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超 作品数:16 被引量:39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QRS间期与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探讨QRS间期延长是否影响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的长期预后.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入选264例HFPEF患者,按QRS间期宽度分为正常组(≤120 ms)和延长组(>120 ms),分别为174例和90例,随访至2012年12月,比较两组终点事件(全因死亡)的差异,并通过Cox危险模型分析QRS间期延长对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 平均随访1.8年,延长组全因病死率高于正常组(46.7% vs.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风险模型分析显示,QRS间期延长增加HFPEF患者的全因病死率(危险比:HR 1.67,95%CI:1.32~2.16,P<0.01),校正相关因素后,趋势仍未改变(HR 1.12,95%CI 1.05~1.19,P<0.05).结论 QRS间期延长是HFPEF患者全因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易莉莎 武庆平 谢飞 郭超 袁世荧 刘宏 漆红 姚尚龙关键词:QRS间期 预后 pcDNA3.1(-)/tPA-交联明胶微球复合物体外基因转染的实验研究 2008年 目的:检测交联明胶微球结合和缓释pcDNA3.1(-)/tPA的能力及其转染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瞬时转染效率。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交联明胶微球结合pcDNA3.1(-)/tPA的最大包封率和体外缓释规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pcDNA3.1(-)/tPA-交联明胶微球复合物缓释的pcDNA3.1(-)/tPA转染内皮细胞的瞬时转染效率。结果:交联明胶微球能有效结合pcDNA3.1(-)/tPA,最大包封率为62.75±3.31%;且在体外能持续缓释质粒DNA超过4周。pcDNA3.1(-)/tPA-交联明胶微球复合物缓释的pcDNA3.1(-)/tPA能被转移进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并有效表达,瞬时转染效率为12.74±2.53%。结论:交联明胶微球能良好结合和缓释pcDNA3.1(-)/tPA,并能成功进行体外基因转染。 祖育昆 张凯伦 蒋雄刚 郭超 厉泉关键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明胶微球 PLASMINOGEN 复合物 ACTIVATOR 窦管交界锥度对生物瓣影响的脉动流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探究窦管交界直径呈现不同锥度角对于人工生物瓣膜性能的影响,对窦管交界不同锥度角的主动脉根部模型进行脉动流实验研究。通过三维打印方法制作窦管交界锥度角分别为0度、1度、3度和5度的4组主动脉根部模型。将人工生物瓣膜装配在主动脉根部模型上,在脉动循环模拟系统中进行不同心搏出量条件下的脉动流实验测试。心率设定为70次/分,脉动流流动速率分别为2~7 L/min。在每个脉动流流动速率条件下测试10个心动周期并将结果取平均值。实验结果显示,主动脉根部窦管交界不同锥度的模型,跨瓣压差符合国内标准,均在10 mm Hg之内;窦管交界锥度对于返流百分比存在影响,较小的窦管交界锥度有利于降低返流百分比;在心搏出量较小的情况下,较小的窦管交界锥度有利于增大有效开口面积,而在心搏出量较大的情况下,较大的窦管交界锥度有利于增大有效开口面积。实验结果表明,在临床手术过程中,对于心搏出量较低的情况,建议多考虑较小的窦管交界锥度;而对于心搏出量较高的情况,建议多考虑较大的窦管交界锥度。 贾荣玺 马云菲 顾兆勇 潘友联 柳思聪 乔爱科 郭超 董念国 李晓锋 刘迎龙关键词:锥度 脉动流 生物瓣 婴儿法乐四联症的外科治疗 2018年 目的:回顾分析婴儿法乐四联症的外科治疗,评估婴儿法乐四联症的手术结果及其治疗策略。方法:纳入2013-01至2017-12期间协和医院心外科收治152例婴儿法乐四联症患儿,合并心内膜垫缺损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13例,合并房间隔缺损(ASD)14例。 郭超关键词:法乐四联症 外科治疗 镇静镇痛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镇静镇痛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理障碍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理障碍患者中的镇静镇痛治疗经验。结果:例1在疾病初期,因烦躁给予力月西镇静治疗,后期治疗得以顺利实施、成功救治;例2发作胸痛时予以安定、杜冷丁镇静镇痛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例3住院期间,明显烦躁,情绪波动大,医从性较差,拒绝镇静镇痛治疗,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予以镇静镇痛治疗,可减缓患者不良情绪,有助于治疗展开,改善预后。 易莉莎 武庆平 梁锦军 谢飞 袁晓冉 谌莹莹 郭超 姚尚龙关键词:心肌梗死 焦虑 聚乙二醇载药缓释微球复合去细胞瓣制备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 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制备聚乙二醇(PEG)载药缓释微球复合去细胞瓣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EHV)支架。方法:制备PEG微球,电镜观察粒径。去细胞瓣与PEG微球偶联,吸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行ELISA检测,分子生物学、形态学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PEG微球粒径(42.72+3.48)nm。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示缓释效果明显,7dTGF-β1释放率67.22%,PEG微球的TGF-β1包封率为82.01%。与单纯去细胞瓣膜比较,复合支架羟脯氨酸含量和DNA含量无显著变化,形态学检测显示复合支架细胞外基质联合紧密,胶原纤维结构紧凑,且瓣叶生物力学性能提高。结论:制备PEGTGF-β1缓释微球去细胞瓣复合支架可行。 邓诚 董念国 史嘉玮 胡志伟 陈思 郭超 洪昊关键词:组织工程心脏瓣膜 聚乙二醇 纳米微球 制备壳聚糖微球体外缓释TGF-β_1的研究 被引量:6 2008年 应用离子交联沉淀法制备壳聚糖-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缓释微球,研究其体外缓释性能。采用离子交联沉淀法制备壳聚糖微球,以其包裹TGF-β1,制备具有缓释效能的壳聚糖-TGF-β1缓释微球。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Elisa法等观察其表面形态,测定药物载药率、包封率、体外缓释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所得微球球形良好,表面光滑,粒径分布集中,平均粒径272nm。壳聚糖微球有较高的药物包封率,达80.60%。体外释放试验提示,TGF-β1初期存在突释现象,前24h释放达27%,但其后可从壳聚糖微球中稳定释放,7d累计释放达41%。离子交联沉淀法制备壳聚糖缓释微球方法简单易行,所得壳聚糖-TGF-β1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能,提示其在组织工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陈思 董念国 史嘉玮 郭超 齐宏旭关键词:TGF-Β1 缓释 壳聚糖 微球 tPA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及纯包装细胞系培育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构建含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及产高滴度病毒的纯包装细胞系。方法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tPA,定向克隆人逆转录病毒载体pLEGFP- N1中,测序鉴定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EGFP-N1-tPA,将其转入包装细胞PT67,培育全EGFP纯包装细胞系;测定病毒滴度。结果证实pLEGFP-N1-tPA中含有tPA基因。转染有pLEGFP-N1-tPA的纯PT67细胞产病毒滴度为1×10^7 CFU/ml。结论成功构建了pLEGFP-N1-tPA载体,并培育了产高滴度病毒纯包装细胞系。 龚永生 张凯伦 蒋雄刚 孙图成 刘金平 陈澍 郭超关键词:逆转录病毒 纤溶酶原激活剂 包装细胞 氧等离子体表面改性P3/4HB无纺支架 被引量:1 2008年 研究氧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对P3/4HB无纺支架的作用。氧等离子体改性P3/4HB无纺支架,改性的效能通过检测接触角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进行结构表征,接种大鼠肌成纤维细胞,检测细胞黏附率以进行功能表征,并检测改性前后的最大应力变化。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改性后的P3/4HB无纺支架表面氧含量增加了12.1%,C-O(C-OH)峰、COOR(COOH)峰分别增加了0.2%、6.2%,接触角下降了44°,而最大应力无明显变化,改性后支架细胞黏附率较预处理组高。说明氧等离子体处理P3/4HB支架,可引入功能性的-OH、-COOH等活性基团,改善材料的表面亲水性,提高对细胞的黏附力,为进一步共价接枝生物活性单体创造了条件。 郭超 董念国 张凯伦 刘明海 史嘉玮 陈思关键词:等离子体 表面改性 细胞黏附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脏破裂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AMI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先对死亡组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在死亡组中选取心脏破裂者,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具有心脏破裂预测价值的相关因素。结果:性别、职业、心率、AST、BNP、ST段、伴心律失常7项指标是AMI后心脏破裂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急性心梗治疗中需重点关注伴心脏破裂高危因素患者,有助于降低心脏破裂发生率,以改善患者生存及预后。 易莉莎 姚尚龙 武庆平 冯莹 谢飞 李莉 郭超 李文澜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