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小麦
  • 6篇育种
  • 5篇高产
  • 3篇性状
  • 2篇冬小麦
  • 2篇育种途径
  • 2篇再高产
  • 2篇数量性状
  • 2篇亲本
  • 2篇作物
  • 2篇小麦品种
  • 2篇轮回选择
  • 2篇超高产
  • 2篇穿梭育种
  • 1篇育种方案
  • 1篇育种效率
  • 1篇育种学
  • 1篇杂交
  • 1篇杂交育种
  • 1篇杂交组合

机构

  • 14篇洛阳农业高等...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滑县农业局

作者

  • 15篇袁建国
  • 12篇郑跃进
  • 11篇袁爱梅
  • 5篇万永凯
  • 5篇申林江
  • 2篇刘素云
  • 2篇张泽民
  • 1篇王黎明
  • 1篇宋金强
  • 1篇柴同森
  • 1篇胡海燕
  • 1篇林晓民
  • 1篇张富厚
  • 1篇郭秀璞

传媒

  • 6篇洛阳农业高等...
  • 4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麦类作物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1
  • 4篇2000
  • 4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高稳系数法评价小麦新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被引量:1
2000年
根据 1 997~ 1 998年河南省小麦超高产冬水组以及黄淮南片小麦春水组的区试结果 ,利用高稳系数法对参试小麦新品种 (系 )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 ,并将高稳系数与常规的几种稳定性统计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高稳系数是一个简单、准确地反映品种高产稳产性的综合指标 ,高稳系数法是评价小麦新品种 (系 )
袁爱梅李效强袁建国郑跃进
关键词:高稳系数法小麦稳产性
小麦再高产育种方案的设计与探讨被引量:1
1998年
小麦再高产育种涉及到的目标性状是众多的数量性状,要对这些数量性状同时进行改良并重新加以组装,进而育成产量水平有较大突破的新品种,必须首先突破原有的传统育种方法,在杂交手段和杂种后代处理这两个关键性技术环节上进行较大的改进。把轮回选择的理论和穿梭育种的方法综合运用到小麦再高产的育种实践中去,提出了小麦再高产育种的新方案,进一步强化了轮选穿梭思路在小麦育种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以期通过实践的检验,探索再高产育种的新途径。
袁建国郑跃进袁爱梅申林江柴同森苗亚琪
关键词:小麦轮回选择穿梭育种
小麦一些数量性状的狭义相关遗传力分析
1998年
运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采用加显性遗传模型,对小麦一些数量性状的狭义相关遗传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12个性状中,大多数性状间的狭义相关遗传力小于性状本身的狭义遗传力。当选择强度相等时,对主茎穗长和主穗粒数的表型选择可明显提高主穗粒重,而对主茎穗长的表型选择则明显减少单株穗数。单株粒重本身的狭义遗传力以及与其它性状间的狭义相关遗传力均较小,因此对单株粒重的直接选择或间接选择的遗传响应均较小。而它与主穗粒数、每株穗数、主穗粒重、千粒重的表型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栽培措施对单株粒重的影响较大。
袁爱梅刘素云袁建国郑跃进万永凯郭秀璞
关键词:小麦数量性状
黄淮麦区冬小麦再高产育种途径的探讨被引量:7
1999年
冬小麦再高产 育种涉及到的目标 性状是众多的 数量性状, 要对这些 数量性状 同时进行 改良并重 新加以组装,进而育 成产量水平有较 大突破的新品 种,必须首先 突破原有 的传统育 种方法,在 杂交手段和杂种后代处理这两个关键 性技术环节上进行较大的改进。本文把轮回选择 的理论和穿梭育 种的方法 综合运用到冬小麦 再高产育种实践 中去,进一步强化了 轮选穿梭 思路在冬 小麦育种 实践中的 可操作性。
袁建国袁爱梅郑跃进张泽民柴同森戴林森党新建
关键词:黄淮麦区冬小麦轮回选择穿梭育种
灰色系统理论在小麦超高产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0年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 ,对 1 998~ 1 999年河南省超高产小麦良种区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主要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顺序 ,冬水组为 :株高 >千粒重 >最高蘖数 >穗数 /667m2 >成穗率 >穗粒数 ;春水组为 :株高 >千粒重 >穗数 /667m2 >最高蘖数 >穗粒数 >成穗率。参试品种 (系 )中 ,冬水组以 96中 672表现最好 ,其次为临 953与周麦 1 3 ;春水组以济麦 1号表现最好 ,其次为偃展 2号与内乡 1 88。
袁爱梅袁建国郑跃进万永凯
关键词:小麦超高产育种
1995~1997年河南省超高产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联合分析
1999年
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原理.用MLNQUE(1)法和Jackknife数值重复抽样法,对1995~1997年河南省超高产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的非平衡资科进行了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在供代的品种中,参试两年表现较好的品种有温麦6号、百农64、豫农015,平均产量分别为554.07kg/667m2、530.3Okg/667m3、527.80kg/667m2;回归系数分别为1.085、0.6655、1.015。
袁爱梅袁建国郑跃进柴同森万永凯张宝山
关键词:小麦
作物育种学等课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Ⅱ、科研服务于教学,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1998年
郑跃进袁建国申林江余章清袁爱梅张富厚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作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小麦育种教学实习
新型稀有元素微肥研制配方的肥效试验被引量:1
2001年
对洛阳市农科所新技术开发公司研制的 4个不同配方的新型稀有元素微肥在莲豆上进行了肥效试验 ,结果表明 :Ⅱ# 配方的微肥产品 ,对莲豆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有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 ,不但可以促进莲豆的生长发育 ,而且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莲豆的荚果产量 ,是施用于荚果类蔬菜作物营养平衡、肥效较好的最佳配方 ;Ⅱ # 微肥还可能更广泛地适用于以营养体为收获对象的茎叶类蔬菜作物 。
袁建国宋金强王黎明
关键词:稀有元素肥效试验微量元素肥料
冬小麦一些数量性状的加性相关和显性相关分析被引量:2
1999年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和加显性遗传模型,对冬小麦一些数量性状进行了多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株高有关性状间的多种相关几乎均达极显著水平,且加性相关更为重要;单株穗数、主茎穗长、结实小穗数、主穗粒数、主穗粒重间的加性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单株穗数与主穗粒重除外) ;单株粒重与其它性状间的加性相关均不显著,而显性相关大多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袁爱梅袁建国郑跃进万永凯刘素云申林江
关键词:冬小麦数量性状加性相关
六个小麦品种的选择种群与原始种群间遗传变异性的比较
2000年
用普通小麦六个有代表性品种的田间连年种植选择种群和室内保存五年的原始种群 ,分别进行了成对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1 )在小麦品种资源的利用和繁种过程中 ,只要实施正确的选择 ,不会使原始种群的遗传典型性发生根本改变。 (2 )选择种群较之原始种群在早熟性和株高等农艺性状方面一般都有明显的改良。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由选择造成的种群遗传性变异 ,总是朝着对人类需要有利的方向发展的。 (3)个别品种的选择种群出现的不利变异 ,往往是一些次要性状 ,且与某些重要的有利变异相伴发生 ,保留这些类型显然是出于利大于弊的现实考虑。由此证明在农作物的良种繁育过程中 ,单株选择→分系鉴定→混系繁殖的技术路线 ,对保持种群纯度和提高种性都是有利的。相反采取室内保存原始种质 ,然后再多次加代扩繁种子的技术路线 ,对作物新品种的种群进化和种性改良都并非有利。
袁建国袁爱梅郑跃进陈新月石红霞
关键词:小麦早熟性株高性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