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平
- 作品数:41 被引量:145H指数:8
-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震灾区消杀灭药剂中毒的预防与急救措施
- 2009年
- 陈东平刘恒川
- 关键词:地震灾区中毒事件急救措施卫生防疫工作者受灾地区
- “5·12”震后汶川县人民医院门诊病例疾病谱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为了解地震造成对灾区居民健康问题及严重程度。方法采取定群抽样方式,抽取汶川县人民医院5月14日至7月8日的所有门诊就诊患者,按WHO灾难医学疾病分类方法对病例进行分类,动态比较各类疾病发生情况。结果地震造成外伤、腹泻及肠炎发生增高,呼吸系统、皮炎的发生等均在第2周上升,第3周达到高峰后持续下降。结论震后早期外伤、肠炎/腹泻是门诊病例的主要病种,其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成为主要病种的结果与其他报道相同;皮疹病占门诊病例的第2位;传染病例构成低。主要病种均呈现出第四周下降的现象与防疫工作早期介入有关。
- 刘波毛素玲吴子松刘常华陈东平孙涛强承义杨长晓
- 关键词:地震灾害门诊病例疾病谱
- 四川省2015年白纹伊蚊分布及季节动态初步调查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掌握四川省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分布及其季节消长情况,为科学、规范、合理地防控白纹伊蚊,对登革热暴发风险预测预警、防制评估和制定防控规划等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6-10月选择居民区和公园(绿化带)进行监测,蚊幼虫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成蚊监测采用双层叠帐法。结果白纹伊蚊平均BI为11.96,其中居民区BI为17.37,公园(绿化带)BI为7.76;平均帐诱指数为4.14只/(顶·h),其中居民区为6.27只/(顶·h),公园(绿化带)为3.70只/(顶·h)。调查积水(容器)白纹伊蚊幼虫总阳性率为12.37%,各类型容器以废旧轮胎阳性率最高,达21.07%。结论四川省白纹伊蚊密度较高,一旦有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发生,将存在登革热传播和暴发风险。
- 李观翠钱薇萍胡雅劼余技钢陈东平周忆昭
- 关键词:白纹伊蚊登革热布雷图指数
- 四川省2019年鼠类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调查四川省2019年鼠类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鼠密度情况,为预判鼠传疾病流行风险和制定鼠类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全省15个市(州)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包括居民区、特殊行业和农村自然村3种监测类型,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每月一次。结果四川省2019年共捕获鼠形动物665只,平均密度为0.61%;以褐家鼠为主要优势种,其次分别为四川短尾鼩、小家鼠和黄胸鼠;不同生境鼠形动物密度农村自然村>居民区>特殊行业;四川省全年总体鼠密度近似单峰分布,在6—7月有一活动高峰。结论已基本掌握四川省城市鼠类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建议加强鼠类综合监测,科学防控,以控制鼠传疾病。
- 余技钢胡雅劼李观翠周忆昭陈东平钱薇萍
- 关键词:鼠类
- 玉树地震后灾民安置点卫生防疫工作现况被引量:2
- 2010年
- 通过对玉树地震后安置点建筑格局以及道路规划、饮用水情况、厕所建造情况、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的处理、消毒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初步了解地震后安置点内卫生防疫工作状况,对其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探讨。
- 陈剑宇刘伦光陈东平王谦
- 关键词:地震安置点卫生防疫
- 地震灾区临时安置点捕蝇笼灭蝇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使用捕蝇笼在九寨沟地震灾区居民临时安置点的灭蝇效果。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处临时安置点,在其帐篷周边的外环境安放捕蝇笼,分别于6、24、48 h及5 d后观察其灭蝇效果。结果 6 h平均捕蝇数为24.8只/笼,垃圾收集点、厕所、临时厨房、帐篷周边、垃圾房蝇类捕获数分别占34.68%、22.18%、18.95%、17.34%和6.85%;24 h平均捕蝇数为70.7只/笼,其中丝光绿蝇和铜绿蝇占44.98%,家蝇占30.12%,棕尾别麻蝇和大头金蝇占24.05%,其他占0.85%;48 h日平均捕蝇数为93.85只/笼;5 d日平均捕蝇数为59.14只/笼。结论在九寨沟地震灾区居民临时安置点外环境使用捕蝇笼灭蝇效果明显,是一种安全、生态环保又十分有效,在诸如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大型活动有人员临时聚居场所外环境灭蝇的好方法。
- 陈东平刘睿聪杨天燕寇明军
- 关键词:地震灾区灭蝇效果
- 2012年汶川地震极重灾区蝇密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汶川地震极重灾区蝇类的种群构成和不同生境下的密度情况,为做好相关传染病的风险评估,指导开展汶川地震灾区蝇类和相关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捕蝇笼腐鱼诱饵诱捕法。结果汶川地震极重灾区蝇类总体密度为16.30只/笼,各监测点中汶川县、北川县和彭州市平均蝇密度相对较高;蝇种构成以丝光绿蝇最多,占总数的36%,其他依次为巨尾阿丽蝇、家蝇和大头金蝇;各类生境密度以绿化带较高,餐饮外环境较低;季节消长显示,4~8月是灾区蝇类密度的高峰期。结论 2012年汶川地震极重灾区蝇总体密度较高,其中绿化带应作为展开综合防治的重点区域。
- 胡雅劼钱薇萍陈东平周忆昭袁萍
- 关键词:密度监测
- 2019年四川省城市蟑螂密度与侵害情况监测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蟑螂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下密度情况,为制定蟑螂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统一使用粘蟑纸进行监测。结果 2019年共捕获蟑螂23 578只,平均密度为0.71只/张,德国小蠊占91.47%,为优势种群;四川省全年蟑螂密度季节性近似单峰分布,在7月达到活动高峰,平均侵害率为14.59%;不同生境蟑螂密度为农贸市场>餐饮业>居民区>宾馆>医院。结论已掌握四川省城市蟑螂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建议采取以环境治理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
- 余技钢胡雅劼李观翠钱薇萍周忆昭陈东平
- 关键词:蟑螂
- 绿篱技术对白纹伊蚊的现场防治效果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应用绿篱技术对白纹伊蚊进行现场防治试验,探索对其进行快速和持续有效的控制方法,为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暴发流行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于2015年8-10月,在成都市所辖彭州市城区3个相对独立的居民院内,分别使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在白纹伊蚊栖息的植被上喷洒高效氟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绿篱滞留喷洒)和氟氯氰菊酯水乳剂,采用人诱停落法监测白纹伊蚊密度,观察施药前后试验区和对照区白纹伊蚊的密度变化;采用Excel 2007软件录入数据,并计算密度下降率。结果使用高效氟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灭后1 d、第1~5周,白纹伊蚊密度下降率分别为96.0%、99.0%、85.0%、84.0%、47.3%和3.0%;氟氯氰菊酯水乳剂灭后1 d、第1周、第2周白纹伊蚊密度下降率分别为83.0%、77.0%和-25.0%。结论绿篱技术施药效果可达3周以上,具有持效长,耐雨水冲刷,省时省工、减少对环境污染等优点,对于控制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传染病暴发流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钱薇萍胡雅劼李观翠余技钢陈东平周忆昭
- 关键词:白纹伊蚊
- 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灭蚤香波室内药效试验方法及评价标准探讨
- 目的:为灭蚤香波洗剂的生物药效测试提供一种方法和评价标准;方法:采用浸渍法和药浴法:结果:灭蚤香波洗剂采用这两种方法对猫栉首蚤均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结论:结合统计学处理,浸溃法和药浴法可作为灭蚤香波洗剂室内药效试验方法及...
- 陈东平周忆昭钱薇萍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