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飞

作品数:52 被引量:322H指数:11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周围神经
  • 10篇神经损伤
  • 8篇周围神经损伤
  • 7篇康复
  • 6篇血管
  • 6篇卒中
  • 6篇细胞
  • 6篇脑卒中
  • 6篇儿童
  • 5篇头穴
  • 5篇头穴丛刺
  • 5篇丛刺
  • 4篇疗法
  • 3篇蛋白
  • 3篇再灌注
  • 3篇缺血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卒中后
  • 3篇疗效
  • 3篇脑缺血

机构

  • 47篇黑龙江中医药...
  • 46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深圳大学总医...

作者

  • 52篇裴飞
  • 45篇王艳
  • 6篇陈国平
  • 5篇朱路文
  • 3篇张立
  • 3篇唐强
  • 3篇亢连茹
  • 3篇张博
  • 3篇陈慧杰
  • 3篇金洁
  • 3篇宫双
  • 2篇赵彬
  • 2篇刘长辉
  • 1篇刘波
  • 1篇尹航
  • 1篇马明
  • 1篇刘跟莉
  • 1篇赵明月
  • 1篇高潇
  • 1篇郭文海

传媒

  • 8篇中国康复医学...
  • 7篇中国康复
  • 4篇针灸临床杂志
  • 3篇中国康复理论...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医学综述
  • 2篇解剖学研究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解剖学报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2篇2025
  • 10篇2024
  • 5篇2023
  • 11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缝隙连接蛋白-43调控的运动预处理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血管单元重构的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运动预处理通过影响缝隙连接蛋白-43(Cx43),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后血管神经单元重构的作用。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运动预处理组,并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在恢复灌注的1天、3天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x43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CD34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缺血侧皮层脑组织中Cx4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CD34细胞阳性率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缺血侧皮层脑组织中Cx43蛋白表达水平较低,CD34细胞阳性率上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作为CIRI和神经血管单元重构机制靶点之一,基于Cx43调控的运动预处理可通过抑制CIRI后Cx43的激活,上调CD34表达,发挥作用。
李保龙梁润玉裴飞张金朋钱铖朱路文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CD34
近五年失神经肌萎缩相关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22年
目的对近5年失神经肌萎缩相关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检索失神经肌萎缩领域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 5.8.R3软件分别从年发文量、被引频次、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参考文献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2017年至2021年共检索到516篇文献。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被引频次逐年增加。美国、加拿大及英国为高影响力国家,意大利帕多瓦大学为领先机构,作者孙华林发文量最多,作者Bodine S C和Sandri M为主要影响人物。基于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形态学的生理病理机制,以及物理因子疗法、药物、运动锻炼等防治措施,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预测以活性氧为靶点,以寻找多靶向蛋白水解系统药物为目标,探究有效的失神经肌萎缩防治措施,可能成为前沿趋势。结论该可视化分析总结了失神经肌萎缩领域研究趋势和发展,并预测潜在的研究前沿和热点方向。
张世雯支金草黄美灵裴飞王艳
关键词:失神经支配肌肉萎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microRNAs对周围神经损伤雪旺细胞调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以microRNAs对于周围神经损伤后对雪旺细胞的调控为切入点,综述近期实验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2年5月中国知网、万方、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并对microRNAs以及其对周围神经损伤后早期炎症、雪旺细胞的去分化、增殖、迁移以及髓鞘的重新形成的影响及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恢复的关键在于外源性局部微环境的建立与维持稳定及内源性神经元程序的重新激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探讨microRNAs在神经损伤和再生中的调节作用。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其对神经再生早期过程中沃勒式变性及对雪旺细胞行为的影响。某些microRNAs在神经损伤上表现出特定的时间表达谱,与随后的神经再生阶段密切相关,如雪旺细胞的去分化、增殖和迁移、碎片的摄取、轴突生长和再生轴突的再髓鞘形成。结论 microRNAs参与了神经再生早期炎症及雪旺细胞的增殖、迁移、及髓鞘形成等关键过程。单个microRNA通过调控与神经再生关键活动有关的细胞因子的表达为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王媛袁一鸣马铭裴飞王艳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MICRORNAS雪旺细胞MICRORNA表达谱
基于线粒体质量控制探讨运动对骨骼肌萎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骨骼肌萎缩是指骨骼肌质量的下降和肌肉功能的丧失。线粒体质量控制(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MQC)是维持线粒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主要涉及线粒体生物生成、线粒体动力学(分裂/融合)、线粒体自噬等调控过程,其通过调控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及质量的相对稳定以维持肌肉稳态。运动干预是一种防治肌萎缩经济有效的治疗方式,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与MQC的关系尚未明确。本文就线粒体生物生成、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自噬这3个质量控制环节在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靶点的研究展开论述,深入分析MQC介导运动改善衰老、废用、癌症恶病质导致骨骼肌萎缩的机制,以期为运动干预肌萎缩提供理论指导。
郭孝静王艳张立裴飞张博秦欢王淑瑾李晓童
关键词:肌萎缩
选择性运动功能评估在颈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2
2020年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中心及康复病房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80例。纳入标准: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颈椎病诊疗与康复指南》):①症状常因疲倦、体位和寒冷刺激加重;②局部疼痛、颈部不适和活动受限;③颈部肌肉有痉挛,伴有明显痛点;④有时可感觉头痛,后枕痛,或晨起后颈部僵硬,“身体发紧”,少数患者可能有上肢和手的短暂反射麻木;⑤CT、MRI及X线片示椎体前缘有牵引性骨赘、小关节退变、生理曲度变直等,并排除其他病变;⑥年龄15-35岁,病程3-20d,同意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裴飞朱海秋袁一鸣冯宇晴陈程程郑淞尹王艳
关键词:颈部肌肉康复病房椎体前缘康复中心
铁死亡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4年
骨关节炎(OA)是以关节软骨退变、滑膜增生、骨质增生和关节间隙变窄为病理特征,其可由创伤、炎症等因素引起。OA发病率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剧而逐年攀升,俨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迫切重要。OA发病机制复杂,包括氧化应激、自噬、凋亡等。近年来研究发现作为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的铁死亡也是OA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其特征包括铁离子积累、谷胱甘肽(GSH)耗竭、线粒体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复杂的变化。研究表明,抑制软骨细胞铁死亡可起到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延缓细胞外基质(ECM)降解、减轻滑膜增生及炎症反应等作用,靶向干预铁死亡是治疗OA的新方向。OA治疗包括关节腔内注射类固醇或透明质酸等物质,以及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等,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因其价格低廉、耐药性低及不良反应较少的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细胞及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中医药可从多靶点、多层次、多方面干预铁死亡治疗OA,但其基于铁死亡治疗OA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该文就铁代谢、脂质过氧化、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蛋白(System Xc-)/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途径、还原型辅酶Ⅱ(NADPH)/铁死亡抑制蛋白1(FSP1)/辅酶Q_(10)(CoQ_(10))通路、肿瘤蛋白p53在OA中的作用及中药单体、复方对铁死亡抑制作用的相关分子靶点展开论述,深入分析其潜在治疗作用机制,以期为中医药治疗OA提供理论指导及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郭孝静秦欢项栋良王艳张立张博王淑瑾李晓童赵明月吴珊红裴飞
关键词:中医药骨关节炎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西医治疗进展被引量:11
2022年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行为障碍,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并可能持续到成年。近年来,营养素、益生菌等西医治疗为ADHD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选择。随着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和增加,ADHD的中医药干预相关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改善患儿过度活动和注意力不集中、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改善预后等方面的效果逐渐被认可。充分治疗儿童ADHD有助于使其获得适当的社会安置并防止额外、更严重的合并症发生。
郭长胜张浩然王微郭子楠吴珊红王艳裴飞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中西医治疗
头穴丛刺结合神经松动术治疗下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结合神经松动术对下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患者运动、感觉功能的影响,寻找更加合理的下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的康复方案,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方法选取6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患者,用随机...
裴飞
关键词:头穴丛刺康复治疗
文献传递
运动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VEGF、NeuN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索运动预处理对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运假组(运动预处理与假手术组)和运模组(运动预处理与模型组),每组24只。每组按再灌注24 h、3 d后又分为2个亚组,每个亚组12只。造模前,运假组和运模组行跑台训练3周。模型组和运模组大鼠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造模2 h后将线栓缓慢拔出至颈总动脉主干分叉处。假手术组和运假组大鼠造模方法同上,但线栓仅从颈总动脉插入约10 mm以后即拔出,不能阻塞大脑中动脉血流供应。采用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评估神经功能;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分别测定缺血侧脑组织VEGF和Neu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假手术组和运假组未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表现,与模型组比较,运模组在再灌注24 h、3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VEGF表达方面,再灌注24 h后,假手术组可见少量的VEGF表达,阳性细胞胞体小,突起细;与运模组阳性率(14.40%)相比,假手术组阳性率(4.70%)、模型组阳性率(9.80%)、运假组阳性率(8.80%)均较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3 d后,与运模组阳性率(23.80%)相比,假手术组阳性率(5.40%)、模型组阳性率(12.40%)、运假组阳性率(14.20%)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NeuN蛋白表达水平方面,再灌注24 h后,与运模组相比,模型组表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3 d后,与运模组相比,模型组表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前给予运动预处理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以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通过增强VEGF与NeuN的蛋白表达,从而改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和运动行为。
裴飞王雪冬李宝龙唐强朱路文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外泌体与围生期炎症性脑损伤
2024年
围生期脑损伤(perinatal brain injury,PBI)是婴儿死亡和儿童残疾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患有PBI的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主要源于绒毛膜羊膜炎(chorioamnionitis,CHORIO),CHORIO影响胎盘的通透性和血流,是足月儿和早产儿脑损伤的常见独立危险因素。外泌体是直径40~160 nm的纳米级囊泡,能够携带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并完成细胞间信息交流。研究发现,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外泌体作为母胎交流的重要介质,通过参与免疫调节抑制炎症、促进血管和髓鞘形成以及建立胎盘防御屏障,可能介导脑损伤的修复,在脑损伤和神经发育障碍中有一定的治疗意义。本综述探讨外泌体在PBI儿童中的病理机制以及潜在的治疗作用,以期为临床PBI提供有效的治疗策略。
王艳王雅慧吕丽洁李天益裴飞裴飞
关键词:绒毛膜羊膜炎外泌体细胞疗法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