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伟
- 作品数:20 被引量:77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省妇幼保健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4073对夫妻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传染病感染指标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了解孕前夫妻双方乙型肝炎病毒(HBV)、梅毒(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状况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率,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夫妻间的相互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保障夫妻双方和婴儿健康。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2014年在河北省妇幼保健中心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夫娄4073对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HBV、TP、HIV、ALT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8146例研究对象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检出率为3.44%(280/8146),TP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TP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均阳性检出率为0.34%(28/8146),抗HIV1/2阳性检出率为0,ALT异常检出率为4.82%(393/8146)。男性HBsAg阳性、ALT异常检出率大于女性(P〈0.05)。168例HBsAg阳性男性中,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均阳性115例,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HBcAb均阳性23例,其他30例;其配偶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HBeAg、HBeAb、HBcAb均阴性34例。112例HBsAg阳性女性中,HBsAg、HBeAb、HBcAb均阳性75例,ttBsAg、HBeAg、HBcAb均阳性16例,其他21例;其配偶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均阴性13例。28例RPR和TPPA均阳性中,夫妻双方RPR和TPPA均阳性者9对。236例ALT异常男性中,HBsAg、HBeAg、HBcAb均阳性14例;157例ALT异常女性中,HBsAg、HBeAg、HBcAb均阳性7例。≥40岁HBSAg阳性检出率大于20~29岁、30~39岁(P〈0.05);30~39岁ALT异常检出率大于20-29岁(P〈0.05)。2014年HBSAg阳性检出率小于2012年、2013年(P〈0.05);2014年ALT异常检出率小于2012年(P〈0.05)。结论HBV、TP在河北省备孕夫妻中均有一定的感染率,A坍异常也有相当的检出率,应对检出患者进行优生优育指导,以有效阻止HBV、TP、
- 赵庆伟马书军张凌薇刘云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 石家庄市区省直幼儿园单纯性肥胖儿童全血氨基酸水平调查分析
- 2018年
- 目的研究石家庄市区省直幼儿园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及单纯性肥胖儿童全血11种氨基酸水平,探讨全血氨基酸水平与儿童肥胖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省直幼儿园全体3~6岁3516例儿童进行体检,随机选出54名单纯性肥胖儿童做为观察组,按照一比一配对原则选出54名正常体重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串联质谱法对以上儿童进行全血氨基酸测定,利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全血氨基酸水平与对照组存在差异,其中丙氨酸(ALa)、缬氨酸(Val)、鸟氨酸(Orn)、亮氨酸(Leu)、蛋氨酸(Met)、苯丙氨酸(Phe)和酪氨酸(Ty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氨酸(Gly)、精氨酸(A rg)、瓜氨酸(Cit)、脯氨酸(Pro),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多数全血氨基酸水平高于正常体重儿童,动态监测血氨基酸水平,可以为临床医生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进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 马书军闫承生赵庆伟裴菊英王立宁刘云赵志娜
- 关键词:儿童单纯性肥胖串联质谱氨基酸
- 幼儿园单纯性肥胖儿童全血肉碱水平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石家庄市区省直幼儿园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及单纯性肥胖儿童全血31种肉碱水平,探讨全血肉碱水平与儿童肥胖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省直幼儿园全体3~6岁3516例儿童进行体检,随机选出54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做为观察组,按照1∶1配对原则选出54名正常体重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串联质谱法对以上儿童进行全血肉碱测定,利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全血肉碱水平存在不平衡,其中血游离肉碱(CO)、乙酰肉碱(C2)、丙酰肉碱(C3)、3-羟基异戊酰肉碱(C5-OH)、异戊酰肉碱(C5)、异戊烯酰肉碱(C5:1)、辛烯酰肉碱(C8:1)、葵二烯酰肉碱(C10:2)、3-羟基-十四碳酰肉碱(C14OH)、十六碳酰肉碱(C16)、十六碳烯酰肉碱(C16:1)、18碳烯酰肉碱(C18:1)、18碳二烯酰肉碱(C18: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二酰肉碱(C3DC)、丁酰肉碱(C4)、戊二酰肉碱(C5DC)、已酰肉碱(C6)、已二酰肉碱(C6DC)、辛酰肉碱(C8)、葵酰肉碱(C10)、葵烯酰肉碱(C10:2)、十二碳酰肉碱(C12)、十二碳烯酰肉碱(C12:1)、十四碳酰肉碱(C14)、十四碳烯酰肉碱(C14:1)、十四碳二烯酰肉碱(C14:2)、3-羟基-十六碳酰肉碱(C16OH)、3-羟基-十六碳烯酰肉碱(C16:1 OH)、18碳酰肉碱(C18)、3-羟基-十八碳酰肉碱(C18OH)、3-羟基-十八碳烯酰肉碱(C18:1 OH),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多种全血肉碱水平高于正常体重儿童,动态监测肥胖儿童血肉碱水平,可以为临床医生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进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 赵庆伟闫承生马书军裴菊英王立宁刘云马东云
- 关键词:儿童单纯性肥胖串联质谱肉碱
- 河北省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1
- 2010年
- 马书军赵庆伟王立宁邸文治
-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新生儿
- 河北省CH患儿治疗状况调查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了解河北省2000~2008年确诊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患儿的治疗状况,总结河北省在CH患儿治疗方面的经验和不足,促进CH患儿的治疗工作。方法:采用查阅病历与上门访视或电话随访的方式对河北省2000年1月~2008年9月确诊的615例CH患儿的治疗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共确诊CH患儿615例,其中男婴300例,女婴315例,到2008年9月底治愈99例,继续治疗378例,治疗一段时间放弃治疗48例,确诊后即放弃治疗74例,并发其他疾病死亡6例,失访10例。结论:河北省CH患儿的治疗率为77.6%,仍有一部分患儿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大力提高治疗率,使CH患儿的智力和体格发育达到正常标准,减少残疾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
- 马书军赵庆伟张英奎杨金芳何向桦
- 关键词: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治疗率
- 乙肝疫苗或/和联合应用HBIG阻断配偶间HBV感染的研究
- 马书军张英奎赵庆伟李贵霞张立国沙翠等
- 该研究探讨配偶间乙肝病毒免疫阻断的科学有效的方法,率先提出乙肝疫苗与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以阻断配偶间乙肝病毒的感染。研究表明:在单纯接种乙肝疫苗或与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注射,能使大多数人产生乙肝表...
- 关键词:
- 关键词: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疫苗
- 阴道分泌物解脲支原体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了解本地区解脲支原体(UU)所致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探讨其危险因素,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妇女的生殖健康。方法:2005年1~11月到我单位妇科门诊就诊的有自觉症状的妇女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组:<20岁组、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51岁组,并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解脲支原体培养。结果:916例中检出UU阳性者217例,检出率23.68%。UU感染的病例中以21~30岁组最多,检出率30.39%(138/454),占全部检出的63.59%(138/217),检出率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配偶或其本人有婚外性行为者,UU检出率显著高于无婚外性行为者(P<0.05)。未避孕者或采用其他方式避孕者UU检出率显著高于避孕套避孕者(P<0.05)。结论:UU是生殖道感染较为常见的病原体,以年轻性活跃期、有婚外性行为或未婚多性伴、未采用安全套避孕者感染率为高。
- 张英奎马书军赵庆伟马东云
- 关键词: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感染
- 2000—2008年河北省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分析河北省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筛查状况、PKU发病率及治疗情况,总结经验,促进新生儿筛查工作。方法以2000年1月—2008年9月在河北省11所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新筛中心)进行PKU筛查的218万例新生儿作为分析对象,在出生后72 h采足跟血,分别采用细菌抑制法(B IA)、荧光法、定量酶法测定血苯丙氨酸(phe)水平。结果 218万例新生儿中,确诊PKU 249例,发病率为1∶8 757,其中男婴145例,女婴104例,男女之比约为1.39∶1,各年度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市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的138例PKU患儿接受正规治疗,治疗率为55.4%。结论河北省是PKU高发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PKU的重要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大力提高治疗率,使PKU患儿的智力和体格发育达到正常标准,减少残疾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
- 马书军赵庆伟崔炳元闫承生钱立杰
- 关键词:苯丙酮尿症发病率治疗率
- 乙肝疫苗单用或与HBIG联用阻断配偶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有效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在配偶间传播的免疫方案。方法随机抽取全省13个市县在婚前医学检查中筛查出HBsAg阳性、HBeAg阳性且肝功能正常的255例携带者的配偶为研究对象,其肝功能正常且乙肝血清标志物均阴性。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3组:联合免疫组、单纯乙肝疫苗免疫组和对照组,对各组采取不同的免疫方案,12个月后分别检测研究对象的肝功能和乙肝血清标志物,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2个月后,联合免疫组和单纯乙肝疫苗免疫组HBsA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1),联合免疫组与单纯乙肝疫苗免疫组HBsAb阳性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HBsAb阳性率及HBsAg阳性率男、女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除联合免疫组外,单纯乙肝疫苗免疫组和对照组的HBsAg阳性率城乡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农村被检者HBsAg阳性率高于城市。结论全程单纯接种乙肝疫苗或与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注射能使大多数人产生乙肝表面抗体(HBsAb),可有效阻断HBV在配偶间的传播。HBIG在保护那些在完成免疫全程前已结婚或婚前短时间同居的配偶时起到了关键作用。
- 马书军张英奎赵庆伟沙翠
- 1306例妇女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及危险因素调查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调查本地区妇女生殖道感染疾病及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保障妇女的生殖健康。方法以2005年1月到2005年10月在河北省妇幼保健中心妇科门诊进行体检年龄18~60岁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成四组:≤20岁组、21~30岁组、31~40岁组、≥41岁组。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生殖道疾病感染率为29.71%,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细菌性阴道炎(BV)感染率20.9%;解脲支原体(UU)感染率10.79%;念珠菌(GC)感染率7.41%;阴道毛滴虫病(TV)感染率5.35%;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率2.37%;淋病奈瑟菌(NG)感染率0%。同时感染两种病原体及以上的225例,占所有感染人数的65.72%(225388)。结论在妇科感染中,感染率前3位的是:BV、UU、GC。其中年龄在21~30岁、经济收入低下、无业、多次流产、有婚外性行为、性交中未使用避孕套是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
- 马书军赵庆伟张英奎刘勇
- 关键词:妇女生殖道感染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