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晓珊
- 作品数:11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二线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对紫杉类和卡铂药物一线化疗后复发的晚期卵巢癌患者进行占两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化疗,评估其疗效及毒性。方法紫杉类和卡铂一线化疔后复发的晚期卵巢癌患者接受西两他滨1.0g/m^2,i.v.,d1,d8;顺铂25mg/m^2,i.v.,d1-d3;21天为1个疗程,至少应用2个疗程,然后评价临床疗效和毒性,并进行随防。结果 30例患者治疗总缓解率53.3%。其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3例,无缓解14例;中位疾病进展时间6.8个月(3-18.7个月),中位生存期11.8个月。毒性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Ⅲ~Ⅳ度毒性反应发生率为60%。结论一线接受紫杉类和卡铂化疗后复发的晚期卵巢癌患者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是有效方案,毒性可耐受。
- 蓝晓珊庞丹梅张翼
- 关键词:卵巢癌吉西他滨顺铂化疗
- 常见乳腺良性肿瘤和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研究近况被引量:1
- 2013年
- 乳腺是哺乳器官,实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汗腺组织,也是女性美的重要标志.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和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8%左右[1-3].在我国一些发达城市,乳腺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是浸润性乳腺癌分类中最大的一组异型肿瘤,由于缺乏丰富的特征表现,难以像小叶癌或小管癌那样将其分成一种特殊组织学类型[4-6].本文对常见乳腺良性肿瘤和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乳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微观病理生物学诊断情况作一综述.
- 蓝晓珊庞丹梅张翼
- 关键词:乳腺良性肿瘤PAX2GHCD117CD146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耐药晚期乳腺癌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对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化疗的疗效及毒性评估.方法: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吉西他滨1.0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每21天重复1疗程,至少应用2疗程,然后评价临床疗效和毒性,并进行随访.结果:30例患者进入研究,均可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中位疗程数为3(2~4).5例(16.7%)获得完全缓解,10例(33.3%)获得部分缓解,13例(43.3%)病灶稳定,2例(6.7%)病灶进展,总有效率50.0%;化疗毒性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Ⅲ-Ⅳ度毒性发生率为50%.中位随访12.5(2~48)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0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结论:对于蒽环和紫杉醇耐药的复发或晚期乳腺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是治疗耐药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毒性可被耐受.
- 蓝晓珊王巍邓燕明
- 关键词:乳腺肿瘤吉西他滨顺铂
- 基于CYP2D6多态性晚期乳腺癌内分泌解救策略的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大剂量托瑞米芬能否克服乳腺癌CYP2D6*10代谢缺陷,为晚期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寻求一种廉价有效的解救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95例,用PCR方法检测CYP2D6基因多态性。对于CYP2D6*10型患者,按照最佳三阶段设计原则,给予托瑞米芬120 mg每天一次。按修订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9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中,Wt/Wt型28例(29.5%),Wt/*10型49例(51.6%),*10/*10型18例(18.9%)。χ^2检验显示CYP2D6基因多态性与年龄、组织类型、Ki67高低、内脏转移、转移数目等均无明显相关性。第二阶段纳入41例患者,疾病稳定患者仅为10例,遂终止研究。*10/*10型患者疾病控制率为33.3%(5/15),Wt/*10型患者疾病控制率为19.2%(5/26)。3例PR患者均来自*10/*10组。中位随访46个月,*10/*10型患者和Wt/*10型患者OS分别为41个月和43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327。结论:总体而言,在他莫昔芬治疗失败后CYP2D6*10型乳腺癌患者继续用大剂量托瑞米芬来解救获益不明显,但对于CYP2D6*10/*10亚型的患者,托瑞米芬可能有潜在的解救价值。
- 段海波胡倩林颖欣曹硕蓝晓珊庞丹梅
- 关键词:乳腺癌CYP2D6多态性
-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4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对40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最佳治疗方式。方法:肺癌引致上腔静脉综合征40例中,放疗15例,化疗15例,综合治疗7例,未治疗3例。结果:2周内开始缓解率、完全缓解率及症状缓解平均时间,综合治疗组均高于单纯化疗组及单纯放疗组。结论:综合治疗能获得较长时间缓解。
- 蓝晓珊邓燕明谭以昶
- 关键词:上腔静脉综合征肺癌
- 受甲基化调控的lnc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谱及意义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乳腺癌细胞去甲基化处理株和亲本株的lncRNA的差异表达情况,并从差异表达谱中筛选lncRNA,探讨受DNA启动子甲基化调控的lncRNA是否参与乳腺癌发生与发展。方法:取乳腺癌BT474细胞株去甲基化处理后,采用高通量lncRNA芯片技术分别检测去甲基化组和亲本组中lncRNA的表达谱,并在BT474、MB231和BT549三株乳腺癌细胞株及乳腺癌组织中应用qRT-PCR技术检测lncRNA的表达。同时寻找lncRNA的基因甲基化位点,并以重亚硫酸盐测序法(BSP)确定甲基化情况。结果:去甲基化株和亲本株lncRNA表达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qRT-PCR检测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基本一致。qRT-PCR检测发现乳腺癌细胞株中lncRNA uc003lxs及uc002btf相比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表达升高(P<0.01),乳腺癌组织中lncRNA uc003lxs及uc002btf相比癌旁组织表达升高(P<0.01)。BSP方法显示相比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乳腺癌细胞株中lncRNA uc003lxs及uc002btf DNA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P<0.01);相比癌旁组织,乳腺癌组织中lncRNA uc003lxs及uc002btf DNA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乳腺癌细胞株去甲基化处理后lncRN表达谱发生显著变化,并在差异表达谱中筛选出lncRNA uc003lxs及uc002btf,为研究受甲基化调节的lncRNA调控乳腺癌发生发展奠定前期的研究基础。
- 胡倩蓝晓珊林颖欣陈秀云丁林潇潇庞丹梅
- 关键词:乳腺癌甲基化长链非编码RNA
- TM4SF3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 2021年
- 目的:观察TM4SF3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体内的表达情况,分析TM4SF3的表达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007–2010年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医院82例临床资料完整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TM4SF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卡方检验和Kaplan–Meier法分析TM4SF3在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和临床特征和肿瘤进展时间的关系。结果: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TM4SF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有关,而与年龄、肿瘤大小,Ki–67均无关。TM4SF蛋白高表达患者的肿瘤进展时间比低表达组短。结论:TM4SF3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体内的蛋白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相关。TM4SF3可能参与了三阴性乳腺癌的转移和进展,并可能是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 胡倩蓝晓珊陈秀云林颖欣庞丹梅
-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
- 小于35岁年轻乳腺癌患者去势治疗后生存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分析<35岁年轻乳腺癌患接受者去势治疗后生存质量的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35岁女性乳腺癌患者,在初诊时6、12、18、24个月时向患者发放EORTC-C30量表、EORTC-BR23量表,由患者独立完成量表调查。结果 87例患者接受问卷调查,6例失访。除认知功能外,EORTC-C30量表的各个维度在24个月时均能恢复至基线水平。EORTCBR23量表中,手臂症状、乳房症状和躯体形象的评分在24个月时不能恢复至基线水平,其余维度均能恢复至基线水平。多元回归分析提示乳房及腋窝淋巴结手术方式是影响整体生存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均P<0.05)。结论 <35岁年轻乳腺癌患者接受GnRH-a去势治疗总体生存质量良好,认知功能的下降需引起关注。保留乳房及保留腋窝的患者具有更好的生存质量。
- 段海波胡倩林颖欣曹硕蓝晓珊庞丹梅
- 关键词:乳腺癌去势治疗
- 曲妥珠单抗联合拉帕替尼及多西紫杉醇一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被引量:20
- 2020年
- 目的:观察曲妥珠单抗联合拉帕替尼及多西紫杉醇一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这是一项前瞻、单臂、开放标签的单中心Ⅱ期临床研究(ChiCTR1800015814)。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给予曲妥珠单抗(6 mg/kg,首剂8 mg/kg)联合拉帕替尼(1000 mg/d)及多西紫杉醇(75 mg/m^2),每3周重复。对非进展的患者继续用药直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可耐受,但最长用药时间不超过2年。主要研究终点是有效率,次要终点是PFS和OS。结果:自2016年9月至2019年5月共入组65例患者。本方案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为腹泻,Ⅲ-Ⅳ度腹泻发生率为24.6%。总体有效率为69.2%(CR 3.1%,PR 66.1%),激素受体阴性患者有效率明显优于激素受体阳性患者(76.7%vs 57.1%,P<0.01)。中位随访31个月,PFS为16.4个月(95%CI:13.4~19.6个月)。尚未达到中位OS时间。Log-rank检验显示是否内脏转移、是否多器官转移对PFS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22)。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拉帕替尼及多西紫杉醇毒性可耐受,疗效较好,作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新的治疗策略,值得进一步研究。
- 段海波胡倩林颖欣曹硕蓝晓珊庞丹梅
- 关键词:晚期乳腺癌HER-2阳性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
- 还原型谷胱甘肽用于预防和降低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的研究被引量:24
- 2010年
-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预防和降低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的作用。方法:将78例肠癌术后和胃癌术后准备进行FOLFOX4或mFOLFOX6方案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GSH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GSH组在奥沙利铂化疗每周期同时给予GSH 1.8 g/d,1次/d,加入生理盐水100 mL,共3 d(化疗前1 d、当日和第2天)。对照组在化疗每周期同时给予生理盐水100 mL,共3 d(化疗前1 d、当日和第2天)。在治疗前、化疗4个周期后、化疗8个周期后及化疗12个周期后分别记录临床感觉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并记录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级别。有神经毒性症状的患者随访1年,每3个月复查1次临床感觉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在治疗前、化疗4个周期、化疗8个周期后GSH组与对照组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12个周期化疗后GSH组3级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为15%,4级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为0,对照组3级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为39.5%,4级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为5.3%,3~4级神经毒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GSH组>2级神经毒性发生率为0,1级神经毒性发生率为7.5%(3例);对照组>2级神经毒性发生率为0,1级神经毒性发生率为23.7%(9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时使用GSH可以预防和减少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
- 庞丹梅邓燕明蓝晓珊冯卫能梁剑苗徐绮华
-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