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芳燕
-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镍污染环境暴露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目的:探讨镍污染环境暴露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1.通过对污染区和对照区空气质量监测,比较其PM2.5的浓度及其中元素的含量差异;收集污染区和对照区胎儿B超资料及新生儿生长发育资料,采集两地母血及脐带血,...
- 董芳燕
- 关键词:环境暴露生长发育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
- 文献传递
- 空气细颗粒物中镍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变的实验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空气细颗粒物(PM2.5)中镍作为主要成分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变的作用及可能致病机制。方法从镍污染区和对照区采集空气PM2.5,对其浓度及其中各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将从镍污染区和对照区收集的PM2.5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混悬液(0、25、50、100μg/ml),对ECV-304细胞染毒后,以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以Transwell迁移小室测定细胞迁移率;同时测定细胞上清液中LDH的活力。结果镍污染区和对照区大气PM2.5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镍污染区大气PM2.5中镍含量为对照区的6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染毒浓度上升,24 h和48 h ECV-304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在相同染毒剂量下,镍污染区PM2.5染毒ECV-304细胞24h和48 h存活率低于对照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浓度为25、50、100μg/ml时,镍污染区PM2.5染毒24 h细胞迁移率分别为34.98%,25.12%,12.15%;对照区分别为,59.93%,48.93%,29.06%细胞迁移率随着染毒剂量升高而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染毒浓度上升,ECV-304细胞上清中LDH活力逐渐上升;在相同染毒剂量下,镍污染区ECV-304细胞LDH活力高于对照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2.5中镍可能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数目减少和迁移功能改变的主要成分。
- 张利英牛静萍任文芳张莉赵娜娟张秉玲王红娟董芳燕
- 关键词:空气细颗粒物细胞迁移内皮细胞
- 兰州市大气污染与居民健康效应的时间序列研究被引量:20
- 2011年
- 目的定量化研究兰州市大气污染物对居民心血管疾病日住院人数及居民日死亡人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兰州市大气主要污染物资料,收集兰州市同期心血管疾病日住院资料及居民日死亡资料,采用Poisson广义相加模型进行兰州市大气污染与居民心血管疾病日住院人数及居民日死亡人数的回归分析。结果兰州市大气主要污染物对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和居民总死亡人数的影响均有滞后效应,不同污染物对总心血管疾病及居民总死亡人数的影响也不相同。PM10、SO2及NO2日平均浓度每增加10μg/m3,总心血管疾病日住院人数分别增加0.21%、1.15%和1.08%,居民日死亡人数分别增加0.71%、1.29%、1.95%。结论兰州市大气污染物PM10、SO2及NO2浓度与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及居民死亡人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污染物浓度升高,心血管疾病住院及居民死亡的危险性随之增加。
- 张秉玲牛静萍曹娟阮烨赵娜娟董芳燕张莉
- 关键词:大气污染时间序列分析广义相加模型心血管疾病
- 冷空气活动对人群血脂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冷空气活动对人群血脂水平的影响,为冷空气对心脑血管疾病影响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甘肃省某市2010年10月22—25日、2010年12月4—6日两次冷空气过境前后资料。分别于冷空气过境前、过境期间对68名研究对象进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检查,分析血脂相关指标水平在冷空气过境前及期间的变化。结果气候资料显示两次冷空气过程类型分别为中等强度冷空气、弱冷空气;第一次冷空气过境期间HDL-C和ApoA1均较过境前有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第二次冷空气过境期间TG、VLDL-C均较过境前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血脂相关指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冷空气对血脂部分相关指标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可能是造成冷空气致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 赵娜娟牛静萍阮烨张莉张秉玲董芳燕孟军亮张晶晶张慧慧
- 关键词:气象冷空气血脂
- 细颗粒物中镍对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 2011年
- 目的通过对循环内皮祖细胞迁移和集落形成单位的测定,探讨细颗粒物PM2.5中镍致心血管疾病的潜在机制。方法选择甘肃某一镍开采和冶炼所致环境空气中镍污染严重地区作为高镍区;位于其上风侧且自然条件与其相近的另一城市作为低镍区;另选择一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较低的自然保护区作为对照区。研究对象为在上述三个地区生活5年以上的60~65岁健康、非吸烟女性居民各10名,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肝功及尿蛋白)进行纳入和排除,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指标不合格或已诊断其他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者均被排除;入选研究对象都按年龄进行配对。分别测定循环内皮祖细胞的迁移情况和集落形成单位数。结果与高镍组比较,低镍组、对照组人群循环内皮祖细胞迁移率和集落形成单位数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镍组与对照组人群循环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不同地区环境空气中镍浓度的升高,人群循环内皮祖细胞迁移率和集落形成单位数均呈下降趋势。结论细颗粒物PM2.5中的镍可能通过对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的抑制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董芳燕牛静萍扈桦张利英赵娜娟张秉玲王红娟
- 关键词:细颗粒物PM2.5循环内皮祖细胞细胞迁移集落形成单位