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晶
- 作品数:18 被引量:143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安石油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宁夏高等学校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学生工作坊促进大班教学的实效性研究被引量:13
- 2014年
- 本文针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班级人数多、课时少的现状,创新工作坊教学,并用教育实验的方法进行实效性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工作坊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加强了学生的体验与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了教学目标,提升了教学实效性。
- 肖琼魏晓言董建红赵晶
- 关键词:大班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
- 基于足迹家族的青海省资源环境压力定量评估被引量:13
- 2016年
- 为了系统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基于足迹家族构建了资源环境压力评价体系,对青海省的生态足迹、碳足迹、水足迹及资源环境压力作了测评.结果表明:1990—2013年,青海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32 hm^2增为3.32 hm^2,人均生物承载力由2.33 hm^2降至2.07 hm^2,2006年后出现生态赤字且不断增高,但1990年以来始终存在生物质盈余;人均碳足迹由5.82 t增至15.85 t,目前已超过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7.93倍;人均水足迹从967.67m3降低到732.05 m3.1990年以来生态压力一直较低(Ⅰ_b),温室气体(GHG)排放压力由较低(Ⅰ_b)升高到中上(Ⅱ_b),水资源压力很低(Ⅰ_a),资源环境压力由很低(Ⅰ_a)升高为较低(Ⅰ_b).生态压力和水资源压力对资源环境压力的贡献率逐渐降低,GHG排放压力的影响明显增大.资源环境压力的空间差异较大,2013年西宁市很高(Ⅲ_b)、海东市中上(Ⅱ_b)、海西州中下(Ⅱ_a),其他各市州很低(Ⅰ_a),主要压力源也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今后发展中,各市州应采取差异化减压策略.
- 马彩虹赵晶
- 关键词:生态足迹碳足迹水足迹资源环境压力
- 广西壮族自治区碳足迹动态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利用IPCC方法测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能源活动和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和植被固碳量,并进行了碳足迹等级评估.结果表明,1996—2012年,广西碳足迹逐年增加,从-3298.32万t上升到24859.66万t,提高了853.71%.其中,能源碳足迹提高了432.91%,水泥碳足迹提高了372.60%,植被固碳提高了44.77%.能源消费的碳足迹占总足迹的88.95%-91.53%,水泥仅占8.47%-11.05%.人均、单位面积碳足迹和碳排放指数增幅较高,分别达749.88%,830.60%,769.42%,碳足迹等级从碳汇变为中等,跨越4个亚级.可见,1996年以来,广西的碳足迹增速很快,其能源和水泥的碳足迹增幅远大于植被固碳的增速;碳足迹增高主要是由化石能源燃烧引起的;植被固碳能力相对较强,可中和该区1/3以上的碳足迹,但其增幅有限,所以应重视植被的保育;碳足迹等级增幅较大,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如不考虑植被固碳,以2012年为例,按碳排放指数由大到小的顺序,广西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第14位,属于中等.
- 赵晶马彩虹程世娇
- 关键词:碳足迹气候变化
- 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与提升策略研究
- 为了更好地进行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统计数据,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为:推行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推进生态修复工程,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水资源科学调配,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 赵先贵赵晶李寒
- 关键词:经济带生态文明路径规划战略管理
- 文献传递
- 基于IPCC方法的湖南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及动态分析被引量:14
- 2015年
- 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决策参考,基于IPCC和中国《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核算了1995~2011年湖南省温室气体排放,并对其动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湖南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594.7Mt CO2e,主要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排放量分别为471.3、100.8和22.6 Mt CO2e,占排放总量的比例依次为79.25%、16.95%和3.79%。能源消费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2011年的排放量达421.5 Mt CO2e,占排放总量的70.87%。林业呈现为碳汇效应,2011年的值为18.2 Mt CO2e,消解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06%。研究时段内温室气体从241.7 Mt CO2e增长为594.7 Mt CO2e,年均增长率达9.12%,可分为3个阶段,其中,1995~1999年波动降低,1999~2003年缓慢上升,2003~2011年快速增长,变化率依次为-3.32%、4.69%和17.37%。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万元GDP温室气体排放量由10.64tCO2e/万元减少到2.93tCO2e/万元,年均减少7.75%,但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由3.65tCO2e增加到8.07tCO2e,年均增长5.08%,减排压力较大。
- 马彩虹赵晶谭晨晨
- 关键词:气候变化温室气体IPCC
- 基于足迹家族的宁夏资源环境压力评估及时空差异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基于生态足迹、碳足迹和水足迹的足迹家族模式,构建了资源环境压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宁夏为研究区,探究人类活动对区域资源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13年宁夏的人均生物质足迹由0.61 hm2增至0.66 hm2,人均水足迹由984.85 m3增至1520.59 m3,人均碳足迹由4.55 t增至27.53 t(扩大了6.05倍),资源环境压力指数由0.45增大到0.89,从中下(Ⅱa)等级升为很高(Ⅲb)等级,人地关系日益严峻.研究初期,资源环境的压力主要来自于生态压力,后期逐渐转为以温室气体排放压力和水资源压力为主.空间上,资源环境压力存在较大差异,2013年银川市、石嘴山市和固原市的资源环境压力处于很高等级(Ⅲb),吴忠市和中卫市处于中上等级(Ⅱb).其中,银川市的主要压力来自温室气体排放压力和生态压力,石嘴山市主要来自温室气体排放压力,固原市主要来自水资源压力和生态压力,吴忠市和中卫市的三大压力所占份额相当.提高生物资源供应能力、降低水资源压力,加快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能力,是宁夏生态文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 马彩虹赵晶赵先贵
- 关键词:生态足迹水足迹碳足迹资源环境压力
- 基于足迹家族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与环境压力评价被引量:7
- 2016年
- 研究目的:评估广西资源与环境的压力,为该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基于足迹家族中的生态足迹、碳足迹和水足迹,构建由生态压力、GHG(温室气体)排放和水资源压力构成的资源环境压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1)广西的生态压力从1990年的中上(Ⅱb)升为2013年的很高(Ⅲb)。2013年防城港和百色的生态压力为中上(Ⅱb),柳州、梧州、来宾和崇左较高(Ⅲa),南宁、桂林、柳州和北海等其余8市很高(Ⅲb)。(2)1990年以来广西的GHG排放等级较低(Ⅰb)。2013年北海的GHG排放为中上(Ⅱb),贵港和玉林为中下(Ⅱa),河池和梧州为很低(Ⅰa),柳州、防城港、南宁和桂林等其余9市较低(Ⅰb)。(3)1990年以来广西的水资源压力很低(Ⅰa)。2013年北海的水资源压力为中下(Ⅱa),南宁、玉林和贵港较低(Ⅰb),其余地区很低(Ⅰa)。(4)1990—2013年广西的资源环境压力由较低(Ⅰb)上升为中下(Ⅱa)。2013年北海和贵港的资源环境压力为中上(Ⅱb),玉林、南宁、钦州和柳州为中下(Ⅱa),桂林、百色和防城港等其余8市较低(Ⅰb)。研究结论:广西的资源环境压力主要归因于较高的生态压力。GHG排放等级虽不高,但其指数增高的势头不容忽视。
- 赵先贵赵晶马彩虹肖玲申烨红
- 关键词:土地生态资源环境压力生态文明建设
- 大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探微被引量:7
- 2014年
-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优势,然而在大班教学下,学生参与机会少、体验浅、主动性不足。本研究以学生工作坊为平台,将大班学生化整为零,并通过学生工作坊将课堂内外联系起来,突破了教学的时空观,突显了教学的双主体作用,加强了学生的体验与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益探索。
- 肖琼董建红赵晶魏晓言郑林科
- 关键词:大班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工作坊双主体性
- 基于足迹家族的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被引量:10
- 2016年
- 改进了足迹家族法并应用于甘肃省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结果表明:1990—2013年甘肃省生态压力处于中等水平,温室气体(GHG)排放由较低升至中等,水资源压力较高;生态文明建设为中等水平。空间上,生态压力较高的有兰州、白银、嘉峪关,较低的有酒泉、陇南、庆阳、张掖、甘南,其余地区为中等水平;GHG排放较高的是金昌、嘉峪关、兰州,中等的是酒泉、白银和张掖,其余地区较低(临夏为碳汇);水资源压力较低的是甘南、临夏和陇南,中等的是张掖和酒泉,其他9市压力较高;生态文明水平较高的有甘南、临夏、陇南和张掖,较低的是白银、金昌、兰州和嘉峪关,其余地区中等。
- 赵先贵赵晶马彩虹肖玲李爱英
- 关键词:生态足迹碳足迹水足迹生态文明
- 西北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差异分析及地域类型划分被引量:11
- 2016年
- 采用IPCC方法,对西北地区能源消费的碳排放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并对碳排放地域类型作了划分。结果表明:1990—2013年,西北地区碳排放总量由1.91×108t增长至12.03×108t,碳排放强度由18.40t/万元降为9.87t/万元,碳排放压力从很低等级(Ⅰa)升为中上等级(Ⅱb)。碳排放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碳排放总量呈现出以关天城市群、河西走廊城市群、银川平原城市群为主核和以天山北坡城市群为副核的主—副核模式,碳排放强度由西北向东南降低,碳排放压力以第二亚欧大陆桥轴线城市带、银川平原城市群以及陕北能源基地为较高区域。依据碳排放总量、强度和压力,划分出了高高高型(乌鲁木齐、昌吉、兰州、银川、石嘴山、吴忠、延安、榆林、渭南)、高高低型(阿克苏)、高低高型(西安、宝鸡和咸阳)、低高高型(哈密、西宁、海西、嘉峪关和金昌)、低高低型(吐鲁番、巴音郭楞、白银、平凉、临夏和固原)、低低高型(克拉玛依和铜川)、低低低型(伊犁、塔城、黄南、玉树等25个市州)等7类碳排放地域类型,并对不同类型区的碳减排策略作了初步探讨。
- 马彩虹邹淑燕赵晶文琦米文宝
- 关键词:能源消费气候变化碳排放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