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赐岚
- 作品数:21 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一般工业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大学生孤独感的实证研究——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被引量:10
- 2008年
- 孤独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大学生的测查结果表明:自编的大学生孤独感问卷本研究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因素分析得出大学生孤独感的四个维度:对自己社交能力的评价、孤独感体验、对自己人际关系的评价、人际信念;大学生孤独感与人格特征总体上存在显著的相关。孤独感与神经质和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外向性呈负相关。
- 邹赐岚
- 关键词:大学生孤独感人际关系
- 让女大学生走出校园安全问题的困境被引量:1
- 2010年
- 安全及安全教育问题是当今高校面对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女大学生群体的安全问题更需要给予重点关注,因为她们已经成为校园安全问题的弱势群体。
- 邹赐岚石加友
- 关键词:女大学生校园大学生群体教育问题弱势群体
-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务秘书队伍建设的思考被引量:1
- 2009年
- 立足新时期高校学籍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在分析学籍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新特点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指出加强学务秘书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学籍管理工作的关键。高校应该重新审视和定位新形势下学务秘书的职能职责,加强学务秘书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教学管理水平。
- 邹赐岚
- 关键词:高校
- 应用理性情绪疗法帮助高校毕业生做好生涯决策
- 2003年
- 择业观念决定择业决策行为,通过应用理性情绪疗法,帮助高校毕业生建立合理择业观念,从而作出理性的生涯决策。
- 邹赐岚
- 关键词:理性情绪疗法高校毕业生生涯决策
- 践行茅以升工程教育思想 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卓越人才被引量:5
- 2014年
-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的迫切要求。重庆交通大学"茅以升班"在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卓越人才的实践中践行茅以升工程教育思想,构建了"以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工程创新能力为主线,以课堂内外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为保障"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 邹赐岚吴国雄
- 关键词:工程教育土木工程专业
- 卓越工科教师队伍建设:基于胜任特征的视角被引量:4
- 2015年
- 建设一支能够胜任工程师培养的卓越工科教师队伍,是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新的时代背景下,卓越工科教师胜任特征应具有知识体系的整合性、专业发展的持续性、工程能力的实践性、职业道德的示范性等四个价值维度。针对工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高校应在分析卓越工科教师胜任特征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机制,提高工科教师的岗位胜任力。
- 邹赐岚
- 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 2013年
-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大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是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面临的重要课题。阐述和分析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的角色定位和分类管理,提出建设思路和原则,探索"引进—培养—聘用—考评"四位一体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 邹赐岚甘超陈钦勇
- 关键词:教师队伍
- “慕课”视域下普通高校教师的身份认同焦虑与主体性重构被引量:3
- 2020年
- 对于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而言,“慕课”在促进教师教学方法、手段革新的同时,也激发了教师身份认同危机与焦虑感。消解认同危机与焦虑感需要教师做到四个转变:由“要我教改”到“我要教改”转变,由“课程传承者”到“课程建设者”转变,由“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由“知识灌输型”向“能力导向型”转变。
- 宋建尊邹赐岚彭秀芳
- 关键词:教师主体性
- 工程教育课程重构:时代抉择与范式转换被引量:4
- 2016年
- 课程改革是高等工程教育顺应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实诉求,但在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进程中,课程改革依然存在与社会需求、学科需求、学生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探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课程范式未转向回归工程的"工程范式",致使学生"知"与"行"的分离。因此,提出重构"知行合一"工程课程范式策略:以提高工程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目标、以集成的思维重构课程结构、以校企协同育人方式重构课程实施。
- 邹赐岚
- 关键词:工程教育课程重构范式转换
- 卓越科技人才的培养模式被引量:5
- 2012年
-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工程教育大国,但还不是工程教育强国。针对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确定卓越科技人才的培养标准,提出卓越科技人才的培养模式,即通过多学科交叉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社会及企业联合培养等模式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 肖红邹赐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