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伏弟
- 作品数:16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R-藻红蛋白免疫荧光探针标记方法的探索被引量:1
- 2004年
- 利用双功能试剂SPDP在蛋白质分子中引入巯基,结合2-巯醇吡啶分析方法,定量测定引入活性基团的比例,通过两步标记法,将珊瑚藻R-藻红蛋白标记到羊抗兔抗体上,简化了传统标记过程.参照Dot-ELISA方法,以硝酸纤维素膜为固相载体,将该方法应用于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的检测.结果表明,R-PE标记的荧光检测的灵敏度为2-10,与酶免疫的Dot-ELISA相比,尽管检测灵敏度较低,但快捷、经济.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藻红蛋白介导的免疫荧光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作了讨论.
- 王盛钟伏弟吴祖建林奇英谢联辉
- 关键词:R-藻红蛋白免疫荧光探针烟草花叶病毒生物化学
- Kupffer细胞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中的作用
- 2022年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肥胖、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肝病。NAFLD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未来可能成为成人和儿童终末期肝病的主要原因。NAFLD的发病机制复杂,驻留肝脏的重要免疫细胞——枯否细胞在NAFLD的脂沉积、炎症和纤维化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回顾近年的研究,综述枯否细胞在调控NAFLD病程中的多重作用,并简要概括以枯否细胞作为靶点的NAFLD治疗策略和存在的问题。
- 江克清钟伏弟钟伏弟何松青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固有免疫枯否细胞
- 晚期肝细胞癌的免疫治疗进展
- 2023年
- 原发性肝癌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肝细胞癌(HCC),HCC是我国常见的致死性恶性肿瘤,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HCC特殊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和复杂多变的病因使得治疗手段非常有限,治疗效果不佳。研究结果显示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核心的免疫治疗,针对HCC的免疫细胞,抑制免疫抑制性细胞和信号,增加免疫细胞的活化、成熟和募集,增强已有免疫反应,激发新的免疫应答,对HCC表现出良好的疗效。近几年,以综合治疗的理念,免疫治疗联合其他治疗在晚期HCC治疗中取得了新的突破。本文回顾晚期HCC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简述免疫治疗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以期为晚期HCC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李冬晓江克清余水平钟伏弟钟伏弟
- 关键词:肝细胞癌免疫治疗
- 抗病虫基因新资源:海洋绿藻孔石莼凝集素基因被引量:11
- 2004年
- 植物凝集素 (Lectin)具有抵抗植物病原菌和农业害虫的活性以及抗病毒活性 ,在植物保护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海洋绿藻孔石莼中分离到一种凝集素基因序列 ,为培育抗病虫作物新品种提供了新资源。
- 王盛钟伏弟吴祖建谢联辉林奇英
- 关键词:海洋绿藻孔石莼植物凝集素转基因抗病虫基因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21年
-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率快速上升,已成为主要肝病之一。由于其复杂性和异质性,至今尚无应用于临床的有效治疗药物和方法。目前关于NASH治疗方面的研究很多,故本文对最近几年的最新治疗研究进展加以整理综述并提出NASH治疗的潜在发展方向。
- 金虎江克清钟伏弟钟伏弟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 孔石莼凝集素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1
- 2008年
- 根据孔石莼(Ulva pertusa)凝集素(Lectin)蛋白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AY433960)设计引物,以其总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蛋白DNA序列,经克隆、测序获得基因序列。结果表明,孔石莼凝集素蛋白(UPL)基因序列长约为670 bp,含有一个大小为56 bp的内含子。此外,设计带酶切位点的引物,以UPL-cDNA为模板,扩增其开放阅读框,并与表达载体pGEX-2T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2T-UPL,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大小约为47 kD的目的蛋白。
- 郑璐平谢荔岩姚锦爱钟伏弟林奇英吴祖建谢联辉
- 关键词:孔石莼凝集素CDNA基因克隆原核表达
- 一种新的藻红蛋白的亚基组成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经盐析、离子交换层析、羟基磷灰石吸附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等分离纯化,从珊瑚藻中分离纯化出R-藻红蛋白(R-PE).对其分子质量和亚基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R-PE的分子质量为194ku,而目前报道的R-藻红蛋白分子质量为240ku;α、β亚基分子质量均为20ku左右,γ亚基分子质量约为31ku,推测的亚基组成为(αβ)4γ[不同于其他红藻中(αβ)6γ的藻红蛋白组成].
- 王盛钟伏弟吴祖建林奇英谢联辉
- 关键词:R-藻红蛋白珊瑚藻红藻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
-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1年
-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通常由遗传易感、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和代谢紊乱等原因所引起,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近几年研究结果显示,表观遗传在MAFL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主要包括DNA甲基化、非编码RNA调控以及蛋白修饰等。鉴于表观遗传学在MAFLD中的重要作用并取得重大进展,本文对近年MAFLD在表观遗传学方面研究的进展加以综述。
- 王思凡钟伏弟钟伏弟李佳迅袁观斗何松青
- 关键词:DNA甲基化非编码RNA
- 珊瑚藻R-藻红蛋白rpeA和rpeB基因全长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英文)被引量:1
- 2004年
- 依据珊瑚藻 (CorallinaofficinalisL .)藻红蛋白rpeA和rpeB的DNA序列 (AF5 1 0 986 )设计引物 ,通过PCR RACE方法扩增得到rpeA和rpeB的cDNA序列 .序列分析表明 ,该序列采用多顺反子转录策略 ,全长 2 2 5 7bp(AF5 42 5 5 4) ,排布顺序为 5′UTR rpeB 间隔区 rpeA 3′UTR .5′非编码区 4 93bp ,rpeB基因 5 34bp ,基因间隔区 1 0 1bp ,rpeA基因 4 95bp ,3′非编码区 6 34bp .在rpeA和rpeB的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均存在类似原核核糖体结合的Shine Dalgarno (SD)序列 .在rpeA基因终止密码子下游 1 1 0bp处还存在着一个可能的开放阅读框架 .经检索GenBank发现 。
- 王盛钟伏弟吴祖建林奇英谢联辉
- 关键词:珊瑚藻藻红蛋白
- 二甲双胍减轻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作用机制
- 2024年
-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改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脂肪代谢和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8周C57BL/6J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高糖高脂加胆固醇饮食(HFF)模型(HFF组)和HFF模型二甲双胍处理组(Met组),每组6只小鼠,喂养16周,第12周起Met组每天给予一次二甲双胍药物(150 mg/kg)灌胃干预,持续4周,正常饮食组和HFF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处理。造模结束后,麻醉并称取小鼠体重后,取小鼠血清和肝组织,计算肝脏指数(肝重/体重),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血清甘油三酯(TG)、肝脏TG;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脂质合成相关蛋白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N)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Acc、Fasn、Srebf1、白细胞介素-1β(IL-1β)、淋巴细胞抗原6(Ly6g)、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相对表达水平。其次,利用HFF组和Met组小鼠肝组织进行表达谱高通量测序并分析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最后,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底物p62、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Ⅰ/Ⅱ)、自噬相关基因5(ATG5)、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Akt)及其磷酸化水平,以及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L-1β、iNOS、单位细胞趋化蛋白1(MCP1)、CD86]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163、CD206)的蛋白水平。两组间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显示,与正常饮食组比较,HFF组小鼠肝组织脂滴累积,炎性细胞浸润增加;HFF组小鼠肝组织ACC、SREBP1c以及iNOS、MCP1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饮食组(1.03±0.15比0.60±0.15,t=3.277,P<0.05;1.04±0.08比0.70±0.10,t=4.467,P<0.05;1.16±0.02比0.54±0.22,t=3.772,P<0.05;1.20±0.15比0.51±0.09,t=6.908,P<0.05)。Met组小鼠体重、肝�
- 龙康江克清袁观斗何松青钟伏弟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炎二甲双胍自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