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阳峻

作品数:10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4篇肠癌
  • 4篇大肠
  • 4篇大肠癌
  • 3篇预后
  • 3篇乌司他丁
  • 3篇肝肿瘤
  • 3篇肝转移
  • 3篇癌组织
  • 3篇MVD
  • 3篇CD44V6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密度
  • 2篇直肠
  • 2篇术后
  • 2篇自发性破裂
  • 2篇微血管
  • 2篇微血管密度
  • 2篇结直肠
  • 2篇肝癌

机构

  • 4篇武汉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市花都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0篇阳峻
  • 3篇曹天生
  • 3篇王健
  • 2篇杨国樑
  • 2篇江自卓
  • 2篇曹天生
  • 2篇林波
  • 2篇陈浩
  • 2篇袁宏银
  • 1篇刘瑞华
  • 1篇刘瑞华
  • 1篇程延东
  • 1篇张文伟
  • 1篇王炜煜
  • 1篇花旭
  • 1篇张升敏
  • 1篇刘晓莉
  • 1篇于群
  • 1篇黄滨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四川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09
  • 4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D44V6、MV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转移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CD 44V 6、MVD表达及其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因素、肝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 ,检测 5 1例大肠癌组织中CD 44V 6及MVD的表达情况。结果 CD44V 6阳性表达率为 76.5 % ,MVD值为 10~15 2 (4 4 .8± 2 8.1)。大肠癌组织中CD 44V 6表达与MVD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γ =0 .43 3 ,P <0 .0 1)。两者均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Dukes分期呈正相关 (P <0 .0 5 ,P <0 .0 1) ,且在肝转移组中两者表达呈高度一致性 ,其表达一致率为 85 .7% ,与非肝转移组(3 3 .3 % )比较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CD 44V 6、MVD是影响大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两者均高度表达者的预后差。结论CD 44V 6、MVD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及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大肠癌组织中CD44V 6表达与MVD表达呈正相关。CD44V 6。
阳峻袁宏银杨国樑
关键词:微血管密度肝转移预后大肠癌MVD
乌司他丁对急诊肝切除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行急诊肝切除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行急诊肝切除术患者分为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组(13例)和对照组(11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4、7天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E)含量的变化。结果: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组患者的血ALT、AST、BUN、CRE于术后第4天和第7天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行急诊肝切除术患者的肝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阳峻曹天生刘瑞华
关键词:肝肿瘤乌司他丁自发性破裂
CD44V与大肠癌关系及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2年
阳峻袁宏银杨国樑
关键词:大肠癌预后肿瘤浸润转移
CD44V6、MVD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阳峻
关键词:CD44V6MVD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治疗方法选择
2012年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32例非保守治疗的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开腹手术组19例,2例死于术后并发症;介入治疗组13例,无围手术期死亡。一期及二期根治性手术15例中生存2年内者7例,超过2年者6例,失访2例;姑息止血治疗组13例生存期均为2年内。结论①介入治疗止血满意,并为后续的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②急诊手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围手术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③术后生存期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佳。
王健于群张升敏陈浩林波阳峻江自卓曹天生
关键词:肝肿瘤自发性破裂开腹手术
乌司他丁联合柴芍承气汤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
2009年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EPISBO的临床特点及乌司他丁、柴芍承气汤联合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1年3月~2006年6月l4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14例EPISBO均经禁食、胃肠减压、胃肠外营养、应用糖皮质激素、补液、抗感染,乌司他丁加柴芍承气汤等方法均获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1.5天。结论应用乌司他丁、柴芍承气汤等非手术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效果满意。
阳峻曹天生程延东
关键词:早期炎症性肠梗阻乌司他丁柴芍承气汤
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观察乌司他丁治疗前后患者血、尿淀粉酶(AMY),肌酐(Cr),尿素氮(BU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的变化,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经乌司他丁治疗后,患者血、尿AMY、Cr、BUN、TNF-α,PAF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血AMY水平在治疗后4d和7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后10d基本恢复正常。尿AMY水平在治疗后7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后10d也基本恢复正常。而BUN及Cr水平在治疗后4d即基本恢复正常,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同时,TNF-α及PAF水平在治疗后4d和7d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肾脏功能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合成TNF-α和PAF有关。
阳峻曹天生刘瑞华
关键词:乌司他丁重症急性胰腺炎肿瘤坏死因子-Α血小板活化因子
CD44V6、MV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粘附分子CD44V6、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肝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结论:1.CD44V6、MVD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及Duke...
阳峻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微血管密度肝转移
文献传递
腹腔镜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可行性。方法:自2006年初,对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至2010年末,有效病例16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指数、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术后疼痛指数、住院时间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术后随访半年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王健张文伟林波陈浩黄滨阳峻江自卓曹天生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穿孔腹腔镜检查病例报告
HIF-2α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09年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2d(HIF-2α)mRNA及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67例肝细胞肝癌标本及21例正常肝组织中HIF-2α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HIF-2αmRNA和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性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肝癌组织中HIF-2αmRMA和HIF-2α蛋白表达在大小肝癌之间、是否伴有坏死之间和是否为浸润性生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肝癌不同组织类型之间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IF-2α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较为普遍,其表达增高与肝癌的恶性生长有关。
王健刘晓莉花旭阳峻王炜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