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冰
- 作品数:19 被引量:47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肠腔分流并选择性血管缝扎术治疗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疗效观察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肠腔分流并选择性冠状血管缝扎术对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治疗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并行肠腔分流、脾动脉结扎、选择性冠状静脉缝扎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分流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9.8cmH2O(1cmH2O=0.098kPa),术后并发轻微肝性脑病2例,乳糜漏3例,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均通过非手术治疗后痊愈。26例得到随访,血氨正常,人工血管均通畅。2例再发出血,1例行脾切断流术,1例行改良脾肺固定术。结论肠腔分流并选择性血管缝扎术对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是安全有效合理的手术方式。
- 陈刚许冰郭国校
- 关键词: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肠腔分流术缝扎术外科治疗
- 应用吻合器行直肠前切除术与直肠瓣的关系
- 2002年
- 目的:探讨直肠瓣(尤其是下直肠瓣)与直肠前切除术直肠的闭锁残端崩裂及吻合口渗漏关系。方法:5例成年男性的肛管直肠标本,对其直肠瓣进行了观测(其中两瓣3例,三瓣2例)。结果:①直肠瓣的数目,位置,发育程度变异很大;分布模式不甚恒定。②其长度,宽度,厚度及该处直肠管壁水平挤压厚度,垂直挤压厚度(即最大挤压厚度)分别平均为2.35cm,0.73cm,0.31cm,0.69cm,0.93cm。结论:应用闭合器/吻合器行直肠前切除术时,应当:①术前应尽可能了解病灶远端直肠瓣的分布模式,尤其是直肠下瓣的位置。②术中上闭合器时应尽可能避开直肠瓣或选择水平挤压位置(多半为矢状位),以获得较高的安全系数,避免闭合崩解。③吻合完成后则应在直肠瓣浆膜相应位置缝合数针以减少吻合渗漏发生率。
- 许冰赵春临
- 关键词:吻合器直肠前切除术直肠瓣
- 聚乳酸手术保护膜在门脉高压大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评价聚乳酸手术保护膜在门脉高压大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防止粘连再生及减少新生血管的效果。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部分门静脉结扎法建立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大鼠模型,对照组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实验组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用聚乳酸手术保护膜包绕贲门周围创面。术后第4周处死大鼠,观察贲门周围组织粘连情况,进行宏观分级,切取贲门及其周围粘连组织,将标本蜡块包埋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白细胞分化抗原3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4,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观察分析贲门周围组织粘连程度及新生血管生成情况。结果:腹腔脏器粘连宏观分级中,实验组较对照组粘连脏器相对较少,粘连分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实验组在粘连程度及新生血管生成情况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乳酸手术保护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减少门脉高压大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粘连形成以及新生血管生成。
- 陈保星许冰朱丙帅
- 关键词: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大鼠门静脉压及ET-1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在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大鼠降压中的作用。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 ,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8只。其中模型对照组、BQ 12 3组、BQ 788组制备CCl4诱导的肝硬变模型 ,后 2组于造模成功后每d 2次分别皮下注射BQ 12 3(12 .5 μg/kg)和BQ 788(15 μg/kg) ;正常对照组 (NL) ,普通饲养 ,不做任何处理。采用生理八导仪测定门静脉压力 (PVP) ;RT PCR测定大鼠肝组织ET 1mRNA表达水平。结果 :BQ 12 3组 ,BQ 788组的PVP及肝组织ET 1mRNA表达量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 (P均 <0 .0 5 )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模型对照组、BQ 12 3组、BQ 788组PVP与其ET 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相关 (r分别 0 .94 4 ,0 .837和 0 .85 5 ;P均 <0 .0 5 )。结论 :应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能显著降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大鼠的PVP。
- 许冰谢继辉
- 关键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门静脉高压症ET-1MRNA
- 中暑所致大鼠门静脉高压及其临床意义
- 2010年
- 目的 研究Wistar大鼠在中暑后机体凝血状态、肝脏血管病变、门静脉压力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急性中暑模型:大鼠置入周围环境为(42.0±0.5)℃、相对湿度为(40±5)%的温度控制箱内100 min.肛温达(40.0±1.5)℃后麻醉,测门静脉压力、凝血指标及内毒素含量,取肝脏标本做病理学检查.慢性中暑模型:温度控制如上,每周1次,连续4周,随后继续饲养4周,共计8周成模.麻醉后测门静脉压力,取肝脏标本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①急性中暑模型:实验组门静脉压力为(7.7±0.8)cm H2O(1 cm H2O=0.098 kPa),高于对照组门静脉压力(6.8±0.9)cm H2O(P<0.05);实验组凝血四项结果分别为凝血酶原时间(PT)(6.8±0.8)s,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1.91±0.56,PT百分率(PT%)(44±16)%,纤维蛋白原(FIB)(3.1±1.0)g/L;对照组凝血四项结果分别为PT(16.1±0.3)s,PT-INR(1.29±0.04)、PT%(67.5±2.0)%,FIB(1.9±0.7)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LPS)含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慢性中暑模型:实验组门静脉压力为(10.5±1.6)cm H2O,明显高于对照组门静脉压力(7.0±0.5)cm H2O(P<0.01).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提示:肝脏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新生血管形成;肝中央静脉狭窄、血栓形成闭塞.结论 中暑可使机体凝血状态发生变化,存在明显的肝血管病变,导致门静脉高压.
- 许冰万品文张水军
- 关键词:中暑门静脉高压
-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 2004年
-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老年胃癌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和传统肠内营养组(TEN),进行临床研究。结果全部患者在研究期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患者均能耐受术后肠内营养。术后第9d同第1d相比,EEN组、TEN组患者PA、外周血TLC明显升高,EEN组TE、CD4^+、CD4^+/CD8^+明显升高(P<0.05)。同期相比,术后第9天EEN组PA、TF、外周血TLC、CD3^+、CD4^+ CD4^+/CD8^+明显高于TEN组(P<0.05),肛门排气时间较TEN组早(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能更好地改善老年胃癌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 张谢夫许冰赵春临
- 关键词:胃癌早期肠内营养免疫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兔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评价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对兔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兔皮肤成纤维细胞中添加浓度为10-1~102 μg/L的bFGF,应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结论:10-1~102 μg/L的bFGF对兔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且以50 μg/L浓度作用最佳.
- 许燕许冰马纲要
- 关键词:伤口愈合动物实验创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增殖
- 左肾静脉、脾静脉移植治疗肝胆胰恶性肿瘤的影像学基础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通过增强CT分析左肾静脉、脾静脉内径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3条主肝静脉内径的匹配关系,为肝胆胰恶性肿瘤切除静脉重建提供影像学参考。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患者120例,利用增强CT测量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左肾静脉、脾静脉及3条主肝静脉的内径。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左肾静脉、脾静脉内径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3条主肝静脉内径间的差异。结果左肾静脉、脾静脉内径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3条主肝静脉内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肾静脉、脾静脉内径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3条主肝静脉内径匹配度良好,从影像学角度来讲左肾静脉、脾静脉是理想的肝胆胰恶性肿瘤切除自体血管移植材料。
- 孟增辉许冰
- 关键词:左肾静脉脾静脉血管移植
-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肠内、外营养的联合应用被引量:5
- 2004年
- 为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EN )与肠外营养 (PN )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 ,笔者对 74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 2 4h内即给予EN ,逐渐增加EN量至全量 (15 0 0ml) ,如EN所提供能量、营养不足则部分通过PN补充。结果示 ,全部患者无死亡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均能耐受术后早期EN。术后第 9天同第 2天相比 ,患者前白蛋白 (PA )、转铁蛋白 (TF )、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 (TLC ) ,CD4+ 和CD8+ 明显升高 (P <0 .0 5 )。提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EN安全可行 ;肠内、外营养联合应用能改善老年胃癌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 张谢夫赵春临许冰
- 关键词: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内皮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四氯化碳诱导产生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内皮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 ,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8只。四氯化碳组、正常对照组、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 (E TRA)治疗组、内皮素B受体拮抗剂 (ETRB)治疗组 ,后 2组在四氯化碳灌胃的基础上 2次 /d(间隔 1 0h)分别皮下注射BQ 1 2 3(1 2 .5 μg/kg)和BQ 788(1 5 μg/kg) ;RT PCR测定大鼠肝组织ETRAmRNA及ETRBmRNA表达水平。结果 :内皮素A、B受体拮抗剂治疗组ETRAmRNA表达与四氯化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ETRBmRNA表达 2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能够部分调节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变。
- 许冰赵春临
- 关键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门静脉高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