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清
-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闽江学院历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以海为生”对闽台濒海地区民风民俗的影响
- 2007年
- 闽台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山多田少、人多地狭,为缓解人口对耕地的压力,闽台濒海地区人民被迫向海上寻求发展,以海为生。在风险和机会同在的海上生活中,闽台人民逐渐养成了敢于冒险、勇于拼搏、进取不息的社会风尚,同时也养成了勇悍、好斗、轻生的性格以及民间普遍存在的投机取巧的赌博陋习。这些陋习给当地带来了赌博成风、械斗不断等一些社会问题。
- 郭秀清
- 福建船政早期在“西为中用”道路上的探索
- 由清闽浙总督左宗棠在1866年创办的福建船政局,是我国近代机器造船业的开端,也是当时远东最大的造船厂之一。在一个既无先进生产技术,又无近代造船经验的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要抵御外侮,就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师夷长技...
- 郭秀清黄芸
- 文献传递
- 近代茶叶贸易对福州及其闽江流域腹地社会变迁的影响被引量:5
- 2006年
-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福州被辟为首批通商口岸之一,因西方国家对武夷茶叶的极度渴求,福州成为驰名中外的“茶港”。茶叶贸易的兴盛给福州及其广大的闽江流域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同时也给福州的社会变迁带来了重大影响。
- 郭秀清
- 关键词:茶叶贸易社会变迁
- “从小巷里走出的闽都巨人”——三坊七巷名人与福州传统教育培养模式的渊源探究被引量:2
- 2012年
-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文化之根。从唐末五代以来的一千多年时间里,小小的坊巷孕育出众多的历史名人,成为我国历史名人分布密度最高的街区。那为什么这小小的三坊七巷街区能够孕育和汇聚这么多历史名人?本文拟从福州浓厚的崇儒重教文化氛围以及传统教育模式对三坊七巷人的培养与塑造来探讨这个问题。
- 郭秀清
- 关键词:历史名人传统教育
- 五口通商时期之世界“茶港”——福州港的沉寂与兴起被引量:8
- 2005年
-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福州因距武夷红茶区径捷,在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辟为首批通商口岸之一。福州的茶 叶贸易在经历了开埠初期近十年的沉寂后,到1853年突然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并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极盛,成为弛名 中外的世界“茶港”。本文拟从福州“茶港”的沉寂与兴盛的原因入手,从一个侧面揭示近代福州城市贸易发展的历史轨迹。
- 郭秀清
- 关键词:沉寂兴盛
- 郑和与台湾关系考
- 2003年
- 郑和下西洋是否到达我国的台湾岛,历来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本文从郑和船队出洋的目的和使命、郑和下西洋时遗留下的《郑和航海图》以及记载郑和下西洋诸多史料中的疑点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郑和及其主船队没有到这台湾岛。
- 黄云郭秀清
- 关键词:郑和下西洋《郑和航海图》史料航海技术
- 世界“茶港”何以沉论
- 2006年
- 福州自古以来一直是福建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842年8月被开辟为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于1844年6月正式开埠。19世纪中叶在经营茶叶贸易方面因距西方人喜欢的武夷红茶产区径捷而后来居上,在60年代发展成为驰名中外的世界“茶港”,福州的商业贸易也因为茶叶贸易的兴盛而变得十分繁荣起来.“据说当时有外国商人估计如果江南和广州的战事继续下去,必然会有更大的贸易投向福州,估计在不久的将来福州的重要性会仅次于上海.
- 郭秀清
- 关键词:红茶茶叶贸易通商口岸文化中心外国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