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君 作品数:32 被引量:204 H指数:10 供职机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中医实践教学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体系构建研究初探 2024年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SCE)是一种用来考察医学生实践技能的评价工具,能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在国内外早期医学课程的应用中获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现将近年来有关(OSCE)在医学课程中的体系构建应用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医学课程评价方法的改革与探索提供有益思路。 赵桂君 宋欣科 孙琦 袁珍 郭玉红 王玲姝 肖飞 李岩关键词:实践教学 针刺足少阳胆经五输穴脑fMRI研究 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采用fMRI观察针刺足少阳胆经五输穴的脑功能区激活情况。方法选取男性健康青年志愿者12名,针刺右侧足少阳胆经五输穴,在静息段与针刺段交替采集fMRI图像,获得数据通过random effect法对数据行组分析,以P<0.05的像素构成统计参数图,即实验任务脑激活区,按Talairach坐标行解剖定位,获得试验任务激活的脑区。结果受试者脑激活区包括左侧眶回(BA11)、双侧顶上小叶(BA7)、右侧颞上回(BA22)。负激活区包括右侧舌回(BA18)、右侧扣带回(BA24)、双侧顶上小叶(BA7)、右侧颞下回(BA20)。结论针刺足少阳胆经五输穴可影响边缘系统、听觉系统、语言、记忆等。针灸叠加针刺引起对应的脑功能区变化是大脑传导通路重新整合与分配的结果。 李晓陵 于国强 王丰 徐英杰 张秦宏 赵桂君 俆佐宇 岳金换 张帆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针刺 经络 五输穴 足少阳胆经 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观察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影响。方法:运用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出血,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CT检测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疗效判定指标,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与西药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28天后,体感诱发电位(SEP)总体异常率明显降低,CT检测血肿量明显减少,且头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头针组亦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提示头穴透刺可纠正急性脑出血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异常,促进血肿吸收,提高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改善皮层功能区之间的协调和代偿机能,从而改善其神经功能。 赵桂君 李岩 陈伊 王玲姝关键词:头穴 透刺 脑出血 体感诱发电位 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索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方法。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针刺法治疗,对照组用药物疗法。同时,应用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表、主要症状观察(MS)评分表,观察中医证候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HDS、NFD、MS评分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HDS、NFD、MS评分差值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腰膝酸软、倦怠思卧、表情呆板、思维迟钝、小便失禁等临床症状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确切疗效。 李岩 赵桂君 赵军 徐文源 于春雷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针刺治疗 针刺疗法配合益智饮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配合益智饮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共观察6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针药组给予针刺疗法配合益智饮治疗,西药组给予吡拉西坦(脑复康)片口服,每次0.8 g,每天3次,疗程为1个月。结果:针药组临床痊愈1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100%;西药组临床痊愈15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针药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结论:针刺配合益智饮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较好。 李明妍 李岩 赵桂君关键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针刺疗法 针刺百会、神门穴对原发性癫痫患者血清垂体泌乳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以针灸理论为指导,观察针刺对原发性癫痫患者血清垂体泌乳素的影响。方法:将90例原发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和针药组,每组30例。针刺组以百会、神门为主穴针刺,西药组常规服用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缓释片(德巴金),针药组在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癫痫患者血清垂体泌乳素(PRL)水平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针刺组和西药组PR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PRL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PRL水平的组间比较显示,针药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百会、神门穴可影响原发性癫痫患者血清垂体泌乳素水平并能有效改善癫痫患者的临床症状。 肖飞 谢春郁 刘鹏 赵桂君关键词:原发性癫痫 内分泌系统 针灸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及特点研究 2024年 对针灸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本院针对治疗腰椎盘突出的病人进行了研究分析。从众多就诊患者中,随机挑选了88人纳入此次研究,并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将他们划分成两个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各自包括44名病患。实验组接受了电针治疗的方案,而对照组则持续进行传统的针灸疗法。通过对比这两种方法的治疗成果来评估其疗效差异。结果 在治疗开始前,对两组患者的VAS和PPI评分进行了记录,结果显示起始时双方的得分相近,统计学上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尽管两组患者均显示出改善迹象,但实验组在评分上的改善幅度超过了对照组,这一差异在统计上是显著的(p<0.05)。具体来看,接受传统针灸的对照组有效率达到了72.73%,而采用电针治疗的实验组的有效率则高达88.64%。由此可见,实验组在治疗效果上占有明显优势,p<0.05。治疗前统计两组血清IL-6、TNF-α含量、血浆血栓素B2含量,发现两组得出数据差异并不明显,p>0.05。治疗后实验组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实验组的病人均未出现任何负面反应。结论 采用针灸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疾病,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浆血栓素 B2,缓解患者腰腿疼痛等都有较佳的疗效。而电针的出现,则为腰间盘突出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赵志国 赵桂君关键词:针灸 电针 腰间盘突出 基于fMRI技术对针刺作用机制的研究展望 被引量:23 2014年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对传统医学针刺作用机制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并探讨未来应用前景。通过fMRI对穴位特异性、针刺机制、针刺效应观察等几方面的文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针刺腧穴与脑结构具有区域特异性;针刺效应是通过多个脑功能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针刺效果与脑内部分区域的功能变化有相关性。因此,fMRI技术是研究针刺作用机制的一个有效方法,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证实。 刘力 李晓陵 王丰 赵桂君 曹丹娜关键词:针刺 腧穴 功能磁共振成像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帕金森病患者脑活动的改变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脑活动局部一致性的改变。方法收集该院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30例及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Philips Achieva 3.0T TX多源发射MR成像设备,对健康志愿者和PD患者均行T1WI、T2WI、FLAIR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扫描。经T1WI、T2WI、FLAIR发现异常影像学表现的受试者排除本研究。将采集的原始数据利用SPM5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工具包软件进行处理。局部一致性分析在REST软件上计算并获得脑活动局部一致性(ReHo)图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组ReHo值增高的脑区为右侧中央前回、右侧舌回、左侧枕中回、双侧楔前叶;ReHo值减低的脑区为右侧额中回、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左侧嗅皮层、右侧海马旁回、右侧距状皮层、左侧角回。结论 PD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存在异常的脑部神经活动,这些异常的脑部神经活动可能和PD认知和行为功能障碍相关。 王丰 李晓陵 曹丹娜 范越 曲冰 赵桂君 徐佐宇 张帆关键词:帕金森病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原络通经针刺法对中老年男性尿频症的影响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原络通经针刺法对中老年男性尿频症的影响。方法运用随机分类方法将60例尿频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以口服常用的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原络通经针刺法(选穴:太溪、大钟、京骨及飞扬等为主要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疗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PV)与残余尿量(RUV)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70.00%)(P<0.05);治疗组治疗后IPSS评分、RUV及PV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原络通经针刺法可以显著改善尿频患者的症状,疗效明显。 李晓陵 刘晓慧 赵桂君 李艳 曹丹娜 李昂 徐英杰 梁军 张贺关键词:原络通经针法 尿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