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主题

  • 2篇文学
  • 1篇杜甫
  • 1篇杜甫研究
  • 1篇段成式
  • 1篇行路
  • 1篇性格
  • 1篇学者
  • 1篇以偏概全
  • 1篇中国作家
  • 1篇诗人
  • 1篇诗作
  • 1篇史实
  • 1篇托尔斯泰
  • 1篇品格
  • 1篇情理
  • 1篇中庸
  • 1篇自传
  • 1篇自传性
  • 1篇左传
  • 1篇作家

机构

  • 5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中央民族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7篇裴斐
  • 1篇褚斌杰
  • 1篇张文勋
  • 1篇王俊年
  • 1篇谭家健

传媒

  • 6篇文学遗产
  • 1篇文学评论

年份

  • 1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0
  • 2篇1987
  • 1篇198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论古典作家品格和个性的实现被引量:3
1987年
近年来,当涉及中西方文学比较时,关于中国文学“中和”即“中庸”之说颇流行,但褒贬不一。褒之者说是“理性精神”或“中和之美”;贬之者则又嫌它缺乏“感性”和“原始情欲冲动”,以至因此怀疑中国人人种成问题,非与之彻底决裂不可。既日人种问题又如何决裂?恕我直言,中国文学原不是你们说的那样子。关于中国文学的民族特征,不是本文讨论的主题。
裴斐
关键词:中国作家品格托尔斯泰文学比较中庸巴尔扎克
李白与历史人物(下)被引量:7
1990年
九、巢、由与夷、齐 对于巢父、许由、伯夷、叔齐这样的贤人高士,大抵而言儒道两家都是推崇的,在后世文人歌咏中亦罕见微词。李白言及巢由共十四首,言及夷齐共十首,均兼有褒贬,而且常常是放在一起说的。《行路难》其三云:"有耳莫洗颖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此诗作于辞宫之初,深感世路艰险却又不愿弃世归隐。"行路难"非但言入世难,出世亦难,故曰巢、由、夷、齐孤高自许不过徒邀虚名,不愿步其后尘。《笑歌行》说得更为明白:"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
裴斐
关键词:历史人物《行路难》伯夷无名诗作归隐
李白的传奇与史实被引量:6
1993年
关于李白历史,误将传奇当史实的情况,历来就有。 今举其尤著者。一曰命高力士脱靴,始见于中晚唐诸家稗说,旋被采入正史。段成式《酉阳杂俎》:“李白名播海内,玄宗于便殿召见,神气高昂,轩轩然若霞举。上不觉忘万乘之尊,因命纳屦。白遂展足与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势,遽为脱之。”刚见面就叫脱鞋,李白也居然伸出脚去叫高力士替他脱!如此怪诞不经之谈,《旧唐书》将其收入李白本传时做了修改,
裴斐
关键词:史实传奇《酉阳杂俎》《旧唐书》高力士段成式
学者雪鸿录
1990年
《吴趼人年谱》(修订)脱稿后(已收入花城出版社《我佛山人文集》第八卷),这两年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文学作品系列·小说卷》的选注评介工作。该书计划六卷,将比较有系统地介绍中国近代各类小说的代表作品和发展情况。目前已交稿三卷,出书一卷。同时,撰写《中国近代小说家评传》(已成五篇,发表两篇)和《中国近代小说的发展》(仅草就"上篇"初稿)。
王俊年张文勋褚斌杰谭家健裴斐
关键词:近代小说学者小说家文学作品吴趼人
情理中和说质疑
1987年
陈伯海同志《论中国文学的民族性格》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民族的文化思想,很讲究‘中庸’之道,跟西方人的容易冲动,好走极端大不一样。冲庸’的思想反映在文艺观上,便是提倡文艺作品的‘中和’之美。孔子论诗乐,赞美《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又批评.郑声淫’,主张‘放郑声’(《论语·卫灵公〉〉),就是‘中和’的美学准则的具体体现。”该文接着又列举《左传》所载吴公子季札如鲁观乐时所说的话,
裴斐
关键词:情理民族性格文化思想《关雎》哀而不伤《左传》
李白与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人被引量:2
1986年
昔人言诗,必推本于《三百篇》,评李杜亦然。或日李宗《风》杜宗《雅》,或日李宗《雅》杜宗《风》。再就是《骚》:或日李源出襁》杜源出《风》,或云李源出《风》杜源出《骚》①;或云李杜俱宗《风》《骚》。总而言之,昔人论李杜,必日祖述《诗》《骚》,万口习诵,牢不可破。唯独朱熹之说异于众人:
裴斐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人《风》《骚》《雅》《诗》
杜诗八期论被引量:18
1992年
杜诗不仅自传性强,阶段性亦强,每个时期均各有特色与成就,总的看来是大器晚成老而益精,不是直线而是螺旋式上升。杜诗研究要克服长期以来存在的以偏概全和笼统之弊,就非从分期着手做起不可!前人治杜但有编年却无分期。今人多以安史之乱爆发分前后,这样分没有多大意义,因为现存杜诗属于乱前的尚不足十之一;或又将后期析为陷贼、为官与漂泊西南二期,(萧涤非《杜甫研究》)仍嫌粗疏,远不足以见出杜诗发展变化之轨迹。窃意当以秦州划线分前后,前后又各析为若干期,共计八期(适与八体相配),理由详后。
裴斐
关键词:以偏概全安史之乱杜甫研究自传性编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