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积雪
  • 3篇GCM
  • 2篇低频振荡
  • 2篇振荡
  • 2篇陆面
  • 2篇环流
  • 2篇大气环流
  • 1篇增温
  • 1篇气候
  • 1篇气相互作用
  • 1篇下垫面
  • 1篇相变
  • 1篇相变过程
  • 1篇陆面过程
  • 1篇陆面过程模式
  • 1篇陆气相互作用
  • 1篇环流异常
  • 1篇北半球
  • 1篇HPA
  • 1篇参数化方案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作者

  • 6篇金继明
  • 3篇孙菽芬
  • 1篇刘晓东
  • 1篇陈葆德
  • 1篇吴国雄
  • 1篇韦志刚
  • 1篇瞿章

传媒

  • 2篇高原气象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第四次全国动...

年份

  • 2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4
  • 1篇199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个用于GCM的简单的雪盖-大气-土壤传输模式(SAST)
金继明
关键词:气候
北半球50 hPa大气低频振荡与突发性增温被引量:4
1994年
本文利用50hPa1969—1976年7个冬季的高度场资料进行了功率谱分析。分析发现30—60天低频振荡在高纬地区比中低纬更为显著;并且发现在阿留申高压北进的路径以及在极点上平流层突发性增温(SSW)的强年比弱年的相关要高。这表明30—60天的振荡在上述地区与温度有着密切联系。我们选取1970—1971年冬季强突发性增温个例,进一步分析了平流层突发性增温过程中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30—60天的振荡对平流层突发性增温有相当大的贡献。
金继明瞿章
关键词:低频振荡北半球
中国西部积雪的2—3周振荡及其对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通过对美国宇航局Nimbus-7卫星观测的1979—1986年中国西部积雪资料的分析发现,2—3周的低频振荡现象普遍存在并与大气环流异常密切相关;大气环流对冬半年积雪2—3周的低频振荡有着明显的线性响应;冬半年积雪的这种低频振荡能激发出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准定常Rossby波,并通过二维的Rossby波能量频散而影响到北美.
刘晓东韦志刚陈葆德金继明
关键词:大气环流异常积雪低频振荡
用于GCM耦合的积雪-冻土模型的研究
孙菽芬金继明
关键词:下垫面
用于GCM耦合的积雪模型的设计被引量:14
1999年
文中描述一个一维的积雪分层模型,目的是要刻划雪盖随季节的变化,与其下冻土变动模型一起,构成完整的雪盖模型。为了保持一定精度,并能用于大气环模式(GCM)研究,模型对积雪内部热量及质量输送过程的描述精细程度及计算时分层多少均有所考虑。模型中,改用内能代替温度作为预报量,克服了相变时直接预报温度时造成的计算误差,有效地预报了相变过程。对于积雪密度的变化,考虑了雪花形态的破坏而引起的密度变化及由于压实过程而引起的密度变化。并对各分层自重产生压实过程推导了相应的公式,在模型中对雪盖的光学特性、热力学特性及水流流动特性参数化方案设计也进行了分析。本简化模型的模拟结果与精细积雪模型的比较,具有几乎同等的精度,与俄罗斯的Yer-shov站实测数据相比,吻合十分理想。
孙菽芬金继明吴国雄
关键词:相变过程参数化方案积雪
陆面过程模式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被引量:43
1997年
文章讨论了陆气相互作用(LAI)研究及陆面过程模式(LSM)研制改进工作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讲述了诸如重要下垫面的研究,陆面构成非均匀性及由此产生的中尺度环流的重要性.进而对雪盖和干旱地区所做的工作作了进一步阐述.
孙菽芬金继明
关键词:陆气相互作用陆面过程模式大气环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