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貌连
- 作品数:11 被引量:17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 刺五加叶的质量检测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白山地道药材刺五加叶的质量检测方法。利用乙醇提取、浓缩、过滤、除脂等样品前处理手段将刺五加叶处理后,通过电喷雾质谱得到总黄酮、总皂甙的指纹图谱,根据其指纹图谱确定刺五加叶中所含的黄酮、皂甙的种类;利用紫...
- 刘淑莹宋凤瑞刘志强郭明全陈貌连崔勐
- 文献传递
- 刺五加寡糖的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研究被引量:15
- 2003年
- 采用小柱层析法从刺五加中分离得到刺五加寡糖类系列化合物(刺五加二糖~刺五加六糖).实验结果表明,在正离子模式下的ESI-MS谱中,此类化合物呈现出特征的加合离子峰簇[M+Na]^+/[M+K]^+或[M+H_2O+Na]^+/[M+H_2O+K]^+,可以确定其分子量;在负离子模式下的ESI-MS谱中,刺五加寡糖易形成[M—H]^-/[M+nH_2O-H]^-(n<3).还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ESI-MS^n)对刺五加三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推断出刺五加三糖的组成与结构.
- 郭明全宋凤瑞陈貌连白玉刘志强刘淑莹
- 关键词:刺五加寡糖化学分析药理活性植物药
- 刺五加活性成分的分离工艺
- 宋凤瑞刘志强刘淑莹崔勐郭明全陈貌连白玉邢俊鹏
- 1、任务来源:该课题是1998年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吉科合字第19980319号。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该项目为应用技术项目,主要结合药学、药理学、分析化学等领域的知识及实验,进行相关的研究。3、性能指...
- 关键词:
- 关键词:刺五加活性成分
- 刺五加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被引量:55
- 2002年
- 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 (ESI MSn)技术 ,分析了刺五加叶中黄酮类化合物 ,并根据黄酮类化合物的特征显色反应 ,采用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 ,对刺五加叶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 :刺五加叶含有槲皮素及其相关的黄酮甙类化合物 ,其含量达 37.2 5 %。
- 陈貌连宋凤瑞郭明全刘志强刘淑莹
- 关键词:刺五加叶黄酮类化合物刺五加总黄酮
- 槲皮素和芦丁的某些金属配合物的电喷雾质谱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槲皮素(quercetin)和芦丁(rutin)都是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且槲皮素是芦丁的甙元,它们广泛存在于许多植物的花、叶、果实中,对其药理作用研究较多[1-3],但由于槲皮素和芦丁不溶于或难溶于水,不利于吸收[4],极大地限制了其生物利用度和体内给药途径.……
- 陈貌连宋凤瑞刘志强刘淑莹
- 槲皮素和芦丁的某些金属配合物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 本论文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槲皮素和芦丁分别与Al<'2+>、Cu<'2+>形成的各种络合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它们的可能结构,并分析了它们在电喷雾质谱条件下特征碎裂的相应质谱机理.
- 陈貌连宋凤瑞刘志强刘淑莹
- 关键词:槲皮素芦丁金属配合物质谱分析
- 文献传递
- 刺五加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 该论文采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在对刺五加叶中总黄酮提取与分离的基础上,鉴定出了四种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甙、金丝桃甙和芦丁,其中槲皮素、槲皮甙、芦丁为首次从刺五加叶中发现,同时我们对以槲皮素为甙元的黄酮醇类在电喷雾质谱...
- 陈貌连
- 关键词:刺五加黄酮类化合物电喷雾质谱
- 超声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刺五加叶中总皂苷含量被引量:39
- 2002年
- 郭明全宋凤瑞陈貌连刘志强刘淑莹
- 关键词:刺五加叶总皂苷超声法植物药
- 一种刺五加叶中的黄酮的检测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刺五加叶中的黄酮的检测方法。通过利用乙醇提取、浓缩、过滤、除脂等样品前处理手段将刺五加叶处理后得到黄酮测定用样品溶液a,对黄酮测定用样品溶液a做电喷雾指纹质谱,根据其指纹图谱可确定刺五加叶中所含的黄酮的种类...
- 刘淑莹宋凤瑞刘志强郭明全陈貌连崔勐
- 文献传递
- 芸香苷铜(Ⅱ)络合物的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分析被引量:6
- 2004年
- 利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对黄酮苷类化合物———芸香苷与二价金属铜的络合物在软电离质谱条件下的络合行为进行了系统分析。所形成的 1∶1、2∶1、2∶2和 3∶2等不同化学计量比的芸香苷铜离子 (Ⅱ )络合产物 ,分别用 [R -H +Cu]+ ,[2R -H +Cu]+ ,[2R -3H +2Cu]+ 和 [3R -3H +2Cu]+ 表示。在多级串联质谱实验中 ,主要得到糖苷键断裂丢失寡糖链末端的鼠李糖基与苷元连接的葡萄糖基及整个寡糖链等中性碎片 ,同时也有寡糖链开环断裂和失水反应发生。
- 白玉陈貌连宋凤瑞邢俊鹏刘志强刘淑莹
- 关键词:芸香苷中药黄酮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