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耀初

作品数:64 被引量:327H指数:13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7篇天文地球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1篇黑潮
  • 18篇环流
  • 13篇夏季
  • 10篇东海黑潮
  • 9篇海流
  • 7篇台湾岛
  • 6篇气旋
  • 6篇南海环流
  • 6篇海域
  • 5篇水文
  • 5篇近海
  • 4篇谱分析
  • 4篇吕宋
  • 4篇吕宋海峡
  • 4篇近海域
  • 4篇反气旋
  • 4篇附近海域
  • 3篇中尺度
  • 3篇中国近海
  • 3篇数值模拟

机构

  • 60篇国家海洋局第...
  • 9篇国家海洋环境...
  • 5篇国家海洋局
  • 4篇广岛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台湾大学
  • 1篇上海市气象局

作者

  • 64篇袁耀初
  • 13篇苏纪兰
  • 13篇王惠群
  • 12篇刘勇刚
  • 11篇楼如云
  • 10篇廖光洪
  • 10篇杨成浩
  • 9篇陈洪
  • 7篇王康墡
  • 5篇周明煜
  • 4篇王彰贵
  • 3篇卜献卫
  • 3篇徐晓华
  • 2篇管卫兵
  • 2篇钱粉兰
  • 2篇管秉贤
  • 2篇于洪华
  • 2篇黄韦艮
  • 2篇郭炳火
  • 2篇陈陟

传媒

  • 32篇海洋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海峡两岸第七...
  • 2篇中国及邻近海...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南昌工程学院...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2003年中...
  • 1篇“科学技术面...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高科技研究中...
  • 1篇第九届海峡两...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10篇2002
  • 3篇2001
  • 9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5篇1997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0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东北部450m以浅水层与深层海流观测结果及其谱分析被引量:18
2002年
基于在南海东北部锚定测流站在450m以浅Long Ranger ADCP测流长达77d的资料,以及在2000与2300m处深层流长达7个月左右的测流资料,进行了谱分析与计算.得到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比较50~400m处海流的月与季节变化,它们的变化趋势是较为一致的.从日平均流速前进矢量图,其流速在大部分时间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变化.这与从对海表面高度作定性分析的结果大致符合,海表面高度来自CCAR对TOPEX/ERS-2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日与月平均流速都在11月份最大,10月其次,8月最小.(2)在2000与2300m处日与月平均流速平均地1月最强,9月次强,8月最弱.从季节变化来看,冬季(1~3月)流速最强,秋季其次,夏季最弱.(3)潮流随深度变深有所变化,在上层全日潮峰值要高于半日潮峰值,但在200~400m处半日潮峰要高于全日潮峰值.在450m以浅它们的振动皆以顺时针方向为主.在1500m以深全日潮峰值又高于半日潮峰值.(4)发现自50~2300m都存在2个多月周期振动,其中在450m以浅水层振动周期皆为75d,其振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在2000与2300m处振动周期分别为68与69d,其振动方向也是以逆时针方向为主.(5)揭示在450m以浅水层随深度变深,振动周期有变化,例如f>0时在50与100m处存在22与15d左右的显著振动.但随深度增加,在200~400m处这些周?
袁耀初赵进平王惠群楼如云陈洪王康墡
关键词:南海东北部谱分析平均流速
1998年冬季南海环流的三维结构被引量:9
2005年
利用1998年11月28日至12月27日南海的调查资料,采用三维海流诊断模式,计算了冬季南海三维海流,所得结果如下:(1)冬季南海环流系统方面:1)南海北部,在吕宋西北海域分别存在一个气旋式、反气旋式涡.2)南海中部,在越南近岸存在较强的、南向的西边界射流.其以东海域出现较强的气旋式环流.南海中部东侧海域存在一个较弱的反气旋式环流.3)南海南部,一般流速较弱.在112°E以西受反气旋式环流所控制,加里曼丹岛西北海域存在气旋性环流.由于受调查海域所限,这两个环流只部分出现.(2)上述环流系统与200 m层水平温度、密度分布对应较好.(3)南海冬季环流垂向速度分布方面:1)表层,南海北部,在吕宋西北为范围较大的上升流海区.而在东沙群岛附近海域出现了下降流.海南岛以南及东南海域也存在下降流.南海中部,越南以东海域出现范围较大的下降流,其以东为上升流海域,而在巴拉望岛西北海域又出现下降流.南海南部,基本上被上升流海域所控制.2)次表层与表层不同,例如在次表层,海南岛东南部海域出现上升流.中层和深层垂向速度分布与次表层相似.(4)关于南海垂向速度分量分布的动力原因:在表层,风应力旋度场起着主要作用;在次表层,β效应与斜压场相互作用是重要的动力因子,而风应力旋度场和β效应与正压场相互作用也有一定影响;
廖光洪袁耀初徐晓华
关键词:南海环流
2000年东海黑潮和琉球群岛以东海流的变异 Ⅰ.东海黑潮及其附近中尺度涡的变异被引量:25
2006年
基于日本“长风丸”调查船在2000年5个航次水文资料及同时期QuikSCAT风场资料,采用改进逆方法计算了东海黑潮的流速与流量等,获得了这5个航次期间的主要结果:(1)在东海海区风速1~2月比其他月份时大,风海流也最强.只在7月表层风海流为北向,加强了黑潮流速.(2)表层最低盐度值夏季时最小,1~2月时最大.这再次表明,夏季时长江冲淡水向东北方向扩散,冬季时基本上向南,其他季节在上述两者之间.(3)PN断面流速结构及其变化:黑潮流核在1~2,10和11月时有两个,在4和7月皆只有1个.黑潮主流核在1月位于计算点9,在4,7,10与11月都位于计算点8,即向陆架方向移动.(4)黑潮在TK断面出现多流核结构特性.11月主流核出现在TK断面中部,存在于水深大干1200m区域,其余月份主流核皆出现在TK断面北部,存在于深度400m以浅水层.(5)通过PN断面的净东北向流量在11月最大,为28.1×10^6 m^3/s,7月时其次,10月时最小,为24.6×10^6 m^3/s.通过PN断面的净东北向流量年平均值为26.4×10^6 m^3/s.(6)1~2,4,7与10月在PN断面以东都出现暖的、反气旋式涡,10月份时,反气旋式涡最强.只在11月时出现弱的、气旋式涡.黑潮以东反气旋涡加强时,黑潮流量似乎减小(例如10月);相反,当黑潮以东反气旋涡减弱(例如7月)或者代之出现气旋涡时(例如11月),黑潮流量似乎增大.10和11月在PN断面附近流态的比较,揭示了环流变化较大,这进一步表明,黑潮和其附近中尺度涡的相互作用是重要的.(7)通过TK断面的净东向流量,11月最大,7月其次,10与1~2月最小.通过TK断面净东向流量年平均值为21.9×10^6 m^3/s.(8)通过A断面的北向流量在1~2与4月较大,分别为3.5×10^6与3.1×10^6 m^3/s,7月最小.通过A断面的年平均北�
袁耀初杨成浩王彰贵
1997年夏季台湾岛以东与东海黑潮
基于1997年7月“中日副热带环流合作调查”航次获得的CTD及ADCP测流资料,以及1997年7月日本“长风丸”号调查船在东海获得的CTD资料,采用改进逆方法分别对台湾岛以东黑潮和涡分布及其特征以及东海黑潮进行了计算,获...
袁耀初刘勇刚苏纪兰金子新蒋松年
文献传递
建国以来我国物理海洋学的进展被引量:15
1994年
对建国以来我国物理海洋学部分内容的进展作了简要的综述,主要集中在海洋调查以及水文特征、海流与环流、潮汐与海平面和海浪5个方面.海洋调查只涉及以物理海洋学为主要内容之一者,海浪仅反映了海浪谱及风生浪机制方面的研究,其余3个方面只涉及我国近海的工作.
苏纪兰袁耀初姜景忠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环流潮汐海浪海洋学
应用GHSOM网络分析南海北部表层环流模态与黑潮入侵被引量:2
2013年
基于1992年10月至2009年11月卫星观测的海表高度(SSH)时间序列数据,应用增长型分级自组织映射(GHSOM)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研究南海北部和西太平洋SSH和中尺度涡旋的变化,识别出该海域SSH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信号。分析表明,流经吕宋海峡的黑潮分支在冷季入侵南海北部,同时在吕宋岛西北海域出现一个强烈的气旋式涡旋,表层黑潮的入侵与跨过吕宋海峡南北的经向压力梯度密切相关。黑潮的非入侵事件主要出现在暖季。春秋季节作为两个事件的过渡期,环流结构复杂,由GHSOM的第2层特征图进一步进行分类识别。黑潮入侵事件和非入侵事件发生的百分比分别为24.57%和27.53%,过渡模态的百分比为47.87%。当入侵南海事件发生时,南海北部表层环流流态相对简单,主要为气旋环流控制南海北部,吕宋海峡表层海流是否入侵南海,与南海北部中尺度涡旋特别是吕宋岛西北的气旋式涡的变化关系密切;反之,在非入侵事件发生时,南海北部出现多涡结构,环流流态复杂,表明吕宋海峡海流入侵南海对南海北部环流也有重要调整作用。除季节尺度变化外,年际时间尺度变化信号也十分显著。在1994—1995、1997—1998和2002—2003年期间,表层黑潮入侵南海北部的事件要显著多于其他年份,然而入侵事件在1998—2001年和2006—2009年时间段明显减少,非入侵事件增加。应用欧氏距离定义的模态2的时间发展序列与Ni o3.4指数序列延迟相关。
徐晓华廖光洪杨成浩袁耀初黄韦艮
关键词:年际变化
基于GHSOM网络研究南海北部海域表层环流变化
基于1992年10月14日至2006年1月18日共693帧卫星海表高度(SSH)时间序列数据,应用增长型分级自组织图(Growing Hierarchical Self-OrganizingMap,简称GHSOM)人工神...
廖光洪袁耀初杨成浩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东海黑潮结构变异及其与陆架水相互作用
袁业立袁耀初郭炳火于非
黑潮是中国近海海洋环流的主要驱动力,它对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的环流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黑潮对我国近海海洋环境及我国东部的气候变化有重大的作用,因而黑潮及陆架环流的研究历来是中国近海物理海洋学研究的核心。该课题研究主要针对...
关键词:
关键词:黑潮
学习王仁先生高尚品格和献身科学精神
2001年4月10~15日我访问韩国济州岛,出席第十一届亚洲太平洋边缘海/东海与日本海研讨会(11PAMS/JEECSS Workshop),16日回到杭州,见到王仁先生治丧委员会发来唁电,获知我们敬爱的王仁先生逝世消息...
袁耀初
东海环流与涡的一个预报模式
1994年
本研究采用袁耀初提出的一个三维海流预报模式,并结合改进逆方法,后者是为了较合理给定开边界条件,利用1987年11月- 1988年1 月期间“实践”号与“09”号两调查船在东海与九州以南海域的调查资料,对东海环流及涡进行预报计算,并对诊断摸式与预报模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与讨论,还讨论了黑潮与黑潮以东涡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变化。 一。
袁耀初潘子勤
关键词:台湾暖流调查船对马暖流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