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敏
- 作品数:17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生物反馈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5年
- 脑卒中患者临床出现运动功能障碍非常普遍,其中约有80%的患者会出现患侧上肢功能障碍[3],上肢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均造成一定影响,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独立性,手和上肢因为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功能恢复不甚理想[4],如何有效的改善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
- 蒋敏罗伦苏文渊覃辉樊冰龙泽金
- 关键词:上肢功能恢复脑卒中患者生物反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侧上肢功能障碍
- 基于多传感器的可穿戴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研发及临床应用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研发基于多传感器的可穿戴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用于下肢及足部疾病康复的静态及动态足底压力检测,为准确制定个性化临床康复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文献回顾选取足底压力分布关键点位,根据人体足底形态设计检测模块,根据检测模块关键点分布设置Flexiforce压力传感器,选用Cortex-M3微控制器作为系统主控芯片,采用串口通信方式进行数据接收、均值滤波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对11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进行足底压力检测,测试该系统的评估信度和效度。结果:研发的可穿戴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测得的志愿者足底不同部位压力分布趋势为:足跟>第3跖骨>第1跖骨>第5跖骨,左右两侧足底压力的平均值分布相似,男性与女性志愿者的足底分布趋势基本相同。不同性别的志愿者中,男性志愿者第1跖骨压力分布左、右两侧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余第3、第5跖骨和足跟部位压力两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4.591,t=-3.561,t=-2.426;P<0.05);女性志愿者足跟部位压力两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余部位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6,t=3.059,t=-3.19;P<0.05)。对同一名志愿者在不同时间重复测量3次的结果进行比较无差异,不同时间进行的测量具有可重复性。结论:基于多传感器的可穿戴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能够准确反映出不同性别志愿者足部不同部位的压力值差异,且该系统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
- 李攀蒋敏蒋敏向超罗伦王红覃辉
- 关键词:多传感器骨科康复神经康复
- “反”Pusher综合征患者康复的个案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Pusher综合征(Pusher syndrome)是指脑卒中患者中的一种独特的异常行为式,是脑卒中后较为严重的体位控制障碍。患者在所有体位都不自主向偏瘫侧倾斜,并抵抗使身体重心向健侧方向转移。Davies[1]首先描述并提出Pusher综合征,Pusher综合征在住院脑卒中患者中发生率为10%~40%[2]。国外有研究表明右侧大脑病变相对于左侧更加严重的失平衡问题,尤其与视觉空间的认知障碍相关。
- 蒋敏罗伦李攀苏文渊
- 关键词:PUSHER综合征脑卒中康复治疗
- 一种足底穴位按摩挤压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足底穴位按摩挤压器,包括鞋垫和设置于鞋垫两侧的第一鞋带和第二鞋带;鞋垫包括复合层和设置于复合层上层位置的按摩层;按摩层内设有压电片和若干用于挤压按摩足底的按摩柱;压电片依次与充电模块、蓄电池、微处理器和稳...
- 罗伦李攀苏文渊蒋敏
- 文献传递
- 肌内效贴布对早期网球肘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布治疗早期网球肘患者疼痛和肿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网球肘患者50例,并随机分为肌内效贴布组(治疗组)和局部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治疗10天、20天后测量患者肘关节肌围度和疼痛评分(VAS)。结结果果:治疗组治疗10天、20天后肿胀、疼痛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布对早期网球肘关节疼痛和肿胀有显著疗效。
- 张禄菊罗伦周蕴启蒋敏李娟
- 关键词:网球肘疼痛肿胀疗效
- 一种膝关节屈曲牵伸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膝关节屈曲牵伸装置,包括有U形卡座,U形卡座的顶部固定有竖向套筒,竖向套筒内设置有竖向伸缩杆,竖向伸缩杆的底部设置有可调节角度的竖向活动杆,竖向活动杆上端固定有小腿牵伸部;竖向套筒上设置有夹持套筒,夹...
- 蒋敏张禄菊张秀娟罗伦
- “反”Pusher综合征患者康复的个案分析
- 蒋敏
- 一种肘关节牵伸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肘关节牵伸装置,包括上臂固定组件、前臂固定组件和弧度关节盘,所述上臂固定组件和前臂固定组件通过弧度关节盘连接,所述弧度关节盘包括关节盘中心圆球勺形轴和弧形槽,所述关节盘勺形轴在弧形槽内围绕中心圆球转动...
- 蒋敏
- 文献传递
- 一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4型患者康复个案
- 2021年
-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由Seeligmuller于1874年首先报道,是以双下肢进行性肌张力增高、肌力下降和剪刀步态为特征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以遗传性、进展性、痉挛性截瘫为主,症状多样。由于HSP发病率较低,加上其进展缓慢,诊断需借助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目前确诊HSP的金标准。通过检测最常见的两种HSP相关基因SPAST和ATL1,也称SPG4和SPG3A,可以诊断50%以上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单纯HSP[1]。由于HSP发病后呈进行性发展,早期功能障碍一般不严重,很多患者未引起足够重视,加上基层医疗机构对该病诊断技术和设备能力有限,导致很多患者未能及时就诊及确诊,康复介入个案较少,目前国内尚无关于HSP患者康复报告,现报告我院收治一例HSP4型患者的康复经过,对康复疗效进行分析总结,为HSP患者的临床康复提供经验。
- 蒋敏白凡张禄菊苏文渊罗伦
- 关键词:康复步态
- 体位限制对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 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