症状逐渐缓解,11月13日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较前缩小,12月11日为进一步治疗,门诊以”肺癌脑转移”收治入肿瘤科,住院期间一直服用吉非替尼。12月13日起服用辛伐他汀片(20 mg,睡前服,2013年1月9日停用),16日诉厌油、纳差,进食量欠佳,小便正常,大便里急后重感,黄色稀糊状大便与成形便交替出现,查大便常规无明显异常。12月18日开始出现恶心呕吐,每天2~3次,非喷射性,进食量明显减少;腹部潮热、腹平软,无腹胀,脐周轻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腹泻加重,每天6~7次黄绿色稀水便,大便隐血阳性;面部出现散在褐色皮疹,鼻腔少量渗血。给予奥美拉唑注射液、胃复安抑酸止吐,蒙脱石散、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止泻、调节肠道菌群等治疗后,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无明显改善。12月22日出现解血大便,予以蛇毒血凝酶对症处理。2013年1月2日未再解鲜血大便,但恶心呕吐、腹泻症状未明显缓解,并出现血尿,1月4日尿常规示红细胞4351.28μL(参考值0.00~17.00μL);1月6日尿常规示红细胞3871.72μL;经禁食、止吐、止泻、止血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且有加重趋势;1月8日尿常规示红细胞6311.85μL,泌尿系彩超示未见明显异常,腹部CT提示小肠低位性肠梗阻。当日消化科、肾内科会诊后患者消化道症状、鼻出血、便血、尿血、面部皮疹均考虑均为吉非替尼所致不良反应。但患者服用吉非替尼治疗有效,多次复查胸部CT示肺部病灶较前缩小,在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后,1月9日起暂停服用吉非替尼和辛伐他汀片,同时予禁食禁饮、补液、纠正电�
- 陈霞余福东
- 关键词:严重不良反应吉非替尼双歧三联活菌制剂低位性肠梗阻腹泻症状大便常规
- 一例抗栓治疗导致严重血小板减少伴出血的病例分析
- 2022年
- 探讨临床药师在PCI及LAAC患者抗凝治疗中的药学作用。方法:患者在抗栓过程中突发严重血小板减少伴口腔及泌尿道出血,临床药师详细查看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结合治疗药物,考虑替罗非班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结合患者的病情,建议暂停所有抗栓药物,予以对症处理,待血小板回升后重启和制定抗栓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经过处理,患者血小板上升,病情好转,重启抗栓治疗,未在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药学会诊及讨论,在PCI及LAAC患者的抗凝治疗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 施超陈霞舒德忠
- 关键词:临床药师PCI血小板减少抗栓治疗
- 临床药师参与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妊娠患者抗凝治疗实践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特殊患者抗凝治疗管理中的用药监护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颅内静脉血栓形成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妊娠患者的抗凝治疗,通过药学循证,对患者的常规抗凝方案和围术期抗凝方案提出建议,并于治疗全程实施药学监护。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治疗过程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特殊患者抗凝治疗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订和用药监护,可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 施超陈霞舒德忠
- 关键词:颅内静脉血栓蛛网膜下腔出血妊娠抗凝治疗
- 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使用会诊案例分析与体会被引量:8
- 2014年
- 自2011年卫生部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以来,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采取了各种措施来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和管理。临床药师通过处方点评、参与临床查房及会诊等方式,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作者将参与的几个较典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会诊的体会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1.1病例1病人,女性,38岁,因"右侧腰腹部疼痛3d",于2013-04-10入住本院泌尿外科。
- 舒德忠陈霞施超穆瑶陈欢
- 关键词:临床药师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 临床药师对ICU156次住院医嘱的干预情况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对住院患者医嘱的合理用药干预情况。方法:临床药师通过临床查房,依据药品说明书等资料并结合四川美康医药"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对我院2013年1-8月ICU住院医嘱进行审核和干预,并对医嘱干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共提出156次医嘱干预,有132次得到医师的采纳,采纳率为84.6%。不合理用药类型占前3位的分别为用法用量及疗程不合理、超适应证用药、溶媒选择不合理。结论:临床药师医嘱审核干预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
- 陈霞张建
- 关键词:临床药师ICU
- 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使用会诊案例分析与体会
-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会诊,协助医生对一些较特殊感染病例优化治疗方案,实施个体化给药的过程,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工作的切入点及发挥的作用.方法:参与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会诊,针对特殊病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
- 舒德忠陈霞施超穆瑶陈欢
- 关键词:感染病例抗菌药物临床会诊药学服务
- 文献传递
- 重庆涪陵地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抗栓治疗现状调查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规范化管理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的抗栓治疗。方法调取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断为NVAF患者的信息,统计并分析其合并症、卒中风险及抗栓治疗现状。结果共收集NVAF患者2967例,平均年龄(73.69±11.13)岁;男1499例,女1468例;合并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2429例(81.87%),合并高血压1213例(40.88%),合并脑梗死742例(25.01%),合并糖尿病441例(14.86%),合并心力衰竭3例(0.10%);仅接受抗凝治疗271例(9.13%),接受抗血小板(包括单抗和双抗)治疗1204例(40.58%),接受抗血小板+抗凝治疗560例(18.87%),接受姑息治疗932例(31.41%);CHA2DS2-VASc评分在2~5分的共2338例(78.80%),接受抗凝治疗659例(28.19%),接受抗血小板治疗941例(40.25%),采取姑息治疗738例(31.57%)。结论重庆涪陵地区NVAF患者卒中高危风险占比较大,接受抗凝治疗比例较低,大部分患者采用抗血小板替代抗凝治疗。NVAF患者的抗栓治疗急需进行规范化管理,以降低卒中风险。
- 陈霞施超纪金金穆瑶陈欢舒德忠
- 关键词:非瓣膜性房颤卒中风险抗血小板治疗抗栓治疗
- 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30000例上市后临床安全性医院集中监测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监测分析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上市后应用于30000例患者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非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全国不同区域的46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中至少接受1次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治疗的30000例患者作为监测对象,通过监测其临床基本资料、用药信息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评价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的安全性。结果:30000例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85%(2655/30000),其中105例(0.35%)不良事件经研究判断为药物不良反应,其中轻度79例(0.263%)、中度26例(0.087%),未见重度不良反应。不同疾病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老年性痴呆患者1.250%、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者0.906%、其他诊断患者0.360%、缺血性脑卒中患者0.333%、出血性脑卒中患者0.307%、颅脑损伤患者0.266%、脊髓损伤患者0.198%。药物不良反应类型主要集中在胃肠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分别为36、24例。不同医院等级、有无其他药物食物过敏史、是否首次使用、是否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治疗的患者4.29%痊愈、81.59%好转、13.84%无明显变化、0.27%病情加重、0.02%死亡;治疗期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105例患者75.24%好转、24.76%病情无明显变化。结论: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不良反应症状均为已知或注射剂常见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与不合理用药等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用药管理,以提高用药安全性。
- 苍爱军王雨谭安军陈霞丁玲韩冠英范广俊孙玲杭桂华杨康徐圣秋朱丹张瑞萍王延虹张彦忠卢守四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
- 1例房颤性卒中伴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抗栓治疗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高风险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不同临床情况下的抗栓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房颤性卒中伴髋关节置换患者的诊治情况,并对患者不同病理情况下的抗栓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和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介入高风险房颤患者诊治,通过药学循证,在患者多个治疗关键节点提供个体化用药建议,并对抗栓治疗患者建档进行规范化管理和随访,监护疗效和不良反应,最终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全程监护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抗栓治疗患者的个体化用药指导和规范化管理,可保障抗栓治疗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陈霞施超舒德忠
- 关键词:卒中抗栓治疗药学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