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文胜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利川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关节
  • 2篇膝骨
  • 2篇膝骨关节
  • 2篇膝骨关节炎
  • 2篇疗效
  • 2篇骨关节
  • 2篇骨关节炎
  • 2篇骨折
  • 2篇关节炎
  • 1篇导板
  • 1篇压缩骨折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远端
  • 1篇早期疗效
  • 1篇早期疗效观察
  • 1篇韧带
  • 1篇手术
  • 1篇锁定钢板
  • 1篇锁骨

机构

  • 5篇利川市人民医...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赵文胜
  • 3篇陈琦
  • 1篇康莉
  • 1篇向贤慧

传媒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杯上杯”技术治疗PaproskyⅢ型髋臼缺损的早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评估“杯上杯”技术(去除钛环的钽金属翻修臼杯作为加强块)治疗PaproskyⅢ型髋臼缺损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湖北省利川市人民医院骨一科行全髋关节翻修术,同时采用“杯上杯”技术治疗PaproskyⅢ型髋臼缺损的18例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32~61岁,平均46.4岁。缺损原因退变14例,摔伤4例。单纯髋臼假体松动16例,髋臼假体松动伴脱位2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双下肢短缩程度以及患者术前和术后1、12个月VAS评分、Harris评分。利用骨盆正位X线片评估假体位置、有无假体松动、骨溶解情况,采用Harris量表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随访时间36~108个月,平均61.2个月。手术时间(152.5±20.3)min,术中失血量(782.5±156.9)mL,术后12个月VAS评分为(2.6±0.7)分,Harris评分为(87.3±12.1)分。患者均未出现感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结论“杯上杯”技术在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PaproskyⅢ型髋臼缺损患者中,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
吴晓宇洪艳华程楷邓辉赵文胜陈琦
关键词:髋臼缺损髋关节翻修
标杆型3D打印导板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标杆型3D打印导板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1月利川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51例,男性16例,女性35例;年龄55~86岁,平均75.0岁。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导板组(26例)和传统组(25例),导板组男性9例,女性17例;年龄57~86,平均75.3岁;骨密度值-3.17~-2.51SD;传统组男性7例,女性18例;年龄55~83,平均74.7岁;骨密度值-3.20~-2.50SD。导板组术前通过对CT和MRI数据融合,构建伤椎3D数字模型,设计制作个性化标杆型3D打印经皮穿刺导板,术中依靠导板辅助完成穿刺骨水泥注入手术。传统组采取常规X线透视穿刺完成骨水泥注入手术。术后两组患者均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分别评估术前、术后1d及7d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术前、术后1个月伤椎压缩比率,测量导板组术中穿刺针在椎弓根前后位及侧位透视像的位置精确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前病椎定位、术中操作)、透视次数(术前病椎定位、术中操作),记录骨水泥渗漏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VAS、ODI及伤椎压缩比率,术后1d及7d均较术前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术中透视像的测量评价,导板组穿刺针在前后位像上位于安全位置的为25/26(精确度96%),在侧位像上位于安全位置的为23/26(精确度88%)。导板组手术时间术前定位(3.23±0.73)min、术中操作(35.13±1.57)min,透视次数术前定位(2.31±0.43)次、术中透视(12.17±1.83)次均优于传统组(5.17±1.37)min、(46.72±1.72)min,(4.26±1.25)次、(16.57±2.52)次,P<0.05;术后1d及7d,两组患者VAS、ODI较术前均有下降,导板组VAS术后1d(2.17±1.13)分、术后7d(1.76±0.68)分,术前(6.21±1.73)分;ODI术后1d(17.80±3.23)%、术后7d(9.63±2.73)%,术前(43.65±4.37)%,传统组VAS术后1d(3.35±0.93)分、术后7d(1.58±0.73)分,术前(6.35±1.51)分;ODI
吴晓宇赵文胜陈琦程楷康莉向贤慧
关键词:椎体压缩骨折骨质疏松3D打印经皮椎体成形术
不同麻醉方式下关节镜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局麻和椎管内麻醉对于关节镜手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87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镜手术,对照组手术前给予椎管内麻醉,观察组手术前给予局部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术中术后的疼痛VAS评分、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尿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V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局麻和椎管内麻醉均可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治疗膝骨关节炎,需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和手术所需时间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赵文胜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手术椎管内麻醉
膝骨关节炎中骨性力线改变的影像学及临床研究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分析膝骨关节炎中骨性力线的改变与影像学及患者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影像归档与收集系统收集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关节科拟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于负重位下肢全长片上测量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利用数学模型计算除外软骨因素后下肢骨性髋膝踝角(hip knee ankle,HKA)。根据骨性HKA角将患者分为两组,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间年龄、Kellgren-Lawrence(KL)分级、病程、髋膝踝角、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指标。结果收集患者资料共30例,36膝。骨性HKA角≤174.4°,患者平均年龄为64.33岁,患病时间平均为11.83年,BMI平均为27.22 kg/m^2,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平均为81.67分。骨性HKA角>174.4°,患者平均年龄为59.33岁,患病时间平均为5.67年,BMI平均为27.84 kg/m^2。VAS评分平均为70.83分。两组患者年龄、患病时间、内外侧关节间隙、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内外侧关节间隙差值、比值、胫骨平台横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HKA角与患者年龄、患病时间、内侧关节间隙、外侧关节间隙、VAS评分明显相关(P<0.05);与关节间隙差值、胫骨平台横径、BMI相关性不明显(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中生物力学改变和不均匀沉降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作为独立因素存在。膝关节不均匀沉降引起的骨性HKA角减少,是引起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一种重要因素,与关节软骨的退变、丢失共同引起和加重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甘浩然程楷赵文胜陈琦吴晓宇
关键词:骨关节炎下肢力线膝内翻影像学
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喙锁韧带重建治疗锁骨远端Neer Ⅱb型骨折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喙锁韧带重建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b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锁骨远端NeerⅡb型骨折患者40例,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A组(n=20)与B组(n=20)。A组患者采取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B组患者则采取锁骨钩钢板固定术治疗。术后第1、3、6个月随访,摄X线片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物位置,评估肩关节功能,末次随访时测量内固定取出术后的喙锁间距。结果术后第1、3、6个月,A组患者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中功能与活动度高于B组(P <0. 05);骨折愈合时间少于B组(P <0. 05)。A组末次随访时喙锁间距、各时间点肌力与B组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锁骨远端NeerⅡb型骨折采取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喙锁韧带重建能有效固定锁骨远端,患者活动受限度低,并发症少。
赵文胜
关键词:锁骨骨折喙锁韧带锁定钢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