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闻卫兢

作品数:15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欧莱雅中国研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皮损
  • 4篇皮炎
  • 4篇细胞
  • 3篇特应性
  • 3篇特应性皮炎
  • 3篇荨麻
  • 3篇荨麻疹
  • 2篇药疹
  • 2篇银屑
  • 2篇银屑病
  • 2篇受体
  • 2篇皮损角质形成...
  • 2篇住院
  • 2篇住院病例
  • 2篇王浆
  • 2篇膜炎
  • 2篇结膜
  • 2篇结膜炎
  • 2篇角质
  • 2篇角质形成

机构

  • 13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天津市第三中...
  • 1篇欧莱雅中国研...
  • 1篇郑州铁路分局

作者

  • 15篇闻卫兢
  • 12篇刘玲玲
  • 10篇朱学骏
  • 8篇窦侠
  • 3篇王宝玺
  • 2篇郑志忠
  • 2篇林麟
  • 2篇王娣
  • 2篇顾军
  • 2篇何焱玲
  • 2篇涂平
  • 2篇朱铁君
  • 2篇李颂
  • 2篇谢志强
  • 2篇齐焕英
  • 1篇窦霞
  • 1篇傅雯雯
  • 1篇孙青
  • 1篇曾凡钦
  • 1篇李春阳

传媒

  • 5篇临床皮肤科杂...
  • 4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2003中国...
  • 1篇全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蜂王浆过敏同时引起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1例
报告1例蜂王浆过敏同时引发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的病例。患者女,32岁,蜂王浆工人,全身反复出现红色皮疹,伴瘙痒6年余。蜂王浆点刺试验阳性,点刺试验半小时后,患者双眼结膜充血,流涕,四肢出现风团。一般观点认为,...
闻卫兢窦侠刘玲玲朱学俊
文献传递
疱疹样脓疱病被引量:1
2006年
李颂杨勇闻卫兢武玲慎涂平朱学骏
关键词:脓疱病疱疹样
中与重度药疹住院病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中、重度药疹病因、临床表现及经济负担。方法对1998~2003年我科住院治疗的211例药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的致病药物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86例),其次为中药类药物(34例),第三位为解热镇痛类药物(...
闻卫兢刘玲玲窦侠杨建峰边鹊桥朱学骏
文献传递
特应性皮炎皮损角质形成细胞NF-κB表达及外用他克莫司对其的影响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Rel/NF κB)在特应性皮炎 (A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及外用他克莫司对转录因子NF κB表达方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 9例中至重度AD患者急性发作期炎性皮损与正常皮肤角质形成细胞 (KC)NF κB的表达方式 ,以及外用 0 .1% (质量分数 )或 0 .0 3% (质量分数 )他克莫司软膏治疗AD 3周后NF κB表达方式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显示NF κBp6 5和NF κBp5 0在正常皮肤基底层KC胞浆及核散在表达或缺乏。NF κBp5 0在AD患者急性发作期炎性皮损KC胞浆及核过度表达 ,NF κBp5 0以核表达为主 ,NF κBp6 5以核周及胞浆表达为主 ,主要定位于基底层至颗粒层。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 3周后临床治愈或改善的AD皮损部位KC的NF κBp5 0核表达消失或在基底细胞核及胞浆呈散在表达 ,NF κBp6 5核周表达消失及胞浆表达显著减少。结论 :角质形成细胞NF κB过度活化可做为启动或维持AD皮肤炎症反应的基础 ,他克莫司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抑制KC的NF κB核表达 ,从而抑制与NF κB调控有关的AD皮肤天然免疫炎症反应。
谢志强刘玲玲窦侠闻卫兢王娣朱学骏
关键词:NF-ΚBP65胞浆他克莫司外用角质形成细胞
脓疱性银屑病样皮损为主的白塞病1例被引量:2
2005年
报告1例以脓疱性银屑病样皮损为主的白塞病。患者女,59岁。全身散在丘疹、脓疱,伴痒痛3个月余,躯干、上肢斑丘疹1个月余,反复口腔溃疡3年,虹膜睫状体炎2年。入院后全身出现密集的小脓疱,伴夜间高热。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改变。经泼尼松等药物治疗后,皮损逐渐好转。
闻卫兢李颂余进刘玲玲涂平
关键词:白塞病糖皮质激素
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成人特应性皮炎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31
2005年
目的评价0.1%和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赋形剂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受试者每日2次外搽0.1%或0.03%他克莫司软膏或赋形剂。疗程3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周各访视1次,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6 个中心共有211例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纳入疗效分析。治疗结束时,0.1%和0.03%他克莫司软膏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4%和77.8%,均明显高于赋形剂组的30.0%(P<0.001)。治疗后第1、2、3周,0.1%和0.03%他克莫司软膏组湿疹面积与严重度指数、皮损受累面积百分比、症状/体征总评分、研究者对治疗临床反应总评、患者对瘙痒自我评分均明显优于赋形剂组,且多于治疗后第1周始即明显改善(P=0.002- P<0.001),0.1%他克莫司软膏组疗效优于0.03%他克莫司软膏组。0.1%和0.03%他克莫司软膏组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3%和40.0%,均高于赋形剂组的28.2%,主要表现为皮肤灼热、瘙痒/瘙痒加重或刺痛等局部刺激反应。结论0.1%和0.03%他克莫司软膏对治疗成人特应性皮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刘玲玲窦侠闻卫兢郑志忠王宝玺林麟曾凡钦顾军朱学骏
关键词:他克莫司软膏特应性皮炎安全性AD
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特应性皮炎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评价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赋形剂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特应性皮炎患者被随机分配至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或赋形剂,每日2次,疗程4周,于治疗前(基线)及治疗后第1、2、4周各访视1次。主要疗效指标为研究者总体评估(IGA)评分,次要疗效指标包括湿疹面积与严重度指数(EASI)、瘙痒程度评分及受试者胪理者主观评分等。结果7个中心共有336例儿童和成人轻、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纳入意向治疗分析(ITT)。治疗结束时,1%吡美莫司乳膏组总体评估的治疗成功率为31.55%,明显高于赋形剂组的18.45%(P=0.0046)。其他疗效指标在治疗后第1、2.4周1%吡美莫司乳膏组均明显优于赋形剂组(P〈0.05)。1%吡美莫司乳膏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64%,赋形剂组为24.40%,主要表现为红斑,红斑加重、疼痛、瘙痒,瘙痒加重、烧灼感和毛囊炎等。结论1%吡美莫司乳膏对治疗儿童和成人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刘玲玲闻卫兢窦侠王宝玺马东来李恒进漆军郑志忠傅雯雯顾军李泉林麟弓娟琴李春阳孙青朱学骏
关键词:吡美莫司
镍接触性皮炎皮损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镍接触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留取镍接触性皮炎患者直接接触部位皮损和部分患者非直接接触部位皮损进行趋化因子受体CXCR3和CCR4免疫组化染色,同时采用RT-PCR分析HaCaT细胞经硫酸镍刺激后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干扰素诱导T细胞趋化因子α(Ⅰ-TAC)、胸腺活化调节的趋化因子(TARC)和巨噬细胞来源趋化因子(MDC)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镍接触性皮炎患者皮损中浸润细胞以CD45Ro^+CD4^+T细胞为主,CD8^+细胞比例小于25%;直接接触与非直接接触部位皮损浸润细胞中50%以上CXCR3染色阳性,CCR4阳性细胞少于20%。HaCaT细胞经硫酸镍刺激后主要表达趋化因子IP-10和Ⅰ-TAC,48~72h最明显。结论 镍所致系统性接触性皮炎患者非直接与直接接触部位皮损在T细胞免疫反应的效应阶段炎症反应类型基本相同。
窦侠刘玲玲闻卫兢朱学骏
关键词:皮炎接触性炎症趋化因子类受体趋化因子
196例药疹住院病例分析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分析皮科药疹致病药物及临床表现。方法:收集1998-2003年间在我科治疗的196例药疹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的致病药物依次为抗生素类(96例次),解热镇痛类(27例次),中药类(18例次),磺胺类(17例次),以阿莫西林致病最常见。皮疹类型以发疹型(105例次)为主。结论:抗生素类药物引起药疹比较常见,中药引起药疹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在临床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闻卫兢刘玲玲窦侠杨建峰边鹊桥朱学骏
关键词:药疹抗生素阿莫西林
特应性皮炎皮损角质形成细胞TLR2和TLR4的表达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2和TLR4在特应性皮炎(AD)表达及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例中至重度AD患者急性发作期炎性皮损TLR2和TLR4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在正常皮肤基底细胞层角质形成细胞(KC)胞膜散在表达TLR2和TLR4。TLR2和TLR4均在AD急性发作期炎性皮损KC胞膜及胞浆过度表达,以膜表达为主,主要定位于基底细胞层至棘细胞层。结论:AD皮损角质形成细胞TLR2和TLR4过度表达可能与AD皮肤天然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谢志强刘玲玲窦霞闻卫兢王娣赵俊郁朱学骏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TOLL样受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