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锦升

作品数:222 被引量:3,393H指数:34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6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4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1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93篇土壤
  • 50篇杉木
  • 48篇红壤
  • 36篇人工林
  • 34篇有机碳
  • 33篇亚热带
  • 23篇植被
  • 22篇马尾松
  • 21篇植被恢复
  • 21篇土壤呼吸
  • 20篇土壤有机
  • 18篇养分
  • 18篇杉木人工林
  • 17篇生态系统
  • 17篇水土
  • 17篇中亚热带
  • 16篇生态恢复
  • 16篇土壤有机碳
  • 14篇侵蚀红壤
  • 13篇凋落

机构

  • 161篇福建师范大学
  • 73篇福建农林大学
  • 44篇福建省湿润亚...
  • 11篇福建林学院
  • 11篇教育部
  • 7篇北京林业大学
  • 7篇厦门大学
  • 4篇福建省林业科...
  • 4篇南昌工程学院
  • 3篇闽江学院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学研究院
  • 1篇福建省林业厅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福建林业职业...

作者

  • 222篇谢锦升
  • 161篇杨玉盛
  • 106篇陈光水
  • 52篇杨智杰
  • 46篇吕茂奎
  • 25篇郭剑芬
  • 23篇刘小飞
  • 22篇何宗明
  • 21篇曾宏达
  • 19篇胥超
  • 17篇钟小剑
  • 16篇林伟盛
  • 16篇高人
  • 16篇黄荣珍
  • 13篇李晓杰
  • 12篇陈仕东
  • 12篇熊德成
  • 10篇陈银秀
  • 9篇江军
  • 9篇蔡丽平

传媒

  • 37篇生态学报
  • 27篇亚热带资源与...
  • 14篇水土保持学报
  • 9篇林业科学
  • 9篇应用生态学报
  • 8篇植物生态学报
  • 7篇土壤学报
  • 6篇福建水土保持
  • 5篇水土保持通报
  • 5篇福建林学院学...
  • 5篇中国水土保持...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浙江林学院学...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地理科学
  • 2篇地理学报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 5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1篇2019
  • 9篇2018
  • 10篇2017
  • 14篇2016
  • 8篇2015
  • 11篇2014
  • 7篇2013
  • 11篇2012
  • 5篇2011
  • 9篇2010
  • 9篇2009
  • 10篇2008
  • 8篇2007
  • 9篇2006
  • 12篇2005
2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培养温度下严重侵蚀红壤的有机碳矿化特征被引量:16
2016年
研究侵蚀土壤有机质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Q10)对深入认识水土流失地区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严重侵蚀区的裸露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培养温度(10℃、20℃和30℃)下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的变化,探讨了温度对严重侵蚀红壤有机碳矿化特征的影响及其Q10。结果表明:温度对严重侵蚀红壤有机碳矿化具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矿化率越高;培养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与MBC显著正相关,与DOC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微生物生物量和可利用碳含量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尽管严重侵蚀红壤有机碳含量仅为1.54 g·kg–1,但培养180天的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率高达22.2%–33.3%,表明侵蚀红壤有机碳容易被矿化。严重侵蚀红壤在10–20℃时的Q10值为1.41,20–30℃时Q10值下降到1.06,土壤有机碳质量低是导致Q10值较低的重要原因,而严重侵蚀区的红壤长期裸露使微生物对高温产生适应性是高温时Q10值接近1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未来气候变暖的趋势下,恢复植被覆盖对减少严重侵蚀红壤有机碳矿化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邱曦吕茂奎黄锦学李伟赵本嘉张浩王恩熙谢锦升
关键词:温度敏感性土壤有机碳
杉木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研究杉木人工林“森林水库”库客的分布和特征。以期加深对“森林水库”理水机理的认识.以裸露地为对照,以福建省杉木人工林地上的“绿色水库”和地下的“土壤水库”为研宛对象,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的“库容量”在不同生长阶段分别为幼树阶段0.35mm、0.23mm、0.09mm,速生阶段1.05mm、0.11mm、0.56mm,干材阶段1.67mm、0.42mm、0.82mm,成熟阶段0.51mm、0.83ram、1.25mm.地下“土壤水库”0-40cm的总库客平均为201.23mm,占整个林分总库容量的98%以上,而裸露地为149.56mm,比杉木人工林的小25.6%.维护、改善“土壤水库”的运行和使用,对于“森林水库”功能的充分发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黄荣珍罗绍华岳永杰谢锦升李凤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土壤水库库容量
林木根呼吸及测定方法进展被引量:35
2004年
森林土壤呼吸的近 2 / 3是由林木根呼吸产生的 ,林木根呼吸对估计森林C吸存及构建森林生态系统碳动态模型有重要意义 ,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林木根呼吸包括生长呼吸和维持呼吸 ,不同森林生态系统林木根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大多在 4 0 %~ 6 0 %范围内 ,林木根呼吸在生长季节较高而休眠季节较低。测定林木根呼吸的主要方法有排除根法、离体根法、同位素法和原位PVC管气室法 ,前两者相对简单、成本低 ,常用于森林生态系统中 ;同位素法可原位测定根呼吸 ,对土壤干扰较小 ,但不易操作 ,且成本高。根呼吸受土壤温度、根直径大小、根组织N浓度、环境CO2 浓度、土壤湿度、养分有效性等因素的影响。今后的研究应集中在以下方面 :1)探讨和比较不同条件下测定根呼吸组成 (生长呼吸、维持呼吸 )的最合适方法 ;2 )加大在野外条件下使用有效方法分离根呼吸和根际微生物呼吸的力度 ;3)对森林生态系统根呼吸动态进行长期的定位研究 ;4 )进一步加强研究不同气候带 ,不同森林类型林木根呼吸 ,并将研究尺度从气室扩大到区域或全球水平 ;5 )加强林木根呼吸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机制的研究 ;6 )对林木根呼吸进行多学科合作研究将为全球C循环做出新的贡献。
杨玉盛董彬谢锦升陈光水李灵刘东霞李震
关键词:土壤呼吸林木根呼吸生态系统
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库蓄水特性研究被引量:22
2005年
研究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库的蓄水特性,以期加深对森林土壤水库削洪补枯机理的认识。以裸露地为对照,木荷林地、杉木林地和封山育林地为研究对象,对它们土壤水库的蓄水功能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荷林地、杉木林地、封山育林地和对照土壤水库的年均蓄水量分别为381.1,368.7,336.9和243.6mm,分别占各自总库容的75.62%,78.18%,74.62%和59.57%。不同季节中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库的月均蓄水量大小顺序均为多雨期>雨量中等期>少雨期,木荷林地、杉木林地和封山育林地土壤水库多雨期的月均蓄水量分别比对照的多124.8,121.9和85.0mm,少雨期的月均蓄水量也分别比对照的多141.0,129.2和91.0mm。
黄荣珍杨玉盛张金池谢锦升王维明
关键词:林地类型土壤水库库容
水分对武夷山草甸土壤有机碳激发效应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水分是影响土壤有机碳激发效应的重要因子,但水分如何影响山地草甸土有机碳激发效应尚不清楚。本试验以武夷山高海拔(2130 m)山地草甸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添加^(13)C标记的葡萄糖结合控制土壤水分(30%FWC和60%FWC,FWC为田间持水量),进行为期126 d的室内培养试验,定期测定CO_(2)浓度和^(13)C-CO_(2)丰度值,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和激发效应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地草甸土碳矿化随着水分增加而增加。不同土壤水分山地草甸土激发效应随培养时间延长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低含水量土壤激发效应显著大于高含水量土壤,培养结束时低含水量土壤累积激发碳量比高含水量土壤高61.4%。与低含水量土壤相比,高含水量土壤由葡萄糖矿化产生的CO_(2)量较多,且低含水量土壤的累积激发碳量与葡萄糖矿化量的比值显著大于高含水量土壤,说明高含水量土壤微生物更多地矿化外源添加的葡萄糖,且激发效率较低,最终高含水量土壤激发效应小于低含水量土壤。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激发效应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碳与氮比值(MBC/MBN)和NH4+-N变化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低含水量条件会通过改变山地草甸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组成,进而提高土壤微生物对氮的"挖掘",最终增加激发效应。因此,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若山地草甸土壤水分降低可能会增加通过激发效应引起的碳损失。
李佳玉吕茂奎李晓杰姜永孟谢锦升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矿化作用土壤水分
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细根生物量空间变异与取样数量估算被引量:3
2016年
林木细根生物量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因此采用合理的细根取样策略对精确估算细根生物量十分重要。通过在福建省三明杉木人工林林内采用土钻法随机选取100个取样点,分析不同细根类型(杉木、林下植被、总细根)生物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并对细根生物量所需的取样数量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不同细根类型单位面积生物量随径级(0—1、1—2 mm)及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异增大,所需的取样数量也相应增加。Shapiro-Wilk检验表明,仅0—2 mm杉木细根和总细根单位面积生物量符合正态分布,其余各个细根类型不同径级不同土层单位面积生物量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均呈明显的右偏分布。蒙特卡罗统计模拟分析表明:在置信水平为95%、精度为80%的条件下,直径为0—1 mm、1—2 mm和0—2 mm的细根,杉木采集95、96、32个样品可以满足测定单位面积生物量的需要,林下植被分别采集98、98、63个样品可以满足测定单位面积生物量的需要,而总细根分别采集93、93、18个样品可以满足测定单位面积生物量的需要。
熊德成黄锦学刘小飞林伟盛林成芳陈光水谢锦升杨玉盛
关键词: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细根生物量
一种用于研究光照与土壤碳通量关系的监测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研究光照与土壤碳通量关系的监测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中部设置有监测孔;所述监测孔两旁侧的基座上分别铰接有不透光罩体和透光罩体;所述不透光罩体由第一驱动机构带动其做翻转运动,从而使其能在监测孔上盖合或...
陈仕东钟小剑杨智杰胥超刘小飞林伟盛熊德诚陈光水谢锦升杨玉盛
生态恢复过程中碳贮存、能量及养分循环的变化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生物多样性、全球气候变化并列为生物领域的三大研究热点,并成为九十年代西方国家生态学领域的十大基础研究课题之一.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恢复试验示范、生态恢复技术和生态恢复的效益及其评价,特别是在生态恢复效益...
谢锦升
关键词:生态恢复养分循环土壤侵蚀
文献传递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季节动态被引量:35
2013年
为探明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碳吸存潜力,选取演替时间为15a(演替初期)、47a(演替中期)、110a(演替后期)3个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析了各演替阶段的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可溶性碳(DOC)和微生物熵(SMQ)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演替中、后期不同土层的土壤SOC、MBC、DOC含量和SMQ均显著高于演替初期(P<0.05);与演替中期相比,演替后期土壤MBC、DOC含量有所降低,SOC含量和SMQ无显著差异。土壤SOC、MBC和DOC含量随土层加深而显著性降低(演替初、中期DOC除外),并随演替进行逐渐向腐殖质层富集。不同演替阶段MBC、DOC和SMQ均有显著季节变化,最低值出现在秋季,最高值随演替进程由冬季逐步转向夏季。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且土壤活性有机碳(MBC、DOC)和SMQ对土壤碳库变化更为敏感。
范跃新杨玉盛杨智杰谢锦升陈光水钟小剑郭剑芬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演替微生物量碳
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产力、分布及周转的比较被引量:67
2004年
对福建三明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产力、分布及周转进行了为期 3年的研究 ,结果表明 ,福建柏年均细根生物量达 389 7g·m- 2 ,是杉木林 (2 77 2g·m- 2 )的 1 4 1倍 ;活细根年均生物量达 2 16 3g·m- 2 ,是杉木林(14 8 4g·m- 2 )的 1 4 6倍 ;<0 5mm细根生物量 (2 4 2 2g·m- 2 )则是杉木林 (12 4 7g·m- 2 )的 1 94倍 ,其占总细根生物量比例 (6 1 2 % )比杉木林 (4 5 0 % )的高出 16 2 %。福建柏和杉木细根垂直分布在 0~ 10cm土层差异最大 ,该层福建柏总细根密度 (14 4 2g·m- 2 )是杉木 (70 2g·m- 2 )的 2 1倍。福建柏林活细根生物量 1年只出现 1次峰值 (3月 ) ,而杉木林活细根则出现 2次 (3月和 9月 )。福建柏不同径级细根第 1年分散速率及分解系数均低于杉木的。福建柏林细根年净生产量 (32 0 2g·m- 2 a- 1 )和细根年死亡量 (32 6 5g·m- 2 a- 1 ) ,分别是杉木林 (2 5 1 3和 2 4 9 2g·m- 2 a- 1 )的 1 2 7倍和 1 31倍。福建柏细根年均周转速率为 1 4 8a- 1 ,低于杉木林的 (1 6 9a- 1 )。福建柏和杉木细根生物量分别仅占其乔木层生物量的 1 70 %和 1 18% ,但细根净生产力却分别占其乔木层总净生产力的 19 84 %和19 2 1% ,细根年死亡量分别占地上部分凋落物量的 4 8 74 %和 5 1 0
陈光水何宗明谢锦升杨玉盛蒋宗垲
关键词:福建柏杉木人工林细根净生产力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