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聪华
- 作品数:26 被引量:182H指数:7
-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推广适宜技术项目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对围术期高凝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GDFT)与传统输液治疗对围术期血液高凝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Ⅲ级需行胃肠道肿瘤手术且入手术室后(输液前)第1次血栓弹力图结果为高凝(CI〉3)的中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n=30),Ⅰ组采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围术期输液即为CVP组,Ⅱ组采用每搏变异度(SVV)指导围术期输液即SVV组。CVP组根据CVP指导输液,维持CVP在9-15mmHg(1.2-2kPa);Ⅱ组采用SVV指导围术期输液,维持SVV〈10%;记录2组患者输液前(T0)、麻醉开始后3h(T2)、手术后24h(T3)血栓弹力图的凝血情况,包括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angle、血栓形成的最大幅度(MA)、综合凝血指数(CI),低凝发生率;记录2组患者输液前(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麻醉诱导后3h(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诱导后3h的总输液量、总出血量、尿量、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手术后至手术后24h的总出血量、术后大出血的发生率、术后7d内血栓性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患者T0血栓弹力图结果无明显差别(P〉0.05);2组患者T2,T3时的凝血因子功能和纤维蛋白原功能明显减弱(P〈0.05),而血小板功能和综合凝血功能无差别(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T2时的凝血因子功能较强(P〈0.05);综合凝血功能较强(P〈0.05);低凝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T3的R,K,angle及MA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1及T2的MAP,HR,麻醉诱导后3h内的总出血量及血管活性药使用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3h内的总输液量、尿量明显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24h的总出血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7d内均无血栓事件发生。结论 GDFT与传统输液治疗比较,�
- 赵若光陈彦青邹聪华林莹缪丽艳龚赞辉
- 关键词:手术期间血液凝固
- 利多卡因预防全身麻醉下止血带诱导高血压的研究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单次静注利多卡因对预防止血带诱导的高血压(tourniquet-induced hypertension, TIH)的效果,并比较利多卡因与氯胺酮在全身麻醉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随机、对照、双盲方法,方便选择2021年7月—2023年1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南院进行下肢手术并使用止血带的患者75例。患者分别给予利多卡因(利多卡因组,1.5 mg/kg,n=25)、氯胺酮(氯胺酮组,0.2 mg/kg,n=25)及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n=25),在止血带充气前10 min静脉给药。在止血带充气之前,以10 min的间隔在止血带充气60 min后以及放气后立即测量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和心率(heart rate, HR),并记录TIH的发病率。结果 与利多卡因和氯胺酮组相比,对照组的SBP、DBP和HR在止血带充气后60 min内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多卡因组(16%)和氯胺酮(12%)组的TIH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31,P<0.05)。结论 单次推注利多卡因可有效缓解止血带充气引起的血压升高,其效果与推注氯胺酮相当。
- 陈烨邹聪华吴晓丹
- 关键词:高血压氯胺酮利多卡因疼痛止血带
- 围术期舒适化医疗对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
- 陈彦青林莹甘秀峰廖燕凌邹聪华戴东升姚玉笙陈晓影吴晓丹陈晓辉
- 限定1200字随着医学技术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就医观念也在发生改变,舒适化医疗应运而生。在整个医疗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和不良的情绪反应,而由此引发的各种病理生理变化,...
- 关键词:
- 关键词:麻醉学
- 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在90岁以上高龄患者PFNA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在90岁以上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6例90岁以上单侧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手术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用0.375%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混合液行单侧腰丛神经阻滞。观察患者入室后10min、阻滞后5、10、15、20、25、30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患者局麻药使用量,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及持续时间,神经阻滞并发症及恶心、呕吐、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各时间点血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7.2±2.16)min和(11.3±3.24)min,持续时间分别为(10.6±3.2)h和(7.4±2.6)h,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快于运动神经,且维持时间更长(P<0.05)。6例患者用药量为20~25mL。除一例患者术中诉有轻度疼痛,予加用少量咪达唑仑及舒芬太尼后安静入睡外,余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效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局麻药中毒、周围器官损伤、局部血肿或神经损伤、恶心、呕吐、尿潴留等情况。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尤其适用于拟行PFNA术的高龄患者。
- 赵若光龚灿生林莹邹聪华陈彦青
- 关键词:高龄股骨近端髓内钉
- NK1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腹腔镜手术PONV的相关性分析
- 2019年
- 目的:探讨NK1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0例择期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年龄18~65岁。术前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使用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抽取DNA,运用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进行NK1受体基因分型,采用DNA测序仪直接测序对NK1受体的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进行分型。观察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频率和时间、恶心评分、疼痛评分、镇痛药物用量、止吐药的使用情况等。在本研究中呕吐和干呕均视为呕吐事件,并记录患者术中术后循环状态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按照单核苷酸基因变异位点筛选出,野生型纯合子(wt/wt组)21例(26.3%),杂合子(wt/mut组)25例(31.3%),突变基因型纯合子(mut/mut组)34例(42.5%),mut/mut组6例发生PONV,发生率为17.6%,其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NK1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女性人群PONV发生率具有相关性,其中突变纯合子的PONV发生率较低。
- 邹聪华郑晓春陈烨
- 关键词:NK1受体PONV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
- 剖宫产布比卡因腰麻合适剂量的探讨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的效果,探讨合适的局麻药剂量。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产妇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三组0.5%布比卡因计量分别为1.4ml(7mg,A组)、1.6ml(8mg,B组)、1.8ml(9mg、C组)。记录痛觉消失平面达T6和T2的时间和例数。观察产妇的镇痛效果及低血压、恶心、呕吐、Apgar评分、硬膜外用药等情况。结果三组产妇在腰麻后感觉平面达T6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组例数明显少于B、C组(P<0.05);达到T2的例数C组明显高于A、B组(P<0.05)。B、C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C组低血压、恶心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0.05),而硬膜外用药的使用率A组明显高于B、C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行L3~4麻醉时应用0.5%布比卡因1.6ml能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并能降低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俞增贵邹聪华陈彦青
- 关键词:重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
- 不同晶胶比容量治疗对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晶胶比容量治疗对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结直肠肿瘤手术且入室后血栓弹力图(TEG)结果为高凝(CI>3)患者90例,ASAⅡ~Ⅲ级,年龄55~75岁。按术中补液晶胶比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n=30):A组(晶胶比1∶3)、B组(1∶1)和C组(3∶1)。记录3组患者术中液体出入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输液前(T_1)及术后(T_2)凝血情况,术后24h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大出血及术后7d内血栓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C组液体入量和尿量均增加(P<0.05),C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明显增加(P<0.05);与B组比较,C组液体入量、尿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明显增加(P<0.05)。3组患者术前(T_1)TEG凝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1比较,3组患者T_2时R值、K值明显增大,Angle值、CI值降低(P<0.05),M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组患者T_2时R值减少,Angle值、CI值增大(P<0.05);与B组比较,C组患者T2时R值减少,Angle值增大(P<0.05)。与A组比较,B、C组术后24h总出血量减少(P<0.05),C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延长(P<0.05);与B组比较,C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延长(P<0.05)。结论晶胶比1∶1可以更有效纠正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术期异常的凝血功能。
- 赵若光缪丽艳邹聪华林莹吴寒龚赞辉王宠陈彦青
- 关键词:围术期肿瘤凝血功能
- 脑状态指数和麻醉趋势指数用于诱导期镇静深度监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脑状态指数和麻醉趋势指数在丙泊酚诱导期间意识水平变化的预测能力。方法选择ASAⅠ~Ⅱ级2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予以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靶浓度从0.5μg/mL开始递增,递增梯度为0.5μg/mL,直至改良清醒镇静评分(OAA/S)为0后停止,连续监测患者在丧失语言反应(LVC)及意识消失(LOC)时的CSI、NTI和预测效应部位浓度(Ce)。结果 CSI、NTI、Ce与OAA/S评分相关性良好,预测概率(PK)分别为0.90±0.03,0.91±0.03,0.92±0.04,与PK=0.5比较,P<0.01。结论 CSI和NTI以及Ce均可反映丙泊酚靶控输注时镇静深度的变化,CSI和NTI虽然相关性良好,但存在一定的偏差。
- 俞增贵邹聪华陈彦青
- 关键词:脑状态指数
- 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对围术期高凝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 赵若光陈彦青邹聪华林莹缪丽艳龚赞辉
- 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肝癌微波治疗术患者麻醉效果的比较被引量:25
- 2011年
-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肝癌微波治疗术患者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行经皮肝穿刺微波治疗术的肝癌患者40例,男性,ASA分级Ⅱ级,年龄35~62岁,体重45~70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20):咪达唑仑组(Ⅰ组)和右美托咪啶组(Ⅱ组)。Ⅰ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负荷量40μg/kg,然后静脉输注咪达唑仑40μg·kg^-1·h^-1;Ⅱ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负荷量1μg/kg,然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5μ·kg^-1·h^-1。两组药物负荷量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注射时间均为10min。负荷量注射完毕后5min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负荷量0.2μg/ks,然后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背景输注速率0.1μg·kg^-1·h^-1,PCA量0.1μg/kg,锁定时间3min。舒芬太尼负荷量注射完毕后2min开始手术。记录术中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低血压、高血压和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记录舒芬太尼的PCA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结果两组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低血压和高血压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呼吸抑制发生率降低,舒芬太尼PCA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减少(P〈0.05)。结论肝癌微波治疗术患者右美托眯啶复合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优于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
- 吴晓丹陈彦青邹聪华
-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咪达唑仑舒芬太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