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玉宏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脑膜瘤
  • 1篇血肿
  • 1篇依达拉奉
  • 1篇依达拉奉治疗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检查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血肿
  • 1篇整合素
  • 1篇整合素ΑVΒ...
  • 1篇植物状态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意义
  • 1篇图像

机构

  • 5篇三峡大学
  • 2篇东风汽车公司

作者

  • 5篇陈玉宏
  • 3篇彭智
  • 3篇艾文兵
  • 3篇林超
  • 2篇冯定坤
  • 2篇尚发军
  • 2篇刘学勇
  • 1篇熊志云
  • 1篇杨启建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脑胶质瘤中整合素αvβ3表达的生物学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整合素αvβ3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30例脑胶质瘤,5例正常脑组织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结果整合素αvβ3在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均为阴性;整合素αvβ3在脑胶质瘤中均有阳性表达,且表达水平随着肿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增加。结论整合素αvβ3可能与脑胶质瘤的主要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而抗整合素αvβ3治疗可能为脑胶质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刘学勇艾文兵陈玉宏
关键词:整合素ΑVΒ3脑胶质瘤图像分析技术
11例多发性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
2008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多发性脑膜瘤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回顾多发性脑膜瘤11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的位置和大小,采取手术或(和)γ刀治疗。结果11例患者术后随访全部存活,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手术切除的肿瘤未见复发,γ刀治疗的肿瘤未发现增大。结论多发性脑膜瘤临床比较少见,CT/MRI则成为多发性脑膜瘤最佳检查手段。治疗以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为主,辅助以γ刀治疗,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
陈玉宏刘学勇艾文兵熊志云彭智林超
关键词:脑膜瘤
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65例被引量:26
2002年
艾文兵陈玉宏杨启建
关键词: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影像学检查
辅用高压氧治疗持续植物状态36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陈玉宏冯定坤尚发军彭智林超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疗效观察持续植物状态持续性植物状态辅用PVS患者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9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治疗,依达拉奉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24h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14d。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d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水肿程度及治疗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脑水肿程度及3个月的GOS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可以减轻脑水肿,促进脑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病残率,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陈玉宏冯定坤尚发军彭智林超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自由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