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超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公益性应用研究计划(实验动物)项目湖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芬太尼
  • 3篇麻醉
  • 3篇基因
  • 2篇预后
  • 2篇瑞芬太尼
  • 2篇肾镜
  • 2篇肾镜碎石术
  • 2篇食管
  • 2篇食管腺癌
  • 2篇术后
  • 2篇碎石
  • 2篇碎石术
  • 2篇痛觉
  • 2篇痛觉过敏
  • 2篇曲马多
  • 2篇全麻
  • 2篇腺癌
  • 2篇利多卡因
  • 2篇经皮肾镜
  • 2篇经皮肾镜碎石

机构

  • 11篇湖州市中心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海市人民医...

作者

  • 11篇陈超
  • 8篇胡四平
  • 7篇汪卫星
  • 6篇吴鹤芬
  • 4篇何焕钟
  • 3篇余亮
  • 3篇刘洋
  • 2篇李冬
  • 2篇童国俊
  • 1篇平金良
  • 1篇潘甜
  • 1篇孟志鹏
  • 1篇单汉民
  • 1篇周惠芬
  • 1篇张建斌
  • 1篇沈亮
  • 1篇钱玉芳
  • 1篇沈琦斌
  • 1篇李云涛

传媒

  • 3篇浙江医学
  • 3篇浙江创伤外科
  • 2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间喉罩全麻联合单孔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效果观察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联合单孔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在手汗症日间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3例行日间手术的原发性手汗症患者临床资料,患者采用静脉全身麻醉,喉罩通气,仰卧位行单孔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不留置胸腔引流管,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置入喉罩时间3~15(6.9±3.7)min,术中患者血压、心率平稳,脉搏血氧饱和度均>95%。患者在切断交感神经时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较其他时间点均明显升高(均P<0.05)。患者手术时间30~85(51.7±15.2)min,术中出血量10~40(16.5±7.3)ml,麻醉复苏时间5~25(13.0±4.9)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9(6.9±2.0)h,无恶心、呕吐及咽喉部不适,疼痛评分(2.1±0.3)分。患者术后并发少量气胸7例,未行处理,均24h之内顺利出院;随访1~18个月,发生代偿性多汗1例,无迟发型胸腔积液及复发患者,无手术相关的再次入院患者。结论喉罩全麻联合单孔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在手汗症日间手术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冬沈琦斌陈超
关键词:喉罩手汗症日间手术
曲马多防治瑞芬太尼-七氟醚术后痛觉过敏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曲马多用于防治瑞芬太尼-七氟醚术后痛觉过敏的疗效观察。方法 120例单侧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A:安慰剂组,B:芬太尼2μg/Kg组,C:曲马多1mg/Kg组,D:曲马多2mg/Kg组,经瑞芬太尼-七氟醚全麻行经皮肾镜碎石术后,于术毕前15分钟分别静脉给予安慰剂或镇痛剂,观察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呼吸恢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术中基础血液动力学变化相似,B、C、D组在拔管期间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5);B、C、D组在拔管即刻、拔管后15、30、60分钟及术后12小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而C、D组与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B、C、D组间的自主呼吸恢复的初始频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均低于A组(13.0±2.8次/分,P<0.05);而B、C、D组的自主呼吸完全恢复时间均低于A组(5.9±1.1分钟),(P<0.05);此外,D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1mg/Kg能安全有效的防治瑞芬太尼-七氟醚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后的疼痛及痛觉过敏,增加用量胃肠道的并发症也相应增加。
陈超汪卫星胡四平吴鹤芬
关键词:盐酸曲马多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经皮肾镜碎石术
利多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腰椎减压内固定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腰椎减压内固定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减压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均采用静脉诱导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利多卡因+舒芬太尼(L+SF)组和舒芬太尼(SF)组。L+SF组于术后给利多卡因针50 mg/kg和舒芬太尼针150μg,SF组于术后给舒芬太尼针150μg,两组均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300 ml,PCIA以LCP模式(负荷量4.0 ml+持续量4.0 ml/h+单次病人自控镇痛(PCA)量4.0 ml/次)给药,PCA均间隔20 min,术后48 h停用镇痛泵。结果两组在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23、0.46、0.22、0.33、0.26、0.41、0.22、0.17、0.07、0.61、1.11、1.10,P均>0.05);L+SF组术后24 h、48 h的PCIA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明显低于S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78、3.00、3.78、4.63,P均<0.05);L+SF组术后24 h、48 h内舒芬太尼的用量明显低于S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51、6.75,P均<0.05);术后L+SF组的呼吸抑制发生率和过度镇静发生率明显低于S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46、4.32,P均<0.05);两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93、2.03,P均>0.05)。结论利多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可以安全用于老年患者腰椎减压内固定术后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陈超汪卫星胡四平何焕钟吴鹤芬刘洋余亮
关键词:利多卡因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
高渗/高胶液对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损伤兔的肺保护作用
余亮刘洋吴鹤芬平金良汪卫星胡四平钱玉芳陈超
该课题通过建立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损伤动物模型,并探讨不同组方高渗/高胶液对动物模型肺部炎症反应的影响证实了:(1)4.5%氯化钠+6%羟乙基淀粉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2)4.5%氯化钠+6%羟乙基淀粉复苏后肺成纤维细胞...
关键词:
关键词:肺损伤保护动物实验
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构建食管腺癌预后枢纽基因网络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 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构建食管腺癌预后枢纽基因网络,筛选与食管腺癌预后相关的枢纽基因.方法 提取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中食管腺癌的标本数据,利用WGCNA匹配基因表达数据与临床预后数据,构建食管腺癌的基因共表达网络模块,并筛选出与预后最相关的模块和枢纽基因,再根据共表达权重系数大小在Cytoscape软件中进行可视化.结果 共获得9例正常食管组织和78例食管腺癌的标本,其中男67例,女11例;年龄28.0~86.6[68.4(58.0,77.1)]岁;TNM分期:Ⅰ期10例,ⅡA期9例,ⅡB期16例,Ⅲ期33例,Ⅳ期10例.共筛选得到的多个模块中深蓝色模块与预后最相关,在深蓝色模块中识别出19个枢纽基因(PAQR8、MAMDC4、CEP44、SCRG1、UGT2B15、NUDT9、FOLH1、SFTPB、FBXO8、TENM1、CASR、NEB、SMIM19、SLC20A2、RNF170、SCN2A、GOLIM4、ICK、DNAH2),并构建了枢纽基因的共表达网络.其中基因间共表达权重系数最大的3对基因分别是FOLH1和SCRG1、FOLH1和UGT2B15、FOLH1和SFTB.结论 利用WGCNA可识别与食管腺癌预后相关的枢纽基因,为食管腺癌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陈超童国俊张建斌沈亮何焕钟
关键词:食管腺癌预后
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喉罩通气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8年
雷米芬太尼作为一种新型超短效U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代谢不受肝肾功能影响、苏醒迅速等优点。理论上靶控输注(TCI)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结合使用喉罩用于体表短小手术,能够缩短诱导和苏醒时间,减少诱导和术中血液动力学的波动,使麻醉恢复期更易得到控制。本研究比较应用雷米芬太尼+异丙酚和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并置入喉罩用于斜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陈超胡四平汪卫星
关键词:喉罩通气麻醉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麻醉恢复期斜疝修补术
纯氧和空气肺通气下基因差异表达与肺损伤的关系
2020年
目的探讨纯氧和空气通气下基因差异表达与肺损伤的关系。方法5只褐家鼠随机分配到实验组(纯氧通气,n=3)和对照组(空气通气,n=2),R软件分析两组肺组织的差异基因表达,功能富集分析研究差异基因的功能,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构建差异基因的蛋白网络并使其可视化。结果两组肺组织中存在差异基因140个,差异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线粒体、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同源二聚蛋白激活、药物敏感性、细胞间连接、胞外泌体,其中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均是低表达基因,分别为NDUFB3、NDUFA4、NDUFB1、NDUFB9、NDUFB10、NDUFC1、NDUFC2。结论高氧含量通气下的肺损伤主要是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的ATP的合成。NDUFA4、NDUFB1、NDUFB3、NDUFB9、NDUFB10、NDUFC1、NDUFC2基因是氧化应激损伤的主要差异基因,在肺损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
陈超李云涛张红波沈亮聂小虎韦鹏翔
关键词:肺通气差异基因肺损伤
抗肿瘤坏死因子alpha单克隆抗体复合参麦注射液改善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汪卫星胡四平吴鹤芬陈超孟志鹏
该课题通过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复合中药参麦注射液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是在分子水平对心肌凋亡研究的深入,同时研究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复合中药参麦或者联合缺血预处理对凋亡基因(B...
关键词: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心脏缺血再灌注
基于转录组测序构建食管腺癌预后相关的内源竞争RNA网络
2021年
目的挖掘食管腺癌中内源竞争RNA(ceRNAs)网络,探索预后影响机制。方法提取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中正常食管组织和食管腺癌组织转录组数据,挖掘差异表达且与预后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短链非编码RNA(miRNA)及mRNA。采用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预后相关基因的关联性,构建ceRNA网络。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探索影响预后的可能机制。结果ACO87388.1、AC131009.3、miR-29c-3p、CDK1、TPX2是在正常组织和食管腺癌组织中预后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可构成ACO87388.1/miR-29c-3p/CDK1、ACO87388.1/miR-29c-3p/TPX2、AC131009.3/miR-29c-3p/CDK1、AC131009.3/miR-29c-3p/TPX2四种ceRNA调控网络。结论ACO87388.1、AC131009.3、miR-29c-3p、CDK1和TPX2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分子。
陈超李冬童国俊胡四平
关键词:食管腺癌
术中持续静注18-氨基酸对全麻复合低位硬膜外阻滞下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体温和血糖的影响
2019年
目的观察术中持续静注18-氨基酸对全麻复合低位硬膜外阻滞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围术期体温和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4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均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氨基酸组(21例)和林格组(21例)。氨基酸组输注18-氨基酸溶液1.5 ml·kg^(-1)·h^(-1),林格组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1.5 ml·kg^(-1)·h^(-1)。持续监测麻醉诱导时、诱导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150 min、180 min肛门温度;监测术前30 min、手术开始1 h及术后1 h的血糖变化;采用4分表法评价术后1 h内寒战程度。结果在麻醉诱导后30 min、60 min、90 min,氨基酸组的肛温与林格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15、0.72、0.57,P均>0.05);在诱导后的120 min、150 min、180 min,氨基酸组的肛温高于林格组(t分别=2.64、2.79、2.95,P均<0.05)。氨基酸组患者的寒战程度明显轻于林格组(χ~2=4.61,P<0.05)。氨基酸组患者在术前30 min、术中1 h、术后1 h血糖浓度与林格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87、1.82、0.47,P均>0.05)。结论术中持续静注18-氨基酸可减少全麻复合低位硬膜外阻滞下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体温的降低,抑制苏醒期寒战的发生,对血糖影响较小。
陈超何焕钟汪卫星胡四平吴鹤芬周惠芬朱飞宇
关键词:18-氨基酸硬膜外麻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