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志清
- 作品数:13 被引量:118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羟考酮与芬太尼用于下肢骨折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8
- 2015年
- 下肢骨折手术创伤大,患者全麻苏醒后往往疼痛剧烈。良好的术后镇痛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羟考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μ、κ受体[1]。该药静脉注入后生物利用度高、镇痛效果好及不良反应少等。本研究旨在通过术中预注羟考酮与芬太尼来比较两者用于下肢骨折手术后的镇痛效果。
- 费青吴周全邹志清
- 关键词:羟考酮下肢骨折术后镇痛效果全麻苏醒Κ受体预注
- 联合麻醉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 2002年
- 邹志清
- 关键词:气管插管连续硬膜外麻醉心绞痛联合麻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 经食管心脏超声检测右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一例被引量:1
- 2016年
- 患者男,36岁,体重50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级,乙肝病毒携带史30余年,诊断为右肝癌,门静脉、下腔静脉癌栓形成。上腹部 CT 示肝占位,肝右后叶局部破裂同时伴有门静脉、肝右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形成;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 TTE)示下腔静脉-右房入口处可见3.5 cm ×3.7 cm 的栓子,下腔静脉回流右心的血液明显受阻加速,Vmax =2.9 cm/s(图1)。拟于全麻下行保留肝中静脉的右半肝切除术+门静脉、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
- 邹志清吴周全王勇高志伟金昆秦锡虎
- 关键词:下腔静脉癌栓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食管乙肝病毒携带
- 氯胺酮雾化吸入在气道高反应性疾病患者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氯胺酮雾化吸入在气道高反应性疾病患者麻醉中的作用。方法4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或Ⅲ级的气道高反应性患者,随机分成麻醉诱导雾化吸入氯胺酮(K组)和非氯胺酮雾化吸入(NK组)两组,每组23例。两组均于行面罩通气前和面罩通气30 min后行动脉血气分析。然后行麻醉诱导、插管,记录插管即刻、插管后15 min和30 min的气道压和术毕至拔管的时间。结果与NK组比较,K组面罩通气30 min气道压降低(P<0.05),PaCO2降低,PaO2升高(P<0.01),SaO2也相应的升高(P<0.05)。NK组拔管时间较K组较明显延长[(35.6±17.7)min vs.(23.6±10.1)min](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行氯胺酮雾化吸入可以改善气道高反应疾病患者麻醉过程中的呼吸道并发症。
- 邹志清
- 关键词:氯胺酮雾化气道高反应性
- 胸主动脉瘤人工大血管移植术的麻醉体会被引量:2
- 2004年
- 恽惠方沈跃华费卫东周永红邹志清
- 关键词:胸主动脉瘤麻醉处理阿曲库铵多巴胺芬太尼
- 雷米芬太尼复合全麻对心肺转流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比较雷米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异氟醚麻醉对心肺转流(CPB)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0例,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异氟醚麻醉组(R组)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异氟醚麻醉组(F组),分别测定麻醉前(T0)、CPB前5min(T1)、CPB15min(T2)、开放升主动脉后15min(T3)和停CPB后15min(T4)的血胰岛素(Ins)、C-肽、皮质醇(Cor)和血糖(BG),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1gHOMA值。结果两组T2~T4的Ins、C-肽、BG均较T0和T1明显上升(P〈0.05或P〈0.01);R组T3、T4Ins、C-肽上升幅度明显低于F组(P〈0.01),但此两时点B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or在T1~T4较T0时明显上升(P〈0.01),且R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F组(P〈0.01)。两组ISI在T2~T4较T0和T1时均下降(P〈0.01),且R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F组(P〈0.01)。1gHOMA值在T1~T4较T0时明显上升(P〈0.01),在T3、T4时,R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F组(P〈0.01)。结论CPB中血Cor和BG浓度增加明显。CPB期间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现象;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异氟醚麻醉较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异氟醚麻醉匿能抑制Cor上升,改善术中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 邵栋李立恽惠方邹志清周永红
- 关键词:心肺转流胰岛素抵抗雷米芬太尼芬太尼
- 羟考酮抑制妇科手术后疼痛的半数有效剂量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妇科患者术后羟考酮镇痛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择期全凭静脉全麻下行妇科手术患者30例,手术关腹时给予羟考酮术后镇痛。术前采用神经肌肉刺激仪测定患者的痛阈值;术后30min行VAS疼痛评分评估镇痛效果,以VAS疼痛评分<4分为羟考酮镇痛有效。采用序贯法等比增减方法用药,首例剂量0.1mg/kg,相邻病例的剂量比为1.1。采用概率单位计算法计算羟考酮镇痛ED50及其95%可信区间。记录患者的苏醒时间。结果羟考酮有效组患者16例。羟考酮术后镇痛ED50为0.11mg/kg,95%可信区间为(0.07-0.14)mg/kg。患者中位苏醒时间为12min。结论手术关腹前给予羟考酮术后镇痛的ED50为0.11mg/kg,不影响苏醒。
- 邹志清吴周全陈勇
- 关键词:羟考酮术后镇痛半数有效剂量
- 静脉低剂量氯胺酮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苏醒和疼痛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9年
- 目的观察氯胺酮切皮前给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苏醒和疼痛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LC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研究组在切皮前加用小剂量氯胺酮0.3mg/kg。采用SS和VRS评分评估对苏醒时间和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两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苏醒期躁动、镇痛、镇静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低剂量氯胺酮超前镇痛用于LC术后苏醒快,术后疼痛轻,苏醒期躁动少。
- 邹志清李立吴周全
- 关键词:氯胺酮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镇痛
- 鱼精蛋白给药途径和速度对行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鱼精蛋白给药途径和速度对行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先天性及获得性心脏病患者,根据鱼精蛋白给药途径和给药速度分为4组各6例,A组经中心静脉慢速给药、B组经中心静脉快速给药、C组经左房慢速给药、D组经左房快速给药。体外循环结束后,各组均以1.5倍肝素钠剂量注射鱼精蛋白,注药前后观察平均动脉压(MAP),记录经主动脉输注量,给药后5 min检测活化全血凝固时间(ACT)。结果A、B、C、D组MAP分别下降27.7%、38.5%、19.1%、21.8%,经中心静脉给药与经左房给药、慢速给药与快速给药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四种给药方法中,经中心静脉给药与经左房给药、慢速给药与快速给药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鱼精蛋白不同给药途径结合慢速给药对其所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明显影响。
- 费卫东刘平吴周全邹志清李立恽惠方
- 关键词:体外循环鱼精蛋白用药途径血流动力学
- 心肺转流后鱼精蛋白经左房给药的可行性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心肺转流(CPB)后经左心房给鱼精蛋白的可行性。方法36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按鱼精蛋白给药途径随机分为三组:A组中心静脉给药、B组左房给药、C组主动脉根部给药,每组12例。CPB结束后,三组以1.5倍肝素钠的量注射鱼精蛋白,给药速度1mg·kg-1.min-1。记录鱼精蛋白给药前(T0)和给药后1min(T1)、3min(T2)、5min(T3)、10min(T4)的MAP、CVP、气道阻力(AWR),取右房血5ml检测血栓素B2(TXB2,TXA2稳定代谢产物)和组胺的浓度,在T3时测活化全血凝固时间(ACT)。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A组MAP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低于B、C组(P<0.05或P<0.01);T1~T3时A组CVP、AWR升高,且T2、T3时A组明显高于B、C组(P<0.05);T1时A组TXB2和组胺浓度升高,且持续至T4(P<0.05或P<0.01);B、C组TXB2升高延迟(P<0.05或P<0.01),且相应时点升高的程度小于A组(P<0.05或P<0.01)。结论与经主动脉根部给药一样,经左房给鱼精蛋白也可以明显减轻其对血流动力学和肺通气的影响。
- 刘平吴周全邹志清李立恽惠方
- 关键词:心肺转流鱼精蛋白血栓素B2组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