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敏菊
- 作品数:15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一般工业技术哲学宗教更多>>
- 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法律思维培养探析——基于《法学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被引量:2
- 2009年
- 由于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承担着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重任,因而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应为《法学概论》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应针对该专业学生的特点,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强调对法律原则和一定法学方法的学习,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 朱玉陆敏菊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律思维方式
- “法治”内涵再探讨
- 2003年
- 陆敏菊
- 关键词:法治权力制约司法独立行政机关程序正义尊严
- 十年机器人 十年峥嵘岁月
- 2011年
- 2011年7月,天气一如往年般闷热,回想十年前的这个季节,我们的机器人兴趣小组才刚刚组建,初出茅庐未经世事,而如今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我校获得了第14个智能机器人竞赛全国一等奖。回忆十年,每一次训练和比赛都历历在目,使我感慨万千。
- 陆敏菊
-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
- 城市居民拒斥外来工的原因探析——外来工真的能为城市所接受吗?
- 2008年
- 城市居民对外来工融入城市持消极否定态度,这一点与外来工在城市的自我感受基本一致,并成为外来工融入城市的重要心理障碍。城市居民拒斥外来工的原因,既来自于其自身,也与外来工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从城市居民、外来工和政府3个方面入手,努力消除隔阂,为外来工融入城市扫清障碍。
- 孙红军陆敏菊时玉
- 关键词:外来工拒斥
- 东西方文明发展基础比较的另一视角——兼论东西方“人治”与“法治”之诞生
- 2004年
- 社会的发展靠什么推动?社会秩序靠什么维系?军队和政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两者在东西方古代不同的产生方式和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导致东西方不同的政府治理模式的产生。一为"人治",一为"法治"。两者都需要法律,但前者的法律是君主"御臣"和"牧民"的工具,"法不阿贵"是其精髓,后者的法律是规范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的游戏规则,法对所有公民一视同仁是其理想。
- 陆敏菊
- 关键词:公民政治参与政府治理模式牧民
- 法律信仰:法治之基石
- 2004年
- 法律信仰是法治之基石,它在西方法治的形成过程中逐渐得以确立和固化;而中国百年法治之路之所以步履蹒跚,就是因为缺乏根深蒂固的法律信仰;推进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关键在于培育和固化民众的法律信仰。
- 陆敏菊孙红军
- 关键词:法治人治法律信仰
- 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2009年
- "基础"课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重视"基础"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条件。为此,"基础"课教师必须确立开放、多元的课程资源观,重视"基础"课教材这一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明确"基础"课教师、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基础"课课堂教学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键。
- 陆敏菊
- 关键词:课程资源
- 论“和谐政治”
- 2009年
- 社会主义和谐政治建设、构建的前提是承认利益多元和利益分殊。政府要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一切行为和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即把如何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把追求和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作为执政目标,把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与维护作为自己执政合法性的基础,把"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作为自身建设的目标诉求。因此,和谐政治本质上是"公平政治"、"有限政治"、"秩序政治"、"民主政治"和"法治政治"。
- 孙红军陆敏菊
- 关键词:和谐政治民主政治法治政治
- 高师学生学科从教能力培养实践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教师专业化要求,使得高师学生学科从教能力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整合学科教学内容,以优秀课例为引领,提高微格技能训练的实效性,拓展微格教学功能,是培养高师学生学科从教能力的有效途径。
- 陆敏菊
- 关键词:高师学生
- “两课”改革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 2005年
- 长期以来,两课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这既有两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择方面的问题,也有教学的方式方法问题。只有正确处理好“做人的学问”和“做事的学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文素质教育;国家意志和学生需要;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关系,两课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应有作用。
- 陈寿华陆敏菊
- 关键词:两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